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绣中流淌的中国风格—— “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侧记

        作者:张亚萌 实习记者 张瀚允2019-10-15 09:11:31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东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纹样动感的刺绣龙凤虎纹衣袖、鲜艳亮丽的黄褐对鸟菱纹绮“乘云绣”残片、富有异域风情的褐地对鸟对羊灯树纹锦……9月27日至11月24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首都博物馆承办的“锦绣中华——古代丝织品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举办。展览共展出文物175件(组) ,集合了首都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14个省、市、自治区共22家博物馆和文博机构的文物藏品,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物,讲述了中国织绣印染历史及其文化,反映出在历史进程中,在民族融合、内外交流的背景下,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在织绣工艺审美上的交流、融合、创新,逐渐形成中国织绣特有的民族风格。

          展览以时代顺序为主线,共有礼仪之备(先秦) 、胡风汉韵(汉晋) 、大国气象(南北朝至隋唐) 、南雅北逸(两宋辽金) 、继承革新(元)和文章锦绣(明清) 6个单元。其中,先秦和汉晋着重展示织绣与社会制度和经济关系的确立,参与构建第一次民族融合;南北朝至隋唐开始第二次南北民族融合,从织绣反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创造性;两宋辽金至元从织绣反映第三次民族融合过程,反映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多元性、共生性和文化认同;元代纺织品格局的改变,对中亚、西亚丝织文化的吸收体现了民族融合过程中对工艺美术发展的促进;明清两代通过市民阶层的形成、文人审美与市井生活的结合,吉祥纹样定型并成为广为接受的中华民族图案。

          此外,展览还通过精美展品向观者呈现了唐代、元代分别在工艺审美面貌上和纺织品种类上产生两个转折点:一是唐以前以动物装饰为主要题材,唐以后以花卉植物装饰为主要题材;二是宋末元初,棉引入内地,纯棉布、苎丝(缎)开始大量出现,元代以前高档丝织品以丝绸为主要品种,元代以后以缎为主要品种。

          最早的三版套印——泥金银火焰纹印花纱、最早的加金织物——龟甲纹织金锦带、最早的织金罗——湖蓝色云纹织金罗以及最引人注目的汉代文物—— “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是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的几个之“最”有特色的文物。明星展品“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锦右侧边缘已残,根据其他同类纹样织锦所存文字,这件织锦完整的文字应为“登高明望四海贵富寿为国庆” 。虽然写有“为国庆”字样,但此“国庆”所指并非为10月1日国庆节。锦上云气纹呈山状,绣有禽鸟、飞龙、独角兽等动物形象;有翼动物形象源于西亚,合成东西交融的画面。汉代先民把这段文字织在锦上,使我们今天得以看到丝绸之路开通的时代,中国面对世界的博大胸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顾历史,可以看到,国家强盛的时代,就是丝路畅通的时代。中国丝绸因丝路的通达而远播世界,也因丝路的双向联系而吸收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和技术,融入到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文化之中,创造出了新的纺织技术和工艺门类。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35(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9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