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歌人生 如诗的画:鲍加的艺术旅途

        作者:崔艳 通讯员 窦蓉 2017-08-14 08:04:19 来源:美术报

          (1/2)鲍加

          (2/2)鲍加 淮海大捷(与张法根合作) 布面油画 320×150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61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16岁少年


        初踏艺术之路


        鲍加的家乡安徽歙县,地处黄山白岳之间,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新安画派、歙派篆刻、徽派四雕以及徽砚、歙墨、徽剧等都闪耀着新安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具魅力。在这样一种带有灵秀之气的家乡文化因子的浸润下,鲍加自小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艺术的种子,但这颗种子的萌芽成长之路多了些坎坷。正如鲍加所言,“我于绘画艺术,走过一条艰辛之路。”


        鲍加孩提时期,正值抗日战争岁月,1935年他随父母逃难至贵州,这里山川相连,山水秀丽,苗族女子玲珑剔透的银质佩饰和蓝白相间的服饰图案,强烈地吸引了鲍加,成为了他最早的艺术启迪,画画成为他在异乡排解内心烦恼的最好方式。直到1945年,鲍加才随家人回到家乡,跟亲人团聚,没有了异乡飘落之苦,但他又突患耳疾,变得“又聋又哑”。母亲曾带着他寻遍医生,吃了各种药方均不见好转,也唯有画画才能转移他内心的酸楚。“那时曾经偷偷临芥子园画谱,在街头看刻字摊刻字……可惜都不成,好在中学时我就读的芜湖市广益中学是一个私立教会学校,校内建有一座小教堂。每逢周日做礼拜后,我总会收到散发的一些小画片,上面印着许多世界名画,令我难以忘怀的是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圣母典雅的形象让我铭记至今,这些小画成了我最初的珍藏和艺术启蒙。”那时候人生前景茫然,临画成为鲍加最大的精神慰藉。


        而鲍加正式走上艺术道路是从1949年开始的。这一年他参加了芜湖市文艺工作团,画舞台背景、街头宣传画,由此开始他最早的艺术实践。“可以说,我从艺的序幕是从人生最低潮中拉开的……”,鲍加对记者感慨道。


        治淮工地


        油画启蒙的课堂


        1951年冬,鲍加随文艺工作团调入蚌埠治淮委员会政治部美术组,工作地点是中国当时最大的水利工程——治理淮河工地。宏伟的治淮工程吸引来一批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画家,艺术前辈们的严谨、执著和热情以及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打动并影响着年轻的鲍加。“我努力珍惜这难得的机遇,在垂柳轻拂的淮河岸边,废寝忘食地进行写生、速写和油画技法的艰苦磨练,没有淮河流水给我青春岁月的滋润,就没有后来与油画的不解之缘,治淮工地成为我油画启蒙的课堂。”鲍加把自己比作一块海绵,到处吸收水分充实自己,如饥如渴地向同行学习请教。这时期创作的油画《汛——梅山水库》《在工地上》等作品参加1956年“中国首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取得的这些成绩更加坚定了鲍加从事油画创作的决心。


        1956年治淮委员会撤销,鲍加调到安徽省文联,1958年任美术组长。工作上的便利为鲍加创造了绘画的有利条件,为了在重大主题创作中有更好的进步,他把画布、画箱背到了马鞍山钢铁厂,创作了大幅油画《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并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全国美展上展出,这幅作品成为了鲍加的成名作。当年12月,他被特邀出席全国群英大会,鲍加这个名字开始引起美术界的关注。


        这时期的鲍加能够走出心理自卑的低谷期,与他艺术人生的引路人——萧马,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萧马,本名叫严敦勋,他的女儿就是被大众所熟知的著名作家严歌苓。两人亦师亦友,同在治淮工地工作过,后又相继调入安徽省文联。作为单位领导,萧马了解到刚到治淮委的鲍加爱好绘画,又觉得这位沉默寡言的少年心理上很自卑。为了鼓励鲍加,他曾陪鲍加一遍遍听《命运交响曲》,告诉鲍加:“贝多芬在双耳完全失聪后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创作出这部交响乐。你要学他与厄运抗争,投入到绘画中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这样的境况下,鲍加找到了生命的依靠,渐渐走出了心理自卑的低谷期。“我在他鼓励下拼命地画画来抗争不幸的遭遇,终于走出了人生的低潮,《命运交响曲》的音符,一辈子都在叩击我的心灵。”


        北京进修


        艺术生涯的关键


        1961年,可以说是鲍加艺术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年。这一年中国革命博物馆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建党40周年,邀请了一批来自全国的实力派油画家集聚北京,进行历史题材主题创作。经罗工柳推荐,鲍加有幸受邀。“我当时28岁,既无学历又少阅历,我揣着初稿到北京拜见了创作组负责人罗工柳老师。他见到我很吃惊地说:‘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啊,我还以为你是哪个艺术学院的教授呢。’原来罗工柳在全国美展看到我画的《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对我留有印象”。每谈到此事,鲍加不无感慨,当年与董希文、艾中信、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肖峰等一起参加创作的情景历历在目,恍如昨天。


        这次进京参与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创作,鲍加分到的作品题目,是表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刚领到这个创作任务的时候,鲍加是彷徨的,甚至还有些退缩。面对这样一个宏大的题材,不满30岁没有经过任何科班学习的他还不知道如何来表现?是罗工柳的鼓励给了他力量和信心,有了挑战的决心。领到题目后,鲍加去了宿县,实地考察感受,访问亲历战争的老战士,查阅大量的有关史料,为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1961年7月1日前夕,鲍加与同事张法根合作,在诸多油画前辈的指导下,历时半年完成了近4米长的《淮海大捷》油画。这幅作品从创作完成起便一直悬挂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宏伟的展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如今仍是表现重大历史题材的经典画作。


        对于鲍加来说,《淮海大捷》的成功完成,不仅充分显示了年轻鲍加的艺术才华,他最大的受益则是直接促成了他1963年跨入中央美术学院进行正规的绘画修练。


        当踏入中央美院的素描教室,第一次站在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石膏像前时,鲍加内心是焦灼不安的,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大卫》是米开朗基罗26岁时创作的旷世名作,我到30岁才对着它画第一张严谨的素描,难怪我的导师艾中信先生来看我的作业时,不禁喟叹道:‘是晚了!’”。


        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两年进修期间,鲍加受业于艾中信、董希文、韦启美、林岗等教授,从老一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那里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和油画技巧,结业时创作了油画《毛主席在共青团九大上》,作品构思新颖,场面恢弘,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原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如今谈起这幅令他风光无限的作品,鲍加多了更多思考,认为题材还是过于政治性,少了些艺术性。


        可以说,这段时期,鲍加的两次进京学习,都与罗工柳有着很大关系。在北京与大师相伴的光阴,成了鲍加艺术生涯中极为宝贵的经历,罗老也成为鲍加非常尊重的老师,老师在世时,他每年要寄茶叶。罗工柳2004年去世后,他还是年年寄,重情重义,不忘师恩。


        泾县研讨


        油画艺术的春天


        从1960年12月,鲍加担任中国美协安徽分会副秘书长起,曾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历任秘书长、主席、名誉主席,为安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而其中最令他引以为豪的便是1985年由他组织承办,会同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等共同在安徽泾县召开的“油画艺术研讨会”。吴作人、艾中信、罗工柳、吴冠中、靳尚谊、朱乃正、詹建俊和从美国应邀赴会的陈逸飞等油画界大腕都如约到会。会议就破除油画创作的单一模式、批判题材决定论、主张观念更新和艺术中个性的重要性等问题展开研讨,切中时弊,成为油画界一次思想解放的盛会。


        美协忙碌的日常工作让鲍加的艺术创作进入了长时期的空窗期,直到有一次赖少其提出要检查鲍加的“美术作业”。“记得我的老领导曾任安徽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有一天提议要到我家中看看我最近画的画,我借口协会工作太忙,好久没画了。赖老勃然变色,严厉地对我说:‘你不从事艺术实践就体会不了艺术创作的甘苦,没有作品就失去了作为领导和组织工作的资格!’说完,他拂袖而去。这句话,我牢记了一辈子。”


        1988年鲍加接赖老的班成为安徽省新任美协主席,比起之前工作更加忙,但对于画画却不敢有一丝懈怠,再忙也要画画。赖少其的培植和鞭策,影响了鲍加一生。油画《极目楚天》、《激流》、《大漠千里》等都是鲍加在繁琐的工作之余,背起画箱深入生活,走进建筑工地、钢铁厂、沙漠,到大自然中采撷艺术素材而创作完成的。其中《大漠千里》的创作历程让鲍加最为难忘。“当年我骑着骆驼,顶着烈日,跟随地质队员走向渺无人烟的荒原,与地质队员共同生活了60多天,他们给我留下了终生不灭的印象。当时没有照相机,全靠速写、写生记录生活,我记录下2万多字的写生札记,创作了多幅关于沙漠和地质队员的作品。”


        记者手记


        鲍加的爱好很广泛,爱听音乐,爱看书写作,自幼养成的读书习惯一直延续至今,每晚都要阅读至深夜。但他最爱的还是写生画画,自学油画的艺术历程也是从写生入手,他喜欢面对大自然直接作画,写生可以说是他持续了一辈子绘画生涯的职业习惯。大自然多姿多彩的风韵和如歌如诗的意境,给予他无穷的灵感,燃烧起炽烈的创作激情。他所做的便是将自然的造化之美升华为艺术之美。如果说鲍加早期的艺术成就主要在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上,到了晚年他已慢慢把绘画重心移情到古老民居、野藤老树、溪上轻舟等风景画的描绘中,追寻一种朦胧的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焦小健在谈起舅舅鲍加的创作历程时,曾用水与火的交融做提炼概括,“他一生所画的题材中,不断地出现着火,也不断地出现着水。在火与水中即是最容易表达油彩魅力的地方,也是他本人最真诚的激情流露。”

        艺术名片:

        鲍加,生于1933年9月,安徽和县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440(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