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艺博馆里的“最后一课”:清华美院开启毕业季

        作者:宫嫦2019-05-15 00:36:02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5月10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19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176名硕士毕业生以自己的作品接受了公众“最后一课”的检阅。此次毕业展展出了绘画系、雕塑系、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陶瓷艺术设计系、工艺美术系、视觉传达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系、工业设计系、信息艺术设计系、基础教研室10个系科,共176名硕士毕业生(其中含深圳研究生院艺术硕士27人)的作品约1000件(套)。

        开幕式上,党委书记马赛代表学院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肖文陵代表指导教师发言,国家奖学金和特等奖学金获得者、雕塑系研究生吴蔚代表参展毕业生发言。

        今年美院的毕业展,因为展览场地的变化,变成了一个博物馆的展览,而不仅仅是一个毕业展。展示空间较去年多了一倍,并且每件作品的灯光、展台都以博物馆的标准进行呈现,所以作品看起来较往年更加精致。

        展场条件的变化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学生本身的创作思路也愈发开阔,水平也有所提高,作品已不再像一件学生习作,而是一个成熟艺术家的作品。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我们注重多元性和丰富性。“今年毕业的学生中有学术型硕士和艺术型硕士,这两类学生在培养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学术型硕士更强调学生的研究能力,艺术型硕士更强调学生的实践。”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杨东江认为此次作品更强调多元性和跨学科性,他说:“这一届毕业生的作品更加多元化,而且学生的创新探索意识也越来越强。在研究生阶段的教学上,我们希望学生重视在跨学科方面的探索。例如陶瓷艺术专业,我们强调学生要把技术手段和科技手段丰富到自己的作品中。此外,我们也非常强调创作与实践相结合,以设计专业为例,作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公众使用方便,所以创作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

        如陶瓷系的五个学生选择了陶瓷材料里掌控难度最大的材料——瓷泥。他们的作品不再像过去仅呈现各自独立的作品,而是以系列作品的形式系统性地呈现自己的创作理念。

        清华美院每年毕业生的作品特点都不相同,都有所侧重,今年我们更多看到了学生在新技术、新材料上的突破,比如学生孔繁迪,他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整个系列作品的创作;另外一个学生王娜,采用的是一种透明的材料及照明技术进行创作。同时也有对传统材料进行新的研究和尝试并有所突破,学生毛禹的《无言》,给石膏添加各种颜色混合进行翻制并产生了丰富的变化,增强了视觉效果。

        今年的毕业展,由于每个系都有独立的展示空间,可以让观众清晰系统地了解每个系科的特点和研究方向。例如工艺美术系的展览空间中,展示了以纤维、玻璃、大漆、金属等为材料的作品。入口处是王琳的两件以纤维为创作材料的作品《融》和《梦境》,以染和织的形式体现了织绣本身的材质美感。

        正如吴蔚所说,“毕业展,这既是句号,也是分号,既是对三年学习成长的总结,也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在未来,我们一定会带着老师和学校的嘱托继续努力,把清华精神传扬到四面八方,用我们在学院学到的知识回报社会。”

        因为“生活是多么的美好,春天的早晨,夏日的阳光,还有爱情。”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5月30日。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96(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