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名家:走进赵春林艺术世界

        作者:赵春林2019-09-21 16:11:1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艺术简历】

        赵春林,教授,中国著名画家,1942年生于长春,毕业于燕山大学、中国山水国研修院,同时就学清华大学美院、天津工艺美院、天津艺术中心。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书画艺术中心研究员、清华大学艺术研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北京中国山水画研修院终生特聘教授。一生从事教育五十多年,历任城建学校校长、建工学院教学院长等职,在国家、省、市园林、美学、美术等各种群团组织中任过委员、理事、副主席和副会长。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多处艺术院校和老年大学任教讲学并被聘为讲师教授,同时在黄山、泰山、太行山、华山、桂林、张家界等全国各地名山大川写生创作并创作了大量山水作品,对中国山水、花鸟画创作技法进行考察、调研、交流、学习至今研究更加深入。其人对教育和艺术创作及学术研究效果突出,《天人合一》、《中国生态园林艺术》等多篇论文在国际和国家一二级刊物上发表,编写多部著作,美学、花鸟画技法、山水画插图汇编等,园林美术和园林美学等著作被国家图书馆收存,多幅绘画作品在国内外参展并获奖。作品在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受到欢迎。本人被誉为中国书画名家和世界书画艺术名人,名字和作品被中国书画报、美术报、名家书画报和三亚晨报等多家报刊多次介绍报导,同时作品在“今日收藏”、“中国收藏”、“中国艺术收藏”、“艺坛圣手”和“太行山写生集”等图书中转载,被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珍品集和十几部博览大典收入。美国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艺术博士“学位和“世界艺术名人“之称,本人现被国家定为共享人才。



        美丽的色彩与内涵

        赵春林 编著


        一、学习色彩的意义

        色彩是十分美丽的,色彩的构成使用也是十分科学和非常具体的。特别是中国山水画的用色,由于所用材料特殊、性质和用色方法不同,同时又受民族文化和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制约,因此,它除了具有一般的色彩共性外,还有自己独有的特殊性。

        学习运用中国山水画色彩,首先要学习一些共性的色彩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了解一些中国古典哲学和哲学思想,学习一些中国颜料的知识和使用方法技巧。学习中国山水画用色虽然知识面广,涉及的内容较多,但只要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在色彩方面多做练习,反复体会比较,掌握色彩的特点、特性,色彩一定能学会并运用好,做到色为我所用。



        色彩学是专门研究色彩的一门科学。对色彩的学习、掌握能使所创作的中国山水画画面产生特殊效果,能使人在创作中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对欣赏者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一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中,只要用上色彩,它就比黑的或只有墨色变化的作品来的比较吸引人,因为色彩比墨具有更强的刺激和激发情感作用,能使人产生更大的兴趣,对作品的识别、记忆能力会比无色的作品有明显的增高。同时色彩对表达意念和表现作品内涵具有深化的作用,即使很复杂或比较抽象的作品,经色彩处理后也会变得十分易于理解。特别是现代中国画中的色彩注重画面的表现力、画面视觉效果、色彩使用更是新颖华丽。所以把对色彩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和提高具有灵活处理色彩能力等事项要做为在现代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一项头等大事和重要的内容来抓。不会用色或色彩用的不好,作品就减色一半。



        二、色彩的形成与研究

        色彩的形成都是由太阳光照射所得,即光产生色彩,色彩是光之子,可以说地球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是破碎阳光的表现。如果在黑夜就无从谈其色彩的艺术效果,当月光和阳光出现时,世界才会显得色彩丰富美丽,色彩斑斓的世界才会成为人类欢乐温馨的家园。

        前人为了解色彩,应用色彩,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是物理学家研究了色光的构成混合、光谱原理;化学家研究了染色的机制和颜料的分子式结构;生物学家研究了光与色对我们视觉器官的各种效果作用;工程师研究怎样在工程和生活中应用色彩能使人类生活得更舒服、更美丽、更愉快。



        艺术家则从色彩效果的美学角度进行研究。它们力求揭示由眼睛接受到的色彩标记和色彩在人们身上产生效果之间的关系。对比的效果及它们的分类是研究色彩美学的出发点,现代对色彩的研究应用对于所有行业,特别是对中国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与革新更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山水画 创作想用好色用活色,首先必须懂得色彩构成。色彩构成是研究色彩的重要内容,构成是指将两个以上单元按照美的规律、原则组合成新的单元。将两种以上色彩,根据其原理和目的性进行搭配,取得新的色彩。这种利用色彩要素进行搭配或交变能获得色彩新的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技法学说就叫色彩构成学。色彩构成理论研究已十分深入,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全国各艺术类院校用构成方法来训练学生对色彩的理解运用已取得很好的效果,计算机完成的构图更是五彩缤纷。



        三、色彩科学与感觉

        色彩是一门科学,它的产生和变化有自己一定的规律性,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对在中国山水画中用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实际意义。

        阳光与色彩:阳光是由恒星太阳发出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所构成的。牛顿用三棱镜将其分为七色光谱,即红、橙、黄、绿、青、兰、紫。不同的颜色波长是不相同的,人眼能感受到的光波长度是在450-750微毫米之间。地面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经吸收反射后也同样产生了七种单色。太阳光将其所有七色光全部混合后成为白色,地球的七种物体色全部混合成为黑色。太阳光混合出的白色称为正混合色,物体的黑色称为负混合色。我们中国山水画所涉及和研究的重点是对地面物体色,即负混合的色彩内容。地面物体色的研究内容主要为:色彩的形式,色彩的分类,色彩的属性即三要素,色彩的性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色彩的形式

        它主要指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色和固有色几种色的形式。光源色是指自然光色和人造光色,即指太阳光色和灯光色。环境色是指在光源照射下的各种物体,由于其色彩互相影响,使环境又产生了各种新的色彩,我们把由物体色所影响在环境中产生色彩称为环境色。空间色是指宇宙空间画面空间中所具有的各种色。固体色它是指各种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体现了不同的物体色彩特征。



        2、色彩的分类

        它是指将物体七种单色(红、橙、黄、绿、青、兰、紫)划分为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补色四种。在七种单色中,红、黄、兰三种色是不能再分解的,同时用任何颜色混合也无法调出来的色即叫三原色,又称一次色。橙、绿、紫三色是由原色调配取得的三个中间色,所以叫三间色,将三间色称为二次色,复色是由原色与间色,间色与间色相互混合调出来的色,是一种复合色,所以叫复色。复色越混合取得的色彩越灰暗,将此称为三次色。补色是指三原色中一原色与其它两原色相混合成的,一间色之间所形成的关系称作互为补色。在绘画中称作补色为对比色,效果对比强烈。中国古代的五彩即指红黄青黑白,其中红黄青就是指三原色。



        3、色彩的属性

        色彩的属性也叫色彩三要素,即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在物质世界中,色彩虽然十分丰富,但归纳起来只有两大类,即黑白灰,没有纯度的色和红橙黄绿兰紫有纯度的色,把没有纯度只有明度的色叫无彩色,有纯度的色叫有彩色。任 何一种色彩都具有色相、明度和纯度三方面的性质。把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称为色彩具有的属性,也叫色彩三要素。三要素的具体含义是,色相即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兰等。明度是指色彩自身固有的明暗程度,又称亮度或深浅度。无彩色的黑白灰主要是表现明度的变化,古人称其为阴阳变化。如每个色相加白,明度就会提高,加黑明度就会下降。纯度它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纯度也称为彩度或鲜明度,它具有该色相最完备的色性特征,色相越明确的色,色彩的纯度越高。色彩的运用和调配重点就是看这三要素的变化效果,对它的使用要多加研究。



        4、色彩的性质

        色彩的性质它是指色彩在人的心理所引起的各种反映情感效应,即是心理情感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感觉。人对色彩的这种感觉既叫色性,既色彩的性质,也叫性能或性格。色彩的性质具体有冷暖性、软硬性、轻重性、进退性、膨胀与缩小性和华丽与朴素的性质,由于色彩三要素的作用,又产生了对色彩的记忆性和积极色彩、消极色彩,同时对色彩也产生了联想和象征性等问题。

        色彩有暖性、冷性和中性,色彩经对比偏于红色的色彩称为暖性,即暖色。偏于蓝色的色彩称为冷性,即冷色。黑、白、灰为中性,无色,没有温度感。



        高明度、高纯度具有暖色特征的色彩,具有软、进、轻、膨胀、华丽的性质。低明度、低纯度具有冷色特征的色彩,它具有硬、退、重、收缩和朴素的色彩性质。暖色高明度、高纯度能使人产生兴奋的色彩称为积极色彩,并能产生深刻的记忆,反之为消极色彩,所产生的记忆差。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分为具体和抽象两种,各种不同的色所产生的具体联想与象征,如太阳、月亮、绿树、墨汁、海水等。各种色所产生的抽象联想与象征,如喜欢、快乐、悲伤、庄重、神秘、恐怖、死亡等。同时色彩还能联想到时代、形势、音阶、味觉、形状等,这些色性的产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生产中积累形成的,已成为政治,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四、色彩变化规律及观察

        色彩的变化规律、色彩的观察方法是掌握色彩和了解色彩的两个方面重要内容,为中国山水画用好色和怎样进行观察色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一)色彩的变化的规律

        1、光源色

        (1)光源的种类:共有两种,即聚点光和漫射光。聚点光指太阳、月亮;漫射光,指蓝天。聚点光源光明显,漫射光较弱。(2)不同的光源色,使同一物体呈现不同的色彩,a、能显现形体、植物、环境固有色,b、能改变形体色彩,c、能显示时间、天气、季节特征而产生某种气份和特殊的情调。并决定画面色彩的强弱、明暗和冷暖。

        2、环境色(亦称条件色)

        任何色彩现象都不是孤立的,由于物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引起色彩的变化,环境色比光源色弱,环境色它产生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它能使色彩丰富而多变。



        3、空间色

        它是指画面有纵深的感觉,即色彩透视也叫空气透视。其表现有两个方面。

        (1)蓝天因有大气作用是蓝色,宇宙空间因为没有空气是黑色。

        (2)透视感;一般说近处色明度对比强,远色明度对比弱。近色纯度高,远色纯度低。远色偏灰。近处色较暖,远处色较冷。

        4、固有色

        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色彩为固有色,不同物体的固有色体现各自不同的色彩特征,具有自身的表现因素。



        (二)、色彩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方法

        (1)、抓基调的观察方法:在观察色彩时,从光源色中把握整体的基本调子,在大色块范围内找出色彩的基调,其它千变万化的小色块都受大色块基调的制约。找出色彩的共同关系,使色彩具有统一性。(2)、相比较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比较,反复比较是观察色彩的及重要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其目的是:a、明了色相、纯度、明度之间的变化,达到色彩的准确性。b、调整处理整体与局部的色彩关系,总的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通过对比找出色彩变化。



        2、分析研究的观察方法

        物体色彩分析是物理性地掌握色彩变化规律十分重要的一步。它对山水画色彩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高光,是光源色的密度值最大最集中的反射。从全局看一点,从一点看全局,分析确定哪是高光点。

        (2)光源色和固有色相结合进行分析,固有色的产 生是决定受光面的基本色彩倾向,光源色的变化决定物体的冷暖倾向,物体较冷光源色即冷,物体较暖光源色就暖。



        (3)、色光面,它在光源较弱的情况下,色光面受环境色的一定影响,具有显示环境色的倾向。

        (4)、暗部色彩,在室外的条件下,是次光源色对暗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室内,则是环境色和固有色对暗部产生的影响。物体暗部的色彩分析:a、从调子中寻求暗部的色彩。b、利用对比,从次光源和环境色中找出暗部的色彩关系。c、用暗与暗对比的方法,找出色彩暗部的关系。d、用空间色的法则,去找出不同空间范围的暗部色彩变化。g、用冷暖对比方法找出暗部的冷暖倾向。



        五、求色彩美的方法

        中国山水画色彩的处理采用对比和调和,是取得美的最佳方法。什么是色彩对比?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能够比较出一组色彩相互间的各种差异。对比使色有多样性、丰富性。无对比,则无个性差异的变化。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调和使两种以上不同对立色,有一致性和均衡性,调和是弱化色彩冲突,减少色彩的对立,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无调和构不成美的韵律和整体感。

        (一)色彩的对比

        1、明度的对比,即明暗对比。明度对比对比是构成色彩效果的基础,任何色彩处理首先必须适当处理好明暗对比。明暗对比是造成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等心理反映的重要因素。

        2、色相对比,即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色相对比。



        3、纯度对比,指高纯度(鲜明)与低纯度(淡灰)的对比,即鲜明与灰淡对比。

        (1)高纯度,色相明确,醒目,视觉有兴趣,心理反映明显。

        (2)低纯度,色相含蓄,模糊,视觉兴趣少,长久注视易感到厌倦、单调(虚的、轻的、隐伏的)。纯度对比可增加色彩的鲜艳感,造成一种灰暗、低弱与艳丽生动的对比效果。

        4、冷暖对比,冷暖色的对比与人的生理心理感觉密切相关。冷色有阴冷、镇静、淡薄之感,暖色有阳光、热烈、刺激等感觉。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用色对比方法。

        5、综合对比,将色相、明度、纯度等综合看待,用其两种以上性质、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



        (二)色彩的调和

        1、怎样才会产生色彩的调和美

        将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面积等各个方面首先保持一定的秩序感,其次色调对比的变化加以适当的平衡处理,这样就会产生和谐的色彩美和美感。

        2、几种处理调和的方法

        (1)同类色调和。指同一色相中的深、中、浅运用明度、纯度不同的变化来表现层次、虚实。同类调和同一感很强,可是缺少动感,令人感到单调,但注意拉开并调整色阶间隔或转换某些色的冷暖,仍可得到一种明朗的柔和色感。

        (2)近似调和。是指采用近似和邻近的色彩求得调和,一般有单调平淡感觉,但又具有韵律感。



        (3)同一调和。(a)确立主调,以统率画面色彩。(b)相互对比的色彩,共调入黑白或其它色彩,增加其统一色彩,使其产生调和。(c)运用中性色作 为过渡,以缓解色彩对比的程度。(d)在互比色中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渗和,使其产生共性,从而达到调和的目的。

        (4)分割调和。使用黑色极色、中性灰色将具有强烈对比色进行分割,或用这些色做底色,缓和直接对立状态,增加统一的因素,从而达到调和的目的。

        (5)面积调和。增减对比色之间的面积,使其达到明度的均衡或造成色量的差距,从而达到调和。

        (6)秩序调和。对比的色彩进行有秩序的组合形成一种渐变的、等级的排列,使之形成有秩序的调和效果。

        (7)距离调和。拉开对立色块的间距,以消弱色彩冲突,达到调和的目的。

        以上几种色彩对比与调和方法在创作中国山水画的用色上是取得画面美和美感的重要方法。对比调和方法用的成功与否是决定画面色彩效果的关键。这方面要加深理解,多加练习。否则画面在色彩上就没有变化和统一的效果。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4(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