长征史诗 - 陈燮君、陈颖油画展

          (1/6)长征史诗 - 陈燮君、陈颖油画展

          (2/6)陈燮君 陈颖《长征-7-六盘山 》40cm * 40cm 年代:2016

          (3/6)陈燮君《长征-23 金沙水拍云崖暖》120cm * 150cm 年代:2007

          (4/6)陈燮君 陈颖《长征-31 蔡玉窑战斗遗址》60cm * 80cm 年代:2016

          (5/6)陈燮君 陈颖《长征-35 告别草地 》60cm * 80cm 年代:2016

          (6/6)陈颖《长征-80 陕西延川县永坪镇——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地》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长征史诗 - 陈燮君、陈颖油画展
          展览时间:2016/12/28~2017/01/05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巨鹿路681号(近陕西南路)-(海上艺术馆)
          主办单位:海上艺术馆
          参展艺术家:陈燮君 陈颖

        开幕时间:2016.12.28下午3点

        传奇的英雄史诗  不朽的长征精神

        文/陈燮君  陈颖

        长征的英雄史诗是传奇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不朽的。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重新研究长征史料,重读有关长征的经典著作,整理重走长征路时的写生作品和学习札记,认真梳理长征的视觉图像,以“长征史诗”冠名,努力创作80幅油画作品。这些作品于2016年12月28日至2017年1月5日,在海上艺术馆展出。

        今天我们激发创作热情,重新把艺术视野定格于80年前的惊心动魄、大气磅礴的“长征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记》(曲爱国、张从田著,华夏出版社2016年1月版)在结语中指出:1934年秋中央红军部队踏上长征路,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境内胜利会师,前后历经整整两年。红军转战于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湖北、河南、陕西、青海等十四个省份,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固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长达数万里。在情势极其险恶、给养严重匮乏、环境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红军涉过了数十条大江、大河,翻过数十座高山峻岭,越过数座终年积雪的雪山,跨过了数百里的白茫茫草地,进行战役、战斗近六百次,解放县城一百余座,最终突破数十万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地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毛泽东概括了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总而言之,长征是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二、“长征史诗”系列组画讴歌伟大的长征精神

        对于长征精神,有多种概括,其共识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牺牲一切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千难万险,笑对艰辛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互助友爱、官兵平等、共同奋进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人民军队本色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高度显示。

        三、创作“长征史诗”是历史画的一次综合探索

        一般认为,西方历史画起源于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罗马,流行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诸国,兴盛于17世纪到19世纪初。传统的历史画在表述方式上往往是绘事的,绘画语言则多为写实,除了注重史实的真实、历史规律的遵循外,还重视艺术的提炼和文化的记忆。“长征史诗”是历史画的一次综合探索,用组画的方式“历史”地描绘长征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壮丽辉煌的历史画卷,是人类战争史上震撼人心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一次伟大的转折,是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的一座巍峨的丰碑。伟大长征精神和深深的长征情怀是“长征史诗”历史画创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

        “长征史诗”共计80幅。按“长征史诗”的起始、跌宕、转折、发展的逻辑关系,依七个板块顺序推进:

        一是战略转移。《于都县石尾渡口——长征出发地》、《战略转移》、《武阳村长征第一桥》、《长征第一关》、《瑞金罗汉岩》、《中央红军“长征第一山”》、《古田村窑塘的朱屋——中央机关从瑞金转移于都后的驻地》、  《于都黄麟乡井塘村——中央苏区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驻地》、和《湖南桑植——红二、六军团长征出发地》等作品历史地再现了红军在战略转移前夕之状和踏上长征之路的初始悲壮情景。

        二是突破重围。《湘江的简易木桥》、《南腰界红三军司令部旧址》、《老山界的风云》、《黎平晨曲》、《血战独树镇》、《娄山关》、《乌江天险》和《险峻的乌江》等作品真实反映了突破三道封锁线、血战湘江、湘西攻势、黎平转兵、突破天险等长征重要事件。

        三是历史转折。《遵义会议的光芒》等作品反映了遵义会议使历史发生了转折,它在革命的危急时刻使党对红军的“军事领导走上正确的道路”,从此开启了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四是用兵如神。《扎西会议会址》、《赤水河上的二郎滩渡口》、《四渡赤水出奇兵》、《惊心动魄的金沙江虎跳峡》、《红二、六军团从这里渡过金沙江》、《安顺场的奇迹》、《直奔泸定桥》、《岷江情怀》、《大渡河畔》、《大渡河的历史回声》、《大渡桥横铁索寒》、《深情的黔东南清水江》、《与大渡河、岷江汇流的青衣江》、《四川青衣江的激流》、《泸定烽火》、《情系卧龙沟》、《声声催急》、《险象环生》、《贡嘎山东缘的海螺沟》、《川北回忆》和《重走长征路》等作品努力描绘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连过三关、强渡大渡河的“用兵如神”的重要长征历史。

        五是翻雪山过草地。翻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卓绝在“长征史诗”中必须给以高度关注。《三元桥的土门战役》、《千佛山战役遗址》、《达维会师桥》、《红军在毛儿盖修建的关卡》、《翻越玉龙雪山》、《皑皑雪山》、《松潘牟泥沟》、《漫漫草地夜》、《茫茫草地》和《告别草地》等作品记录了这一阶段的艰难历程。

        六是挥师北上。《突破腊子口》、《这里曾发生板桥镇酣战》、《七仙女洞——板桥镇战斗临时医院》、《俄界会议会址》、《六盘山》、《吴起镇的震撼》、《下寺湾毛泽东旧居》、《直罗镇战役旧址》、《甘南白龙江的见证》、《桑植县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普渡河铁索桥》、《红军攻打宾川时通过的南熏桥》、《哈达铺红二方面军指挥部旧址》、《西北红军定仙墕战斗指挥部旧址》、《湖北莫家山吴家大院——中共鄂豫陕省委执委会旧址》、《鄂豫陕边游击队的坚韧不拔》、《蔡玉窑战斗遗址》、《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桥》和《陕西省延川县永坪镇——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师地》等作品反映了挥师北上、三军大会师的发展经历。

        七是长征诗意。“长征诗意”作品《篝火的记忆》、《金沙水拍云崖暖》、《峥嵘岁月》、《征程》、《黔东南的河谷情怀》、《四川芦山飞仙岭上的古道》、《雄关漫道真如铁》、《化险为夷》、《转战南北》、《河南西部伏牛山区的红叶》、《风雨征途中》和《不朽的精神》等,从另一个重要侧面揭示“长征史诗”的文化力量。

        创作“长征史诗”的基本方法是:在“长征史诗”偌大时空中,选择堪称重点的华章巨篇;以还原“历史的真实”为主,以“重走长征路”为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我们以“纪念长征胜利”的名义,创作了这些油画作品;以这些油画作品的创作和描绘,讴歌传奇的英雄史诗,不朽的长征精神。


      Processed in 0.139(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1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