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视录2· 轨迹工厂

          (1/9)启视录 · 轨迹工厂

          (2/9)方迪《冲上云霄》,2017,视频,彩色,有声,5分03秒 致谢:收藏家杜杰先生

          (3/9)雷本本《艾艾果镇》2015年,视频,彩色,有声,12分49秒

          (4/9)刘宸《对话》椅子、压面条机、宣纸、抽屉、机械零件、电机等,尺寸可变,2017年

          (5/9)刘佳弘《绝缘体》综合材料绘画、树、灯泡,2016年

          (6/9)宋立雪《胜利街12号》影像、综合文本,照片装裱、ipad,22cm×32cm×11,2014年

          (7/9)扬扬《骨架》,红线、牛皮、头发、灯光、电脑、程序系统视频等,尺寸可变,2017年

          (8/9)杨欣嘉《惊蛰》五频录像、有声,5分钟,2016年

          (9/9)张琪《磁感形式》50×50×85cm,磁铁、铁粉、钛金拉丝钢玻璃,2015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启视录2· 轨迹工厂
          展览时间:2018/04/08~2018/04/20
          展览地点:[山东]-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195号上实中心,T7-204-(墨非墨画廊)
          主办单位:墨非墨画廊
          参展艺术家:方迪、雷本本、刘宸、刘佳弘、刘雨佳、宋立雪、扬扬、杨欣嘉、张琪

        开幕:2018年4月8日pm4:00

        出品人:冯国建

        策展人:葛亚楠

        致 谢:收藏家杜杰先生

        4月8日下午四点, “启视录”第二季将在上实中心7号楼墨非墨画廊举行,“启迪视域引起思考”,是这个展览对这座城市的特殊意义,也是墨非墨画廊坚持的“专心,专业,专注于当代艺术”理念的延续。本次展览共邀请九位年轻艺术家参展,他们的作品,是在互不关联的领域之间找寻难以量化的集合点,而在艺术家们的轨迹实践中,又通过作品以不同形式和独特的姿态传达了思想和态度。

        轨迹是一个用于多学科的分类词汇,作为数学和物理名词常被提及,又同时伴有具象与抽象的双重视效,即有规可循又有无律可觅的的矛盾感。现实世界中我们淹没在由一维到三维的自由转换的轨迹之中,无所察觉其特殊性与由此带来的种种适与不适。这个看似可被描述的对象,却总被人为的偏离本质去理解,就如同阿基里斯对乌龟的追赶注定无法达成

        不知何时,人们对于轨迹的认知与判定早已机械化,它似乎早于工业革命开始的步伐。伴随着新旧社会意识的巨大冲突与矛盾,轨迹逐渐分裂与残缺。艺术品是轨迹的集合,难以捉摸的轨迹是本次展览呈现的共同特质,同时轨迹之外一定暗藏着其他什么。轨迹工厂的目的首先期望能够预见这暗藏的部分,其次是避免轨迹的重叠,在移动过程中施加外力促成一条条不符合众人理想的新轨迹。

        一条具有引导效果的轨迹多半是诡计,不被熟知的才值得探索与思考。墨非墨“启视录”第二季,希望在更纯粹的当代艺术语境里,带给大家更多的体验与思索。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欢迎广大艺术爱好者届时参观。


        参展艺术家:

        方迪,1987出生于广州深圳,2010  毕业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2013  研究生毕业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现工作和生活于深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

        方迪制作的《冲上云霄》拍摄了一个看似普通的剧情片:三位空姐得知了一次由国家安全局授意下对一种新型仿生病毒进行航空运输的计划,她们根据内幕消息得知这次运输是一次绝对机密,因为这种新型病毒的威力一旦被释放,使用者将获得仿生的能力,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你想变成的人的相貌。当这场盗窃阴谋达到目的之后,她们服用了这种病毒,尽情享受自己变成最理想的样貌。片中的女主角虽然达成了自己的心愿,但是面部表情、神态所呈现出来的空虚依然让观者产生恍惚的疏离感。欲望似乎是考验人性的永恒话题,得到和是去,似乎跟满足与空虚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正比关系。


        雷本本,1977出生于江西,2006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艾果镇出自友人鲁亢的小说集,女儿出生的地方马尾便是那部小说中提到的艾艾果镇。我的祖姓正好姓艾,于是给女儿取了艾艾果这个名字。所以这部录像是与她和她的生活之地相关的,影片第一个镜头是我从山上坐索道下山时所拍,那时候她在我的肚子里,那个流动的画面仿佛作为天使的她正朝向人间飞去的途中。在接下来的所有的镜头里,都有她在我的身边。因为她的到来,我只能呆在原地,一个叫做“艾艾果镇”的地方。那一年我每次推着婴儿车里的她外出散步的时候便是我的创作时光,目光所停留的地方就是促使我拿起手机进行拍摄的能量场,那不是什么惊人的事件,甚至什么都没有发生。只是一些和我一样被暂时放空的人与物。它们各不相关,却息息相通,那里的生活每天都在无聊地重复,但就在这无尽无聊的时光中,我却发现了别样生活。


        刘宸,1990年生于山东青州,201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景观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201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研究与创作方向 (硕士在读)2017.11--12月赴法国莱茵高等艺术学校交流学习

        作品采集日常生活中的旧物件----面条机、椅子、抽屉等物件,以一种机械游戏的方式解构重组,观众的介入赋予作品以生命,从而产生对话关系。不同的观者在这种关系中因其差异性进行不同“对话”----是一种游戏,或是人机关系,或是人人关系,或是人与时代的关系...


        刘佳弘,1992年生人,2011—2015年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摄影专业, 获学士学位。2016至今攻读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研究生,主攻具象艺术研究方向,师从李象群。

        介入网络场域,速度就是生命,慢一点则被淘汰。互联时代实为“资本”载体,技术所带来的潜在性危险,赋予人类自由的同时又覆灭着人的本性,使得操控人类变得轻而易举。当设置者在特定的场域重新审视自身与科技的关系时,是否能将“资本之争“置之度外?


        刘雨佳,1981年出生于中国四川,2004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2009年硕士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传媒学院。目前工作、生活于北京。

        《黑色海洋》这部影片描绘了被摧毁与被建造的人类风景及其脆弱与韧性。在叙述结构上,它受到了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的启发,它由一些短小的章节构成,其中交织着马可波罗(Marco Polo)与忽必烈(Kublai Khan) 关于想象中的城市与风景的辩论与诘问,它提供一个入口,观众进入它,在里面走动、迷路,又在某一个时刻找到一个出口或者多个出口。


        宋立雪,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摄影艺术系

        宋立雪纪录的人群常因其自身机能缺陷而被社会定义为“弱势群体”,抑或是“边缘人群”,“边缘”体现了其具有特殊的文化和社会属性,在这种特殊环境的长期影响之下,一种与常人相似,又异乎常人的情绪随之产生,相较于生存环境的边缘化,情绪的边缘化更应该获得更多的关照。我希望通过本次影像实践,捕捉这种“边缘情绪”,引发社会就该群体更多的正面观看。


        扬扬(杨彬)1990年生于山东青岛,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主要从事装置,影像,行为等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艺术家制作期间,自己很像个技术工人,不得不去了解和研究各种材料的属性和特点,但这不是我要表达和研究的重点,只是必须要借助于它们呈现出来。牛的皮子.灯光.红线形成了某种仪式感,而逻辑性极强的程序系统给了这种仪式感可寻的方法和态度,我喜欢它们互相解释对方。


        杨欣嘉,1983年生于广东,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近期的创作源自对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关系的洞悉,勘察构成事物关系的层次与褶皱,提取出形式进行视觉转化与关系重组。

        在自然中,万物的运行规则在起作用,人也身处其中而往往不知觉。人在自然中所处的位置、关系是给定的。当人对自己的存在没有知觉时,人就是自然中的物,被动的承受各种力量所作用的结果。假设这种关系是可以塑造的,将位置进行置换,人就是自然本身。用身体虚拟一种自然的相遇,人不再是承受者,也不再是在事物运行规律里面不自觉的参与……


        张琪1992年出生于黑龙江,2016年6月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9月至今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 公共艺术雕塑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现工作定居于沈阳

        《磁感形式》描述物质间的特定关系使物质状态发生着变化,循环运动所产生的形态是具有偶然性的。以事物诸要素之间的联系来探讨“一切皆流 无物常在”这一哲学观点。

        作品《疏通经络》以足球和中医气罐为载体,现成品本身的自我属性以及两者的特殊关系是对社会中的某些特殊规则的影射。

      Processed in 0.184(s)   69 queries
      update:
      memory 4.7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