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查新昌:郭桢的艺术理想

        作者:傅查新昌2014-06-17 12:31:52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3)《新玩具》

          (2/3)《斜躺的女人》

          (3/3)《儿童的视线》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郭桢的理想追求,来自内心的悲悯,来自她的创作态度,来自她的道德情怀。她善于用女性和儿童的审美视角,面对时代变迁,剖析各种情感焦虑、心理困惑、欲望和忧伤、喜乐和痛恨,以及爱情受挫,甚至把女性最细微的情感也跃然纸上,颇有世界艺术视野。

          最近,作为第二次参与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的美籍华人艺术家,郭桢的《新玩具》和《斜躺的女人》,均以超过估价两倍以上成功拍出,宣示出令人鼓舞的历史认知,以及审美趣味的价值与意义。她的艺术探索借助民族经验、文化印记和吉祥诉求,跟学院派和玩世主义剥离。因此,她的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与当代保持了距离,又切入了当代人只重物质,精神虚无,淡漠历史,不思来路与去处的生存现状,即人性的复归与忧伤的女性文化普系。

          在《躺着的女人》里,郭桢仍然关注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思考,强调了红色的热情和浪漫的情感,还有对蓝色的语言学反思。这幅画的背景里有一张看似像梵高的床,象征她追思女性也曾在梵高的生命里有过浪漫的时候,同时也表征着女性世界的永恒性,以及女性在社会里被颠覆的遭遇,实际上她觉得女性是人类中的美好的象征。就此而言,郭桢从女性对象中获得的审美感受,总是最真切、也最能体现自己感性经验的一种视觉心理体验,这是图像永远都不能替代的、诱发画家形成艺术想象与艺术创造的必要过程。

           在文化精神危机遍及中国的年代,心性绘画是一种视觉疗法,艺术家把经过压缩的现实人事画出来,不仅直接指涉当下,更要成为一种未来的历史记忆,营造种族图像的记忆系统。归根到底,艺术家的使命乃为解构可见性,使其终至退场隐匿,从而建构出一种不可见的潜在精神,近乎真理之自行显现。去年十月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儿童的视线》,以及今年拍卖的《新玩具》都是虚拟的生存场,是高度浓缩的小市民社会,也是郭桢的伦理构想,具有高度伦理学特征的主体。在观看和转述的进程中,郭桢坚持悲悯、平等、理性和尊严,但这主体隐藏在画面背后,以儿童的视角进入智性创作状态,不断暴露了人类自身的粗俗、卑琐、无奈与虚无。

          显而易见,郭桢的水墨画在现实关注之上的精神张力,有明确的价值归属,因而既不同于价值虚无的玩世现实主义,又进而超越了纯粹问题性的社会艺术。从社会学而言,郭桢真实记录着我们生存的社会现实,并通过自我的一种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微体验去消解集体主义经验,用微叙事来对抗消解宏大叙事,看似无意义实则有着极强的社会学色彩,她道出的其实是一个直指社会深层的沉甸甸的话题,怀着不可抗拒的意志,通过对精神方面的勾画,为观众提供一幅幅探索性的、描绘历史与现实图景的心灵地图。

          实际上,郭桢的艺术理想,属于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和价值理念,也是心灵指向审美情趣的深层维度。积极性质的理想追求,是一个时代精神生活健康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意义上,仔细解读郭桢成功拍卖的影响卓著的水墨画,就会发现她始终在高扬女性的尊严,达到了直观与理念的和谐统一。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探索人类精神在绘画中表达,正是郭桢的这种理想性体现了人的自由和尊严,展示了中华民族灵魂中某些更本原的文化元素。

          当然,解读郭桢的水墨画,应该怀有一种返照心源的观察方法,判断她主观、带有神秘意味的象征性色彩,以及给观者倍感亲切的倾诉意象。她用自由心性的潜能,尽可能与本真的女性意识和谐共处,致力于自然与人类的和平共处。这种新形式的美学追求,使她坚定不移地表现着生命本能对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攻击性和罪恶的超升,希望在整个人类社会的范围内,孕育出充满生命尊严的文明需求,以消除不公正和人性灾难。郭桢希望自己放弃集体宣叙的传统,以后现代性的美学名义,放弃一切光鲜、滋润和浮华的视觉谎言,以女性天生的敏感体会身处的世界,用画笔表述着自己对人类与社会的思考。

      Processed in 0.227(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