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艘新渡船——奇妙之年第二回展

          (1/10)有一艘新渡船——奇妙之年第二回展

          (2/10)李明昌《清末挤奶工》 布面油画,20×30cm,2016年

          (3/10)李明昌《未名物与人》 布面油画,20×30cm,2015年

          (4/10)李明昌《温和与劳作NO.10》 布面油画,170×150cm,2015年

          (5/10)林淼《山风初日系列-13》 纸本设色,34×44cm,2017年

          (6/10)林淼《山风初日系列-14》 纸本设色,34×44cm,2017年

          (7/10)林淼《山风初日系列-6》 纸本设色,34×34cm,2017年

          (8/10)吴德灏《无无明Ⅰ》 材质:玻璃,尺寸:60×40×25cm,2017年

          (9/10)吴德灏《搁浅的时光Ⅰ》 (局部) 材质:玻璃 ,尺寸:70×15×15cm,2016年

          (10/10)吴德灏《搁浅的时光Ⅱ》 材质:玻璃,尺寸:50×15×15cm,2016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有一艘新渡船——奇妙之年第二回展
          展览时间:2017/11/12~2017/12/31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员村程介西大田基南10号-(尚榕美术)
          主办单位:尚榕美术 承办: 如一文化、梅溪书院
          参展艺术家:李明昌 林淼 吴德灏

        开幕时间: 2017/11/12(星期日)15:30

        策展人: 樊林

        策展助理: 韩亮


        有一艘新渡船

        ——樊 林

        我们常常由衷地感慨某一件作品的动人之处,这是基于一种经验的感慨。客观地讲,这是个体心灵与世界的一次际遇,既不是简单明了的,也不是显而易见的,于是我们称之为“美”。当我准备给几位年轻艺术家做联展,就总想拥有一个名字来标志这个展览的相关一切。一个能够集束意义的词,能把所有的“美”勾勒传递出来,于是开始了一段困惑关于词语的考量。我属于希望自己具有深刻直觉的那一类批评家,尽量不按照谱系、流派对年轻艺术家归类。此次邀请的三位艺术家的经历从结构上来看,近乎一致,都能够代表一个时间段里一类典型的“艺术家形象”。但是很明显的,在我尝试进行的归纳和理解之中,站立着的是作为真实的经验中心的艺术家个体。

        李明昌近期的作品,明确地保持着叙事性,以看似清减的画面构成,表现主义倾向的处理方式完成叙述。冷静、不动情的风格、对情感的抑制,其目的原本在于强调艺术的观念性。然而,李明昌的意义恰恰也在于不为获得观念性而丧失绘画本身,心灵投射于现实之上,能够画出内心所感,同时摧毁了硬化了的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突显出艺术的颠覆潜能。

        林淼一直在画风景。作为一种表现类型的“风景”,这个复杂的名词涉及到作为艺术的图像与阐释系统之间的对应性和有效性。自然是给定的,文化源自建构。林淼的山水,强调非自然主义的结构,创作姿态显然是符合甚至着重于自然与文化的连续性的。这样的文化实践,她称之为“变体临摹”。某种意义上讲,是将“风景”创作从旧有的类型框架里推送到了当代艺术所面对的,也是每一个文明都面对的深层危机里讨论。

        吴德灏以雕塑系常年的训练为基础,完成了不少大型创作,同时领悟到作为材料的玻璃所具有的可能性。对于雕塑家而言,征服材料一方面需要学习探索媒材的特殊性,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于将对世界认识体悟的那部分经验投放进来,而不是仅仅着眼于材料之美。展厅里的新作将显现他的探寻。

        艺术家用自我的描述重新确认观念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既是使命也是宿命。我们很幸运地遇到这些具体的个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坚持着一系列关于精神的价值观,关乎真实的生活,不以落后或先进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画面上,并不出现与一般意义上“写实语言”相关的表达。既不照相般描绘现实场景,也不展开宏大叙事。坚持拒绝对传统进行割裂式的切入以及肤浅的混装。他们近期的创作都体现出既不困惑,也不迷恋的姿态,淡定自如地处理着内容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身是一种塑造,也是一种绵延不断的交流,聚集艺术家作品的展厅,最理想的状况应该可以这样描述:人们经由艺术家的创作体验到,独立思考和生命自由是多么重要!仿佛一齐登上一条新的渡轮,驶向愉悦的彼岸。

      Processed in 0.162(s)   6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