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江:大书、旗帜、境界

        作者:许江2020-10-26 08:08:07 来源:美术报

          (1/5)靳尚谊 穿蓝裙子的女士 75×56cm 布面油画 2017年

          (2/5)闻立鹏 胡杨系列之一 80×100cm 布面油画 2009年

          (3/5)詹建俊 潭 布面油画 60×90.5cm 1984年

          (4/5)全山石 俄罗斯人民艺术家梅尔尼科夫教授 布面油画 116×109cm 2003年

          (5/5)钟涵 我的书案 100×100cm 布面油画 1997年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油画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历史上的重要产物。它蕴生于百多年前“西风东渐”的激烈动荡中,又在新文化、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等各个时期,备受磨砺,蓬勃成长。油画的发展,不仅是它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画种,从西方引入,根植于中国当代社会和生活的沃土,吸纳吐节,扬花灌浆,在文化社会中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油画发展的意义更体现在它的绘画之思,在美术和美术学的建构领域中历来所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它的观看和方法,它的语言和研究,使得油画不断高扬生命诗学的高度,从而构筑起艺科美学的生动而坚实的基础。中国油画有如此宏博的担当,有当代扎实的发展,最主要的在于百年发展中几代人传承不怠的血脉,在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油画研究和创作核心力量的坚守和拓展。詹建俊、靳尚谊、全山石、钟涵、闻立鹏五位先生正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中国油画五老都有深厚的中国学院的背景。这个背景带着新中国初年筑建文化根基的激情和希望,具有良好的、开拓的文化视野。詹先生和靳先生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克西莫夫短训班的成员,全先生是五十年代初赴苏留学的优秀代表,钟先生、闻先生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对西方的油画予以深入的考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他们就以青春的热力创造了富有影响的代表作。詹先生的《狼牙山五壮士》、靳先生的《十二月会议》、全先生的《英勇不屈》、钟先生的《延河边上》、闻先生的《国际歌》,这些载入史册的创作,代表了中国油画的一个时代的精神与语言的高度。国博的中厅里,高高地悬挂着他们的绘画。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他们这代人经历了一次涅槃。他们珍惜开放的视野,重视学术的力量;他们坚守深扎的传统,铸炼语言的转化;他们一肩挑着美术学院的复兴,基础训练的重建;一肩挑着全球文化的视野,引领中国油画的成长。他们创建了中国油画学会,以此集结油画创造和研究的力量,使得中国油画始终是中国艺坛上最为活跃的力量。他们还把个人艺术的深化和磨砺融入中国油画发展的铸炼之中,以此营造一个真实而诚切的艺术语境。今天,这个在紫禁城侧畔的隆福寺的屋顶上的五老画展,让我们亲睹他们的艺术之魅,重温这种孜孜不倦的笔耕对中国油画的意义,并由此感受真正艺者的境界。

        五老的艺术语言本身就是中国油画研究的一本大书。他们这一代人是从油画艺术十分贫瘠的环境中走出来的。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令他们又经历了一场浴火新生。迁变淬历,桑海磨洗,他们特别重视语言的研究,珍视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建构起自主的研究语境。他们以八十、九十之躯,奔波在欧亚大陆与太平洋两岸。他们研究西方的名画,在传移摹写中修辞练字,并深切地陶然其中。他们将这种语言的研究化成一种登临美术史学的高台远望,从那里逐迹油画辉煌年代的创造与品质。“江城含变态,一上一回新。”他们反反复复地研究,尤其在退休之后,更是全力深入油画的语言世界,在一个世人称为耆年的远道上,创造了艺术不断履新的奇观。詹先生的激情表现;靳先生的深情写照;全先生的浓情塑造;钟先生的温情写意;闻先生的专情凝炼。他们始终在用美术史中最优质的东西来铸炼自己,逐步臻入不凡的艺术境界。

        五老的艺术精神更是中国油画创造的一面旗帜。油画在中国,历经百年历史。战火的熏染,社会大动荡的锤炼,文化异化的扭曲,意志的把控,前卫批判的挑战,世事纷沓,沧桑纠结,所有的一切都在熔炉中蒸煮烧炼。油画却始终保持人性的亮色,深耕于社会大地,深扎于生活世界,不变其直抒胸臆、挥写山河的本心。天不变,道亦不变。五老为首的油画艺者半个世纪的卓然坚守,为他们自己和中国油画浇铸了一种坚强的内质。中国油画今天面对的首要命题是全球境域中的自主发展。五老用他们半个世纪的努力给予坚定的回应。他们绝不因为某些需求而囿闭自己,而是始终以开放拓然的心态,向优秀的文化学习,以毕生的努力求取真微的心得。同时他们立定中国火热现实生活的沃土,从那里去消化东方意象的隽智,磨炼中国精神在油画上的创造与境界。他们不仅以自己的艺术回应自主命题,还以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为平台,以中国油画为旗帜,实现一类文化志业和使命的世纪答卷。

        五老的艺术更是中国油画的一种富有高度和教益的境界。五老中,全先生是我的业师,当年的教诲养就了一种学子的情结。由于此,见到五老都有一种格外的亲切。靳先生侃侃而谈,詹先生热情大方,全先生精雅大度,钟先生引经据典,闻先生蔼然凝神,每当我们讲起先生,眼前总要出现他们生动的音容笑貌。五老的从艺求真、孜孜敬业,五老的敢吐真言、绝不苟同,如同他们的艺术创作一样,深深地召唤着我们。中国油画学会的聚集,多半源自他们的召唤,源自他们引领下的氤氲演化的学术气息。近几年,全先生以他的慧眼举办多个有品位的国际名师展和相关学术活动,每一次,几位先生都千里迢迢,齐聚杭州。五老的年岁相加,当在四百六十岁之上。看着他们亮糯的白发,看着他们努力挺拔的身姿,人们无不感动。许多人说中国油画福气,拥有这样的五老,拥有这样一批耄耋智者。这不仅让油画始终葆有沉厚雄健之气,更将油画带入达观隽智的境界,海天辽阔的境界。

        境界,修为与精神的境域。中国古来艺者诗者,向以境界为上。油画的境界,不唯形准,不唯笔色,更在于这种语言的特质所表现的人性的厚度,所达到的久炼成钢的淳度。以“境界”命名这个展,既是对五老艺术的精神涵括,又是对中国精神的敬意与高扬。此刻,我们驻足隆福寺屋脊之上,眺望紫禁城自南向北、长空一线。这个景观是京城国都的视界。这个展览,这五老的艺术对于中国油画,正自有与之相配的艺术境界。

        (本文为作者为“境界·中国油画五老艺术展”写的前言)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67(s)   6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