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路遥——张家祯油画作品展

          (1/4)生活•路遥——张家祯油画作品展

          (2/4)稻香季节 11.5×19.5cm 纸板油画 1968年

          (3/4)余晖 18×26cm 布面油画 1962年

          (4/4)紫罗兰 56×93cm 布面油画 2000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生活•路遥——张家祯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01/05~2018/01/14
          展览地点:[广东]-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57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主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 承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广州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广州美术学院离退休办公室
          参展艺术家:张家祯

        开幕式及捐赠仪式:2018年1月5日10:30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1号厅


        张家祯,祖籍广东新会。1937年生于广西南宁。1954年考入中南美专附中。1958—1962年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深造。1962年毕业分配到广东歌舞剧院司舞美设计之职。1984年调回母校任教,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美术教育系素描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退休。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用心灵创造去阐述乡土的情结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家祯风景油画探微

        文/黎展华

        在阐述所有的观点之前,我想先认识一个宏观的问题,纵观东西方从事油画于创作的众生相中,源远流长,承前启后如雷贯耳的名家早已不乏其人,艺术星空繁星满天,说得具体一点的就是,作为一个画家如何在艺术星空中彰显自己,哪怕小如流星划过天穹,闪烁一下,曾被人觉察,留下哪怕一丁点的记录,都属于善大莫耶。可以认为,所有从事艺术初衷的人基本上毫不例外地都有过上述的念想和随众性思维。

        按照上述约定俗成的观点,大凡是画家必须要明白一个浅显的道理,因循守旧,无法脱颖而出,唯有创新创意才能拥有无限的生命力于竞争力乃至未来。艺术道路是坎坷的,每前进一步荆棘满布,需要在审美的领域里构建和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从而避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如何在艺术实践中找到新创意,新感受,如何在感受中找到独特的语言形式,作为一个画家而言是至关重要的。艺术的创新来之不易,艺术的生命何其短暂,在鸡群鹤立,成为后人凝视的背影更为不易。纵观历史,无数的画家不是在艺术生涯中归于平静,便是在众星的强光中悄然隐去,欲想有所作为,必须对自己人生于艺术的定位以及发展做一番深思熟虑的思考和策划,才能在艺术传承上有所突破,作品引人注目,艺术上独具魅力,名气上有所凡想。

        张家祯教授在上述问题上,有慧眼,有独到的见解,深深知道艺术是心灵的写真,艺术是有魂灵的。每一幅作品都无法避免地带有自己生命的烙印以及文化、修养、学问的投影和折射,只有把蕴藏在心灵中,那个长期饱含着魂牵梦绕的情结去探隐索微,把对故乡眷念的激情、感怀以及热爱甚至乡愁通通融进作品中去,每一个写生、每一个构图,每一个创作,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笔触,每一个色块,都光线柔和,笔触细腻,醇厚古朴,不断地纯化自己的语言和唯美意境,张教授非常善于在绘画语言中除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外还隐隐约约附带有某种暗示,甚至悠远苍凉的意绪情怀,透过特定的个性形象的综合反映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心灵世界。

        张教授祖籍广东新会,因曾祖父上世纪初带全家迁居南宁,所以他出生在南宁,童年在广西度过,1954年考入中南美专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前身)。1962年美院毕业后留在广州工作,张教授说两广都是他的故乡。在所有的写生中,深情地端详和注视着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无论在餐风露雨,还是在落霞满天的季节里,他都带着思辨的、赋予哲理的思想去敏感地捕捉故乡景物中的原生态乡土气息,祈求找到一种于心灵和心象相通的精神融合。因此,他用全身心去观察、审视和创造升华乡土情结的视觉形象,艺术地反映和创造故乡两广山水的秀美风光,建构一幅幅倾诉折对故乡的一片深情,眷恋和热爱,来于自然超越自然的精神图腾画像,在作品中张教授就是这样地通过汲取乡土文化沉淀的涵养去思索、想象和梦幻,感人至深的实现自己艺术上的主张和理想,他的故乡也同样恩泽着这个年已古稀,精神上落叶归根的画家,可以这样说,故乡于他以及他的作品进行了窃窃私语和血溶于水的对话与对接。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教授默默耕耘,呕心沥血,将中国绘画元素融入到西方的技巧表达中,呈现出超越一般性风景画样式而呈现出更具亲和力和情感沟通的审美经验,用他每一幅画去真情和感人地牵动着普通人心底深处最朴素的柔情,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不同凡响的艺术意韵和魅力的作品。当我审视和面对着张家祯的一幅幅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的代表性作品,比如:《春江水》《林木森森》《渔歌》《漓水秀》《南海乐章》《旭日》等,除了对张教授由衷的敬佩外,我从专业鉴赏的角度,窥见到他区别于其他画家的是他过人的禀赋外,同时赋予他的故乡山川景物拟人化的手段,“光与色”“明与暗”“节奏于韵律”等视觉语言的惟妙惟肖,其中奥妙和内涵的色彩与虚虚实实立体的空间处理是那样的情绪化和虔诚,故乡的山水在他的笔下成了圣山、圣水、圣地、圣景,一经浏览,似乎像春风拂脸般触动着我们的视觉神经。作品中苍茫静穆的山川地貌,严谨、精致、宁静、优雅、奔放、随意、有力、流畅。张教授追求追求西方“技法”“形态”“色彩”的同时,充分表现出中国诗意化的“风神”和“韵致”以及民族精神之所在。中西油画风格有机的融合,让人感到既微妙由畅快,既精深又博大,个中深邃的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把我们一一征服了,仿佛渴饮山泉,热沐春风,带给我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绵长和隽永的视觉和精神享受。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张教授人如其画,画如其人,下面我想探微一下他成功的背景,来源于对世界油画发展历史的认识高度和实践高度,他知识渊博,参透了世界油画史所历经的古典、近代、现代、后现代几个历史时期的源流和发展脉络,同时反复研究过“印象派”“立体派”“现代派”“野兽派”“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超现实主义画派”“写实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佛拉基米尔画派”“俄罗斯巡回画派”等一系列的画派,以及画派代表人物的风格、手法、特长,全方位的解读,可以说,做到了知识全面,技法全面、风格全面。深深知道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不同的面貌,张家祯教授的艺术特征是严谨的写实风格,其中也带有明显的中国写意风韵的笔墨构成,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于他多元并存的艺术手段和风格的探索与融合以及绘画基础的修养的累积,并且受过深厚的技法训练分不开的,在我与他的交谈以及观赏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张教授艺术理论于功力的全面和深厚,知道了张教授是一个行为低调但学术高调的人,一个敢于在各种艺术门类中的“盗火者”和善于吸收者。

        我归纳了他在对东西方的几百年的油画以及美术史的认识,稍微梳理一下,发现他的观点和理念不乏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比如张教授谈话中说到:“看到佛罗伦萨,可以感受他们的形体构图;看威尼斯,可以感受他们的色彩堂皇;看卡拉瓦乔,可以感受他们的明暗;看荷兰和整个北方画派,可以感受他们的细节勾勒和笔触;看巴洛克,可以感受他们的宏伟的舞台感;看古典主义,可以感受他们端庄稳重的构图和配色;看洛可可,可以感受他们的细密好看还有姑娘的身段;还有看新古典,就当再看历史剧;看学院派,就当看活体雕塑;看浪漫主义,感受力量沸腾;看印象派,感受光、色给予你感官的力量,看巡回画派,其深邃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充满人文精神情愫,使我们获得思想的启迪”等等,听者如彻大悟,如雷贯顶,从中知道了大师必须是饱学诗书的和综合素质的,并且是全方位的。

        我认为,全世界的油画大师,其实都是全能的,只不过是有所侧重,相互影响、求同存异、在交流中完善自己,追求自己的喜爱和主张罢了。如果一个油画家自命不凡,就等于一无所知,张家祯教授跟我的对话中,发现他在理论和实践中研究之深,研究之全面,给我的突出印象近乎于接近完美,给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最后,我想说,历史总是以成果来回答的,在他的作品面前,观赏的视线很难一下子移开,触动并感受到他作品的光辉,张家祯教授能够通过故乡的情结转化为精神和生命的表达方式的时候,一半得益于他对故乡的美丽选择,一半得益于他对故乡心灵触动后的用心描写于刻画,这是大自然于张教授生命的默契,这是上天和命运对张教授的洗礼和选择,最终使他的作品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自我超越。

        我认为,他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画家所能相提并论的人,其作品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所具有的超越性和精神性的高度和价值,理应值得我们由衷地敬意,无论如何,他的知名度以及学术高度早已呼之欲出,他在乡土写实油画在美术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带来了更为新鲜的创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由此而确立了他在画坛上应有的地位,早就应该是收藏界和收藏市场以及国内外的美术馆和展览馆及博物馆追逐的对象,这是正能量在呼唤,由此使我进一步相信,张家祯教授不少的创作理念以及他的作品将成为美术探索的范式和经典,这将毫无悬念。(黎展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兼书画专业委员会主任)


      Processed in 0.163(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4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