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天津开幕

        作者:婷茹2019-04-28 10:00:48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4月27日,“丝绸之路——从写实到写意杨晓阳美术作品暨创作文献展”在天津美术馆拉开了第12场巡展的帷幕。展览于2016年10月2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启首展,后在北京、广州、兰州、济南、南京、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展出,获得了观众和美术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中国今年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一带一路”峰会欢迎宴上说道,“世界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人类进步的要义在于互学互鉴。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在互通有无中实现发展繁荣,在取长补短中绽放灿烂文明。面对当今世界的各种挑战,我们应该从丝绸之路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杨晓阳正是在用50年的艺术生涯切实履行着一个艺术家的责任,其丝绸之路题材创作汇集为展览,并在全国巡展,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前瞻性和带动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体现着杨晓阳作为一位艺术家的学术追求和社会担当。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天津美术馆、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外人文交流委员会联合承办,天津画院、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共同协办。天津市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浙闽等天津领导在开幕后参观了展览。开幕现场,中国美协副主席、天津美协主席王书平,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国家画院教学部主任贾广健,中国美协秘书长马峰辉,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姜陆,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研究院院长何家英,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张蒲生,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以及艺术家杨晓阳先后致辞。开幕式由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秘书长商移山主持。

        此次展出近400幅作品,以不同的笔触、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了“丝绸之路”历史和当下的人文风貌。这些作品来源于大量的生活实践,呈现了杨晓阳用笔墨忠实记录沿线的历史人文,民风民俗,自然风光。一幅幅穿越时光、凝固历史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一位艺术赤子对国家对民族对中华文化的拳拳热爱。

        从1985年起,杨晓阳沿丝路古道开始了他长达30多年的写生创作,他几乎走遍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和国家,沿途做了大量的考察、写生和记录工作,亲身感受到了丝路沿线城市的自然风光、历史风俗和民族风情。从展出作品的四个部分就可以看出,有他继承中国传统的“生活写生”“主题探索”,有从“丹青意蕴”中逐步开始中西结合的创新,直至“水墨精神”的写意升华。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宏大作品与深入生活的写生速写,完整呈现了杨晓阳严肃认真的探索精神,坚实全面的绘画功力,以及写意水墨的突破与创新。

        对于生长于丝绸之路上的杨晓阳而言,对丝路的描绘是冥冥之中的召唤。27岁的他与几位友人,骑自行车从西安出发,历时4个半月,最终由哈密进入新疆鄯善、达坂城到达乌鲁木齐,并独自前往库车龟兹石窟以及高昌、交河古城等地考察,一路险象环生。青春岁月行走丝绸之路的记忆,与血脉里的文化记忆相应和,彼时的身心震撼使他从此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他多年的写生考察,始终没离开丝绸之路的主线;他用开阔的视野关注着丝绸之路上的文明互鉴。原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王文章谈到,杨晓阳在艺术上的引领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他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张,还带领中国国家画院实践他的艺术主张,其中他对黄土画派传统的艺术面貌不断梳理和思考,呈现了他自己独特的面貌。

        杨晓阳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充分发挥艺术家的特质,他在担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一职时,同样发挥了自己作为美术家的引领作用。王书平在致辞中谈到:“杨晓阳提出的‘大美为真’ ‘大写意论’为中国画的创作开辟了新道路。他以‘丝绸之情’深入生活,体现出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此外,他鼓励天津市文联和天津市美术家协会等艺术家来这里探讨学习,品读杨晓阳的从艺道路上的创新及不懈精神。贾广健谈到,杨晓阳对建设当代大国画院的气象和格局,对引领和推动中国美术和传承和发展成就卓越。作为美术家的领导者,他对中国美术界的贡献、对中国国家画院建设的奉献应该被历史铭记;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不忘初心,不忘使命,是有情怀,有大格局的艺术家;作为一个艺术教育家,他明德树人,是名师益友,他的大美术理念“一人一品 器道并重”,大美为真的写意精神,形成他独特的教育思想和创作思想;作为一个收藏家,他对保护和弘扬中国文化精神,不遗余力;作为天津美术界的有力支持者,其对天津美术学院、天津画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关照。

        马锋辉代表中国美协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说道,“此次展览是杨晓阳开启丝绸之路旅行的心路历程,作品延续了他多年来对丝绸之路的所思所想,且多角度阐述了丝绸之路的文化意蕴。其绘画艺术在中西融合中自由转换,既有鲜明的中国精神,也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张江舟用“辉煌”二字形容观展感受,他说:“宏大的叙事结构、壮阔的精神气象、丰富的语言形态勾画出杨晓阳艺术展的整体印象。由表现内容上至远古人文典故,下至当代现实生活题材所形成的宏大叙事结构,由执着40年以丝绸之路为母题的创作坚守和宏幅巨制与尺赎小品形成的视觉张力共同构成的壮阔精神气象,由写实与写意,重彩与水墨构成的丰富语言形态,使杨晓阳不仅成为了中国画领域的优秀代表,同时,也使其40年的探索研究,具有了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姜陆作为杨晓阳多年好友,用“画壁生辉”来概况本次展览:“他提出的‘大美术’‘大写意’‘大美院’三个理念对中国美术事业和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同时,来自于西北高原的杨晓阳坚持40年对丝绸之路题材的探索和创作,为众多后辈做出良好示范。”

        从杨晓阳清晰的四个创作阶段,可以看到他丰厚的生活积累、扎实的基本功、凝练的色彩语言和大胆的艺术创新,这种不断超越自己的艺术家的成长轨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正如何家英所说,杨晓阳是受黄土滋润的西北汉子,他有包容的胸怀,内心温厚,他的艺术质朴、宏大,他将这些特质融入到他的作品中,转化成为他在艺术上的大气象。张蒲生在现场也激动地说到:“杨晓阳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对于我国艺术教育事业的进步具有广泛影响,同时希望杨晓阳在未来的艺术道路发展更为广阔。”

        杨晓阳在致答谢辞中表示:“感谢有幸处于中国科技发展、和谐共享的美好时代,赶上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机遇,给予了艺术家更好的生活条件来创作出符合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尤其在工作、学习和绘画创作中,从朋友、领导和同事的思考和创意中都获得过启发,使得我们不断地从高原向高峰探索。”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出杨晓阳“从写实到写意”学术思考的课徒画稿,重在示范如何教育掌握从写实到写意的技法和观念。

        此次展览开幕前,来自北京的美术家及美术理论家杨晓阳、张晓凌、贾广健、高天民、孙津、陈云岗、项金国、陈风新、刘悦笛、陈明、王萌、张桐禹,和来自天津的美术家及美术理论家王书平、霍春阳 、姜陆、何延喆、杨惠东、张福有、喻建十、杨沛璋、刘文生、路洪明、邵亮、杨维民、孙飞等围绕展览,尤其是杨晓阳30余年的艺术探索历程,召开展览同名座谈会。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5月12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9(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