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于右任宏阔的精神世界

        作者:丁薇2019-04-26 10:06:05 来源:中国艺术报

        神龙天马联 于右任

        纪念于右任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

        领略于右任宏阔的精神世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一首《望大陆》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于右任先生晚年思念故土的绝唱。于右任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还是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书法艺术大家,曾率刘延涛、胡公石等弟子潜心研究历代草书和民间书法作品及论著,编著出版了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的《标准草书》 ,在当时书坛引起极大震动。近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台湾“中国标准草书学会” 、日本高崎书道会、台湾刘延涛文教基金会承办的纪念于右任诞辰140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中国书协顾问申万胜认为,《望大陆》是对于右任一生经典的概括,家国情怀、赤子之心贯穿了他的一生,作为后辈缅怀他时要站在这样的精神高度仰望这位世纪伟人。

        本次纪念活动包含了于右任书法研讨会、“于门四杰”书法展、胡公石作品捐赠仪式。展览共展出作品44幅,其中包括于右任作品4幅,“于门四杰”刘延涛、胡公石、李普同、金泽子卿的作品各10幅。在4件于右任的参展作品中,由于右任之子于中令带来的草书长卷《第二次大战回忆歌》难得一见。胡公石后人还将其生前创作的40余幅书法作品及大量手稿等捐赠给中国国家画院,既为国家增加了艺术财富,也为后辈学习和研究标准草书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据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凌建平介绍,此次于中令从洛杉矶带来的于右任自书《第二次大战回忆歌》长卷,原创于1947年10月南京,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结束两年多,出于对纷扰时局的忧虑,于右任先生夜不能寐,依枕写就1800余字的长篇纪实叙事诗,表达以史为镜、渴望和平的心声。这幅长卷历时两年书写完成,以楷书起首,以标准草书结尾,让观者欣赏到了于氏雄奇开张的碑意楷书、行书和小草,也领略到了于右任飞动精绝的标准草书,以及这位太平老人宏阔的精神世界。这幅作品具有极高的史料性、艺术性。

        于右任早年书从王羲之、赵孟頫,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加之个人品质修养和才情智慧的非凡,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经典之作。于右任在书法艺术之路的艰苦探索,被后人视为楷模。痛感于文字书写费时、识难用迟,草法多样、学用皆难,历来推而不广,与社会需要不适应,于右任于1932年集合有志于草书改革的同仁在上海创立了标准草书社,亲自主持和领导草书社,将历代草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总结。自云:“所谓标准,是拿古人的草书做标准的,是从先古圣哲千余年的演进当中,归纳出来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法。 ”因此,“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民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从而确立了“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之四原则,以《千字文》为底本,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法帖,“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还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希望也” 。由此解决了草书产生与“准确”书写的关键性问题,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执行院长曾来德认为,“为万世开太平”是于右任理想、抱负的集中体现,“为往圣继绝学”是他人生的格言和艺术上的追求,他在书法上也有两句话—— “为过去草书做一总结账,为未来草书开辟新道路” ,而“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则是于右任对艺术的投入,对艺术的态度。尤其于右任专注于草书的研究,致力于草书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为草书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申万胜表示,从书法艺术的角度如何认识于右任,对今天学习研究创作书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纵观于右任书法艺术,有两点特别值得我们继承,一是深入传统的自学精神,一是创立标准草书的创造精神。 ”申万胜说。据有关资料记载,于右任为了标准草书的创立,深入传统,从大量浩如烟海的典籍当中遴选草书法帖,涉及古籍、墨迹、典籍100多种,涉及书法史上的书家140多位。标准草书的创立使得草书从历史上的小众走向大众,从文人书斋走向社会。

        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李晓军看来,于右任书法实践的重要成果在于碑帖结合,碑帖相互幻化的书写精神。碑学发展到今天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通过刀锋看笔锋,参悟刀和笔相互之间的关系。于右任通过实践,把碑学的博大与帖学的精致结合到一起,这种结合最重要的是使中国书法在碑学体系中能够更容易、更有可能地使自己的人生状态自然流入笔端和书写体系当中。碑学在刀锋过程当中有刻意的成分,这些刻意的成分有可能阻止作者心境的融入,于右任在碑帖结合的道路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是他对碑帖结合作出的最大的贡献。

        “于门四杰”在于右任标准草书研究的基础上对草书的推广和拓展工作同样功不可没,展览上展出的刘延涛、胡公石、李普同、金泽子卿的作品使得本次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刘延涛之女、台湾“中国标准草书学会”顾问刘彬彬在展览研讨会上介绍了一些有关《草书通论》的情况,“于右任一直督促父亲刘延涛写中国草书史,但没有出版,只是在草书卷刊上连载,当时因为抗日战争,连载还没结束就中断了,后来到重庆,于右任让他再写一次,因为资料不完整,故称之为《草书概论》 ,但一直没有完成,直到1952年才出版,更名为《草书通论》 ,之后就绝版了。最近重新出版的《草书通论》 ,介绍了张草、经草、黄草和标准草书的启蒙和发展。有人开玩笑说,在写标准草书或者研究标准草书的时候这本书可以节省10年的工夫,我想这个对大家来说是有用的。 ”

        于右任及其弟子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精品,其风格与艺术成就,为后来者提供了广阔的习学空间与深厚的创作源泉。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对于当代中国书法创作也有着很好的启示意义。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4(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46(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