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薪火相传中凝练新美学——观“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

        作者:高素娜2020-01-05 17:09:44 来源:中国文化报

          (1/2)无·有(玻璃) 张佳伟

          (2/2)心向系列之三(陶瓷) 魏传涛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以物载文,以艺载道,是工艺美术的重要价值追求。当前,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凸显当代价值?陶瓷、金属、纤维、漆艺、玻璃等怎样创新发展?传统印染织绣与服装文化怎样活态传承?近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五届“薪技艺”国际青年工艺美术作品展“薪记忆·炼”在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开幕,共汇聚陶瓷、金属、纤维、漆艺、玻璃、印染、木作、小雕塑、纸艺等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60余所院校的近300件工艺美术作品。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此次展览以青年作品为主体,以国际文化视角探讨工艺美术,意在审视当今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呈现多元工美面貌

        走进展厅,用竹条“绘制”的立体的《山水之间》风光;用丝、麻等材料织就的《山河人间》图……这一件件凝炼东方审美、探索东西交融的作品,不仅吸引着观者的目光,也向人们展示了当代工艺美术的多元发展与创新面貌。从展览中可见,工艺美术作品的材料正越来越丰富和开放,纸、绢、金属、木材、陶土……都可根据艺术家的需求而被应用,材料与技术、形式与观念也在作品中反复交叉。

        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共有23位青年教师参加此次展览,他们既有充满时代感的创新之作,也有深具日本民族特色的艺术呈现。日本草木染色专家山崎和树一直致力于传统草木染研究,不仅沿用着传统的天然染色方法,还致力于复原已经失传的染色方法并向民众推广。从中也可见日本对传统工艺从业者的保护与尊崇,这些有益经验和措施对于我们思考传统染织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全球范围内的工艺美术展览数量不多,此次展览为介绍年轻教师、艺术家及作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为努力超越国界和地域的限制、探讨新技法的艺术家们提供了思考与互动的平台。”东京艺术大学副校长藤原信幸说。

        手艺劳作价值更加凸显

        随着人工智能、高科技手段在生产中的大量应用,那些需要传统工艺的设计与艺术,还会有怎样的价值?未来传统手作还会受欢迎吗?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副教授刘润福看来,工业化生产仅仅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和使用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手工艺术的独特性要求更强烈,对于手作的情绪依赖更为凸显。

        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苏绣发展为例。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绣技具有“平、齐、和、光、顺、匀”的特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惠芬创作的《骷髅幻戏图》,运用了齐针、正抢针、反抢针、平套针、散套针等50多种传统针法进行创作。这一作品也参加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展览,是刺绣与当代艺术融合的典型。在谈及苏绣的传承与创新时,姚惠芬说:“以苏绣重新演绎经典作品,决不是忠于原画的简单复制,而是用传统的刺绣语言来讲新的故事,赋予传统刺绣语言以新的语义,使之能与时俱进,以此拓展苏绣的表现场域,提升苏绣的审美品质,呈现出当代全新的苏绣样貌。”姚惠芬历时10年研究创造的“简针绣”技法,融中国传统线描与西方素描技法为一体,以最少的针法、最素的线色、最精的线条构成了当代苏绣的全新表现形式。

        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的贾奈蒂对东方工艺美术的精细、极致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手工艺是独一无二的,每个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创作出独特作品是工艺美术的精髓。“科技发展对工艺美术的影响是一个正向的启发。就像我们越来越重视现代艺术,那是因为我们可以在现代艺术中注入更多的思维和想法。同样,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的创作和概念上带来一些新的灵感,但它并不会改变工艺美术的制作模式。就像意大利的玻璃艺术一样,它拥有意大利艺术家的思想与独特的手工技艺。”在贾奈蒂看来,如何依据现状去反思和看待当下工艺美术所面临的发展现状更为重要。

        艺术家要有更广阔的天地

        纵观此次展览,工艺大师的作品主要是以实用器为主的器皿,院校类师生的创作则更偏向艺术品范畴。同时,工艺美术越来越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互融的趋势,因此,如何凸显工艺美术的个性“间距”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们的专业体系里,工艺侧重制作技术,设计强调创新思维,工艺是设计的体现方式和实现手段,设计是工艺的表现结果和价值显现,工艺与设计同脉共生、相互依存。设计师不仅要重视工艺实践,还要实现符合现代流行趋势及社会生活需求的创新艺术设计,要做兼具科技含量、文化意义、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的实质性、可行性工艺探讨与设计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副教授杨建军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周尚仪以金属类艺术创作为例谈道,年轻设计师应在传承基础上把传统的、好的元素提炼出来,变成自己的创作。“我们培养的不是工匠,是艺术家,是设计师。比如很多首饰的立体感很强,做大了,就是雕塑。如果设计师、艺术家只能做戒指、耳环,越做越小,那天地就太小了。这个时代给了艺术家很宽阔的天地,相信艺术家也会创作出更好、更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周尚仪说。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助理马翔看来,工艺美术最终应该为大众服务,为实现老百姓美好生活愿望服务。他认为,高等艺术院校的设计应引领方向,不仅仅是面向艺术品,更重要的是探究如何把工艺美术的技艺和美带到百姓当中,为更多的大众创造出美的作品。只有如此,民众的审美观念和生活品质才能真正有所提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7(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