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迹”段江华油画作品展

          (1/9)“迹”段江华油画作品展

          (2/9)《2013·楼三》 段江华 80x140cm 布面油画

          (3/9)《城NO.6》 段江华 180x220cm 2008年 布面油画

          (4/9)《痕NO.2》 段江华 40x50cm 布面油画

          (5/9)《楼NO.7》 段江华 300x500cm 2008年 布面油画

          (6/9)《墙NO.6》 段江华 200x300cm 2008年 布面油画

          (7/9)《台NO.1》 段江华 200x150cm 2007年 布面油画

          (8/9)《园系列之二》 段江华 2x3m 布面油画

          (9/9)《园系列之一》 段江华 2x3m 布面油画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迹”段江华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7/07/13~2017/07/23
          展览地点:[广东]-广东省东莞市城区可园北路-(岭南美术馆)
          主办单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湖南省油画学会 岭南画院 承办:岭南美术馆 协办:湖南快乐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纸本艺术馆 乐空间
          参展艺术家:段江华

        开幕时间:2017-07-13 16:00


        意境的形状

        我看段江华的油画实践

        杨小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语出自晚清民初古典学者王国维,是其词学著作《人间词话》的中心观点,用以描述一种精神状态与审美态度。自从王国维提出“意境”说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以此为发端,探讨情感表达之复杂层次,其功效恍若佛洛依德提出之“人格分裂”理论,在超我之下还有一个原我,两相冲突,方才形成现世之自我,并以此立于世界。

        王国维原本说的是文学,是一种观念与情思的升华与转折,和纯然的视觉艺术没有太必然的关联,至少没有直接作用。我知道人们谈论山水画时,也会使用“意境”这样一个词去形容其中的精妙,但一旦落实到画法与质地上,却总是隔着一层。我们更愿意讨论色层,讨论质地,讨论笔法的生动性,讨论现代构成效果。可不知为什么,当我第一眼看到油画家段江华几个系列的作品时,跳出脑海的第一个词竟是“意境”。

        无疑,段江华的油画是有“意境”的,这从他的经心构图上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如果把这样一种美学持论停留在古典层面,尤其是,当我们习惯于从传统的角度去理解这样一种美学原则时,总是觉得有点别扭。

        首先,段江华的油画是纯然视觉的,是基于一种观看的结果。其次,段江华试图在寻找一种地道的油画语言。在他看来,笔法的生动性是依靠结实的色层而达成的,而色层的审美意义又是信赖于画面的一种严谨的几何构成。甚至,排除他画面上的母题,不管是京城的经典建筑,还是园林景致的精心选择,他的作品有一种抽象性存在,这应该得益于艺术家对于层层堆叠的色层所造成的厚度,以及由这厚度所折射出来的力量感的特殊迷恋所造成的。

        同时,段江华又把一种历史性的思考通过对母题的精心选择而呈现出来。也就是说,他不安心于表面的形式感,他必须通过形象去述说一种历史的重量。他的堆叠的色层,以及塑这色层所形成的特殊笔法,并因表面质地之厚薄而造成的视觉对比,都加强了他对于观念的执着与想象。

        这似乎说明,段江华并不是从一般的角度,或者从普通美学所阐述的“意境”出发,去寻找自己。他本能地意识到油画的力量与其重量是有关系的,所以,他的追求包含着对于画面表面质地的理解,这质地是有厚度的,因而人们是要从视觉角度去感受其中的份量的。

        但段江华的油画的确是有意境的。而且,这意境是他塑造出来的。他是一个高明的造境者,其高明之处,或者说是独特之处是,他用形去解释了“意境”本身,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意境”是有形状的,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悬吊在半空中的。这里显示了段江华的一种几乎发自本能的对油画当代性的理解。如果我们仍然轻率地遵从习以为常的话语去讨论意境,也许我们就会变成云里雾里的梦游者。段江华所关注的“意境”,原来是有形状的,而且是一个接一个结实的形态,它建立在色层、笔法与母题之上,发出低沉的轰鸣,用以回应当代社会对于人的生存的折磨与历练。

        落实到段江华的艺术中,意境的第一境界是构成,画面是经历过一种思考而达到了一种构图的高度。第二境界是色层,让笔法附着于这一色层之上,让质地成为一种建构。第三境界则是画中的母题,它是从容而获得的,如同梦中回头一般,突然之间,一种社会性和观念性就在不间断的构成实验与色层堆叠中自动达成,一种属于段江华的“意境”呼啸而出,直逼我们的双眼,让我们由衷体会到一种摸得着的、因而是有形状的“意境观”。

        这可不是一般的“意境观”。

        2017年6月7日广州祈福

      Processed in 0.252(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0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