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游者的大美之境

        作者:廖少华2020-09-03 00:02:19 来源:美术报

        中国古代美学上有三个涉及“大”字的术语。老子所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大到人们听不到音乐自身,大象是形象大到看不见“道”,两者都与事物的本源相关。而庄子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同样是“道”的体现。“道”孕育、包容了天地之美,本质是自然无为;大美的本质亦为自然无为。从上述阐述中,可以窥见我们古代哲人对世界事物进行识辨的办法,从高处、大处俯视世间诸事,才能看清“道”的所在及其意义。

        现代美学的发展与传统美学有同存异。从事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学者更多地关注美学与时代、与艺术、与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审视美的触觉往往会从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开始。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在讲述编写教材《美学概论》时建议:“对各种类型的艺术现象以及社会现象、自然现象的审美性质、审美价值的分析,要尽可能细致一些”,由此可见一斑。

        王朝闻的开门弟子、在学术研究作风上颇得王先生真传的翟墨,其美学研究让美学与艺术界刮目相看的也是一个“大”字,这个字也立在美学上。《中国现代美术理论批评文丛——翟墨卷》中的“学术七歌”与“美学大一论”,都比较详细地讲述将“大一”切入美学的范畴、以及从原创角度建立“大一美学”的意义。

        这一原创绝非翟墨一时的心血来潮。从这个新颖而大胆的理论架构中可以看出一条清楚的思维轨迹,他承续王朝闻的美学思想体系,建立“大美通一”的美学理念,寻找当代非主流美学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使更多的人“闻此道而永生”。所有这些都令美学家、艺术家和文化学者们为之兴奋!

        如此之宏的学术构想不应该是一种空想。翟墨说“化知为思为诗,传达不同凡响的先知神谕,寻觉大千宇宙的深层通一,是我韧长的学术追求和无尽的人生乐趣”。这位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从事美学、美术学、设计学的著名学者,生前撰写个人著作18部、主编学术丛书80余部,在任《全球文明杂志》副总编之后,研究视野逐渐将美学扩大到全球经济、文化与社会发展诸多关系上进行剖析。先后提出“全息文明模式”“大一美学体系”“创悠设计理念”“四分思辨方法”等原创性理论构架。“大一美学”是其着力最多的原创。

        翟墨有一个《学术七歌》,概括了他主要学术研究七个方面的创见和艺术追求。在首篇《美学大一歌》中有诗道:“宇宙大道利不害,人类一德为不仇,大一韵律奏氤氲,悟超去蔽逍遥游”。“大一美学”理论构架,源起于翟墨对西方《圣经》与中国《道德经》两经的比较研究。他认为《圣经》的特点是“混沌果、智慧果、生命果、通天果”。《道德经》具有“惟恍惟惚、绝圣弃智、少思寡欲、小国寡民”的特征;两经相似之处都是禁果。禁的实质为“诱”为“进”。正言若反,预言了人的诞生和人类文明的进程。

        他有意识地将“美”字置于太极图中,创绘了图像并建立“大一美学”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构全息文明模式。尝试在不同时空层次上拓展一种同异互渗的融创美学,不同文化伴生的层次美学、高维体验的“大一美学”,破译自然“大”道贯人生“一”德,催生宇宙人生无限生机,实现人类和谐发展的“道通为一”。这一宏大构想,受到业内不少人士的重视。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章韶华先生评价“大一美学”,具有“聚焦式、普适式、网络化和悟超态等学术意义”。笔者认为之所以要重视这一原创美学(非主流)学说,是因为较之传统意义的美学更具有时代特点;一即大、大即一;以大观小,规范、整合与平衡是处理世界诸多矛盾的良策,也是纯美学理论走向社会大众的一种渠道。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千年报告》中说得很深刻:“过去我们生存的是‘国家间的世界’,如今生存的则是‘全球世界’”。重温翟墨的原创“大一美学”,让我们瞬间发现了这位曾取“韧游者”笔名的学者,至远至深的那个美学新境界,是那样氤氲、和合和秀美!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498(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