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凡粉彩《采桑图》瓷板画

        作者:李笙清2020-05-28 06:45:59 来源:收藏快报

        晚清至民国时期,不少擅长创作瓷板画的艺人聚集在“瓷都”景德镇,其中不乏御窑厂停烧后流落在民间的粉彩和瓷板画高手。王大凡(1888—1961)就是其中成就斐然的一位。1915年,18岁的他就参加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且作品《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一举荣获了金质奖章。

        本文所要介绍的这件王大凡“粉彩采桑图”瓷板画(见图),纵38.3、横25.2厘米。画面左边,一棵老桑树挺拔于竹篱和一片新篁之中,粗壮遒劲,瘿结密布,上面主干虽已撑出画外画,但众多斜伸的枝叶却呈现出了古桑的枝繁叶茂,蓊蓊郁郁。树下芳草萋萋,坡石之下,杂树掩映。一名系头巾挽发髻、衣着朴素的采桑女正缓步走在树下,她的面容姣好,饱满红润,紫衣黄裙,腰系长绦,风姿绰约,窈窕动人。蚕桑女右手拿着系有树枝笼钩的细长竹竿,用于钩下高处桑树枝条,手挽已装满刚刚采摘的青绿桑叶的背篓,正脚步轻快地踏上归程。

        右上有作者题款:“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两语成千古,纲常籍尔扶。时在丙子初夏闰三月中澣,诒生先生雅属正之,黟山樵子大凡王堃画。”钤朱文“堃”“大凡”二印。“丙子”即1936年,为王大凡壮年时期作品。

        作者以采桑女入画,题款亦引用了汉代诗歌《陌上桑》中的诗句“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可谓相得益彰,突出了此图主题。《陌上桑》中的罗敷姓秦,窈窕多姿,美丽动人。罗敷善于蚕桑,尚“采桑城南隅”,令行者歇担,少年脱帽,耕者忘耕,锄者忘锄。太守经过此地,拉车的马也被罗敷的美貌吸引而踯躅不前,太守觊觎罗敷的美貌,想与她共载,却遭到罗敷的拒绝,该诗叙事完整,突出了罗敷貌美品端、机智灵活的人物形象。题款的后两句“两语成千古,纲常籍尔扶”,就是对前两句之纲常伦理的提炼与总结。

        画面布局疏朗,左实右虚,山石、树木、人物的大小、位置恰如其分,枝叶的青绿苍翠,与采桑女衣饰多种颜色的融合,呈现出色彩鲜艳、春意盎然的场景。王大凡采用独创的落地粉彩技法,用粉彩颜色直接罩在彩好了的颜料上,在衣纹处用生料绘出深浅衣褶,干后加以洗染,使画面更具写实意味,如通过对裙下衣褶的处理,虽不见人物脚部,却明显可感受到采桑女的脚步正在款款移动,使人物充满动感,形象更加生动。作者充分利用《陌上桑》中的诗句来对人物进行刻画,如“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四句,与画中采桑女头上高挽坠马髻、耳朵上戴着宝珠耳环、下穿浅黄色的裙子、上穿紫色的衣衫深相契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29(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