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油画作品展

          (1/9)王琨油画作品展

          (2/9)《太行之二》100cmx80cm

          (3/9)《太行之一》100cmx80cm

          (4/9)《太行之三》100cmx80cm

          (5/9)《太行之四》100cmx80cm

          (6/9)《太行之五》100cmx80cm

          (7/9)《太行之六》100cmx80cm

          (8/9)《花世界之一》70cmx50cm

          (9/9)《花世界之二》70cmx50cm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王琨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3/25~2017/04/28
          展览地点:[上海]-上海市杨浦区黄兴路1818号11层-(鸿美术馆)
          主办单位:鸿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王琨

        开幕时间:2017/03/25 15:00

        画笔下的中国神韵

        吴厚斌

        以创立中国油画格局为己任的王琨,在使命感的驱使下,笔端洋溢着个人的天分与才情。岁月如歌流逝,他倾心专注地画着中国味道的油画,且画出了一片中国意境的图景,累积成一部厚厚的画卷。即使将其笔下这富有中国神韵的油画略述,梳理一下与此相关的图像与绘画的文化逻辑与学术纠缠还是必要的。

        摄影术发明以来,绘画与摄影便以相融与对峙的状态,存续了一个半世纪。时至当下,摄影术已从银版、胶片,走向了高效高速的数字化,其产生的图像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甚至我们已不可设想今日无图像的世界是个什么模样。读图时代真的到来了。

        回顾历史,印象派的前辈画家们,在完成了“写实色彩”(此前的油画是概念化的固有色)之后,油画与摄影这生于不同时代的两兄弟,便各自在互相利用和排斥中分道扬镳了。至当代,油画从架上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观念艺术、大地艺术……及众多来不及命名的艺术,油画或契合或拒斥地与图像各自营造着属于自己的领域,这是一个在学理层面上符合各自发展的逻辑轨迹。

        但一个现实的情境是:在云存储的海量图像挤迫下,架上绘画在边缘化,在逐渐退出造型艺术的中心舞台,以写实再现见长的油画,曾经作为艺术形态的主体,那是油画辉煌的全盛时期。而当下,曾与建筑、雕塑并列齐名的油画,确实衰老且寂寞了,尤其以精准再现见长的写实类油画,已失去了存在的文化学与社会学理由,那仅存的一点笔触、肌理、色彩、全手绘什么的独立价值,并不足以与强势浩瀚的图像世界对抗。

        于是,以图像为基因发展变异的多媒体艺术,以架上绘画开拓延革的后现代艺术,成了当代艺术的形态主体。而经典的传统油画,尤其是幻真的写实一脉,已沦落为少数存活的保留品种,而不再具备艺术之为艺术的本体价值。鉴于此种境遇,一个油画家不能回避的问题是:油画发展,路在何方?

        中国油画的诞生,仅只百余年光景,在历经了西方油画的繁盛与式微之后,国内的同仁们,自觉地以创作中国风神的油画为己任,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诉求驱动下,提出并实践着油画民族化的重大课题,经几代人的不懈探索已积累了颇为可观的学术成果。油画家王琨,便是这一艺术大厦的见证者和建设者。

        王琨的油画实践,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已显示了与传统油画不同的学术走向,还记得那一幅幅雪地上的牦牛,外观是具体的、写实的,但造型趣味并不止于此,白底黑色块的雄强对峙,已见出中国大写意画的放纵与不羁,这中国意味的初步尝试便显示了造型单纯而严整的潜力。刀雕斧琢般的笔触和肌理,豪纵而不失法度,单纯的黑色世界,却有着微妙而丰富的色彩秩序。或许是画牦牛的笔法、笔触激发了其多年浸染的书法功底,在接下来的油画修炼中,笔法的独立性渐次提升为学术课题,类黑色直接入画也在大胆的尝试中获得了令人赞许的效果。

        王琨的用笔已不是西方油画“触”一下了事的笔触,也不是为强化结构的技术性的准确摆放,而是笔笔相连,笔断意不断,通篇鲜活的气韵生动!这一笔走尽,另一笔已在生命律动的途中,笔笔相连,笔笔贯气,是生命在画布上的率性游弋,是灵魂在笔下或者歌唱或者休憩!由西方传统的笔触升华为中国的笔法,彰显着心灵悸动的神采和笔意!

        传统的油画,在大多数情况下,黑色是极少单独使用的,马奈一幅黑衣妇人的速写式作品,曾获广泛的称许,而那片黑色表现的就是黑色的外衣。王琨的黑色使用,不是仅仅为了表现黑牦牛黑外衣的所谓色彩真实,而是有着意境、意味的期许。

        他或许受写意画墨分五色的启发和影响,他的黑色或类黑色已经在多彩的色域调试中吸取了周围色彩的营养,取得了律动的倾向性的色阶,以时而拉开时而紧密的色阶,构成了湿润色谱的连续。在韵味十足的笔法统领下形成的黑色或类黑色筋骨,既支撑着画作的整体平面,获得了适度而充满弹性的力感,又巧妙地融于周围的色彩氛围,并与其共同构成沉稳内敛的色彩体系,演绎着既不同于传统油画又不同于中国写意画的独特魅力!

        王琨将独特的笔法与色彩的综合使用,自信地应用于写生,面对复杂而丰厚的千山万壑,简约概括,游刃有余;面对单纯的盆景花卉,把控着笔的走势疾徐,驾驭着色彩的各种可能关系,寥寥数笔,恣肆而淡泊,放纵而平易,达到了“一花一世界”的自足和整一。

        中国文化,在传统的士人规范里,琴棋书画是其必谙熟的技艺。生于当代的王琨,崇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玄奥,耕耘于中华文脉的腠理,在油画本行的研习中,文人情怀是其学养的背景和底气。前文已叙,书法是其油画风貌的重要学术源流。浸润在中华文明更宽广的领域,油画之余,他在古琴的演奏上也颇有见地和心得。那古老而久远的琴声琴意,时时抒发着对中华文明玄奥太虚的感悟和模糊记忆。

        古琴,是中国文人技艺之首,琴棋书画,排名第一,当有着中国文人对其推崇的内在道理和深义。古琴,是一个极难掌控的古老乐器。听高人演奏,难于欣赏;亲手弹奏,更难以驾驭。它的音准是“古老”的,不是十二平均律,不是纯律,不是五度相生,或近于五声音阶?也仅只是也许。它的节奏是从容而淡雅的,是慢板,是散板?反正节奏只通心灵,长短随心,快慢随意,这里用不上“准确”这一术语。至于那悠久静谧的音色,古老得就像老子述说着玄奥艰深的《道德经》,又像周文王推演着《周易》……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件通常意义上的乐器。

        王琨将古琴的古味潜呈于画面,豁达率真的性情中,多了点玄妙的诡奇。以此浸润于油画,直寻着文人理想的逸品妙境,那是一缕文字很难记述的潜在意蕴,是西方油画绝难见出的中国气息!

        抑扬清丽的悠远琴声,张弛疾缓的彩痕墨迹,这里见出的不是音律的精准和形象的写实功力,而是直陈笔底的内在魂魄和精气。可以自诩地认定,这是中国风神的油画表述,这是唯中国画家笔下才可作出的中国油画,这是民族气派油画的绝佳范例。

        油画的民族化,在中国的业界已倡导实践了半个多世纪,王琨是其中卓有建树的成功代表。从形而上的悟道起步,从形而下的点滴做起,王琨的油画已取得了从思考到画面完成的两份学术答卷,且在创作与写生两个向度和状态下成功地彰显着中国文化的底蕴和中国油画独有的民族气派。

        王琨在中国油画建设上的贡献,是自觉自为的,并无强加的这个、那个主义,也绝无帮派的江湖习气。在王琨笔下,油画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表现力和潜能的画种,更是其共同抒写生命感悟的艺友和伴侣。在图像世界海量阵容的参照下,王琨风骨高远的笔意、温润玄妙的神采,更显出珍稀而顽强的勃勃生机!

        艺术家简介:

        王 琨,1958年7月生于天津。1978年——1982年天津美术学院毕业(77级)获学士学位。1989年——1991年中央美院油画创作研修班毕业(第五届)。现任《中国油画》杂志主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天津油画学会副主席。美国南·德克塔大学荣誉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特聘画家,徐悲鸿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海洋油画研究院副院长。


      Processed in 0.147(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3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