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味道——器·王乐耕陶艺作品展”在京举办

        作者:admin2019-09-02 00:06:25 来源:网络

        8月31日,由朗禾空间主办,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峻辰投资、智营造空间设计协办的“陶味道——器·王乐耕陶艺作品展”在朗禾空间举办,此次展览共展出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传统工艺美术系主任王乐耕近期创作的茶器、香器和花器等陶艺作品百余件,呈现了他在陶瓷艺术方面的最新探索。

        开幕式上,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蔡大礼表示,陶器之所以让我们有亲切感,是因为它与每个人的日常都有割舍不断的联系。此次王乐耕的陶艺展,所呈现的都是生活实用器物,这些物件因为艺术家的参与,通过艺术家的造型、施釉、烧制等一系列创作活动,赋予了它更多的思想、创意。王乐耕的这些实用器,透露出一种自然、素朴的美感,让我们联想起了远古时期器物的简约、质朴,这就像是一种生命的联系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赵盼超则说:“从王乐耕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当代年轻艺术家的文化自信。王乐耕的陶艺是受到了日本美学影响的,但这种影响不是对日本文化的追随,而是了解、吸收、消化之后的自主创作,他的作品里既有自己的想法与表达,也有本国文化的内核,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果断肯定与自信。”

        “上学的时候,王乐耕受日本侘寂美学的影响较多,在这种美学之下,造就了他的审美体系,他的作品也一直在延续着自己的想法稳步前行。在烧制方法上,他对乐烧、盐烧、柴烧等都进行过各种探索,有了一些自己的研究成果。”石家庄铁道学院教师张文松指出。

        对于王乐耕陶瓷艺术的发展脉络,书画家刘大石表示,王乐耕的陶艺经历了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过程,且他研究历史,也探索当代,在历史脉络上有自己的梳理。它的艺术是一步步扎扎实实前进的。

        作为与王乐耕长期相处的同事、朋友,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王东声说:“我对他以及他的艺术都非常了解,王乐耕是个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对艺术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探索,也有很多作品。另外,除了艺术实践,他对艺术的认知也是非常有高度的,认知与实践的结合,才让他的艺术道路走的更高、更远。”。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造型系主任周岩目睹了王乐耕近期创作这批作品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里,我发现他对艺术有自己的执着与坚持。就像这批作品的诞生一样,在他的理解里,无论在陶瓷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多远,都要时常回到它的本源,去精心制作一些实用器物,来定期净化自己的心灵。在我看来,这一系列作品中,美的观感是第一个层面,我们能在使用中体会到生活之美的状态,则是第二个层面。”周岩说。

        朗禾空间创办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文白指出,首先,王乐耕的作品,美是肯定的。其次,我发现作为一个陶艺家,除了是一个艺术家还要是一个科学家。王乐耕的作品从拉坯、修坯、施釉到烧制、出窑等全是他一人完成的,他对釉料的颜色进行了各种实验,调配自己想要的感觉,他又对烧制进行了探索,从中找寻适宜做自己表达的方式,今天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作品,是他的一步步探索,也支撑着他一步步前进。

        最后,王乐耕对来访嘉宾作答谢词,并对自己这一系列作品作了阐释。他说:“这些作品是我五年来的成果,其中茶器作品是我近阶段在实用器上的一些探索。我认为陶瓷艺术是从实用性器物中演化过来的,慢慢变成了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段。漫长的实用历史对陶瓷艺术有深远的影响,它一边受到传统的制约,一边也因这种制约而形成了一些特点,所以我认为,陶瓷艺术家应该经常回归一下,回到它的本源,探寻曾经制约它的因素。关于实用器,做起来并不容易。我的这些作品,釉色都是自己配置的。同时,不同的烧制工艺也会呈现不同的面貌,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研究,实践过一些特殊烧制工艺,柴烧、乐烧、盐烧,包括最近实验的煤烧等,都是我对陶瓷艺术的一些探索,或者说是一种回归传统,由此来产生一些新的效果,这是我对烧成的一些想法。令我比较兴奋的是,这次实验用煤烧烧制的茶器非常适合饮茶,从器型、功能、性能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让茶更加浑厚、回甘明显。我想,或许是老天眷顾我,让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32(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