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或超《永乐大典》!这件国宝孤本将现身拍场

        作者:宋宇晟2020-11-20 07:2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赵城金藏》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荣宝斋 供图

        记者获悉,民间收藏的一卷《赵城金藏》19米长大卷即将亮相拍场。


        在日前举行的研讨会上,有业内人士认为其价值可与此前见于拍场的《永乐大典》相提并论,甚至更高;相关领域专家更是将其称为“国宝”。

        这件拍品为何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堪称国宝

        《赵城金藏》被称为“国宝”,其实一点也不夸张。

        所谓“赵城金藏”,其实是上世纪被发现时,人们给它起的名字。仅从这个名字里,我们就能看出该文物的珍贵程度。

        其中的“赵城”是发现地点,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金”是指年代,即该文物的年代为金代;而“藏”即大藏经,是佛教典籍汇编而成丛书的总名。

        距今800多年的文物,又是纸本典籍,可见其珍贵程度。

        但还不止于此。

        在《赵城金藏》发现之初批阅其中经文的蒋唯心曾考证,《赵城金藏》是宋代《开宝藏》的覆刻藏,在金代由民间刊刻,近7000卷。

        而宋代《开宝藏》是中国第一部用木版雕刻的佛教《大藏经》,其中收录此前历代的汉译佛经。

        可随着时间流逝,《开宝藏》留存下来的内容越来越少。到20世纪,这部大藏已经几乎散佚殆尽。《赵城金藏》的发现,才让世人有机会一窥《开宝藏》的面貌。

        即便到今天,《赵城金藏》依旧被外界誉为“国图四大镇馆之宝之一”。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曾评价,“《赵城金藏》已超越 ‘国宝’,属世界文化遗产。”

        命运多舛

        这样一件堪称“国宝”的文物,从刻成至今已经历了800多年历史。

        不过,《赵城金藏》被世人知晓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

        1933年,为编纂一部以宋元古本为底本的佛教大藏经而寻访各地的范成法师,得知山西广胜寺藏有古藏经,并在这里见到了尘封数百年的《赵城金藏》。

        此后,这一消息被各大报纸争相报到,“中外人士联袂蹑履往赵城探讨者不绝”。《赵城金藏》也被时人视为流传于世的“孤本秘籍”。

        这件国宝随即吸引了众多目光。当时,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愿出重金购买,遭拒后陆续派僧人游说广胜寺,最终未能成行。而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侵华日军开始蓄谋掠夺《赵城金藏》。

        1942年春,太岳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1940年任太岳区第二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的史健(原名李维略)得到情报:日寇企图抢劫广胜寺《赵城金藏》。

        史健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先敌之手将藏经拖运回来。经区党委批准后,他作了周密的布置。

        当时除广胜寺东北方向有山路可通根据地,其余均有日军驻扎,陷于敌人包围中,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抢运任务定在夜间紧急执行。经卷从晚8时到凌晨12时左右,全部安全运出。撤退的过程中,部队曾与日军发生交火,有多名战士牺牲。

        可谁知,《赵城金藏》还未来得及运交区党委,便碰上日寇大扫荡。资料显示,“反扫荡出发前,史健宣布了纪律:‘人在经卷在,要与经卷共存亡。’于是这些宝物随队伍与日寇周旋。”

        史健之子李万里回忆说,这批国宝,是在战士们背上保留下来的。“当时分配每个人二十余卷,历时两个半月抵达太岳根据地的核心沁源县,存放至煤窑中,这才躲过一劫。”

        虽然在战争中保住了《赵城金藏》,但因条件简陋,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文化接管委员会文物部将《赵城金藏》移交给当时的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时,文物情况已不乐观。

        资料记载,当时经卷已破损霉烂,“有近三分之一已粘结成碳棒状”。

        1949年5月,北平图书馆专门为《赵城金藏》修复工作召开展览座谈会。会议通过了整旧如旧、“保存原样”的修复原则。

        到1965年,《赵城金藏》修复完成。这才有了今天存世的4800余卷《赵城金藏》。如今,这些经卷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此外,其他国内外机构、私人藏家等也收藏有零散的《赵城金藏》。

        价值几何

        此次重新现身的《赵城金藏》之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八,长达19米。

        研究《赵城金藏》30多年的李际宁,在观摩经卷后,确认这的确是《赵城金藏》原件。
        他认为,“从纸张、字体、乃至版式、千字文秩号‘冥’字的写法、刻法,都跟我们所知的几卷一样。”

        在11月16日举办的研讨会上,李际宁特别指出,“妙法莲华经卷八中,第37版的挖改版,充分体现了《赵城金藏》雕刻过程中与《开宝藏》的覆刻关系,在文物价值以外也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不过,为何今天还会有新发现的经卷?在当日的研讨会上,这一话题引起了众多专家的讨论与猜测。

        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原院长李致忠认为,这很有可能是在当年转移运输过程中遗失的;而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冯国栋则认为,“卷八”在1934年之前就不在广胜寺了。

        正因为在市场流通中极为罕见,学界对于该卷的归宿颇为关注。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翁连溪认为,“不管出现哪一卷,出来一卷就是国宝。”他建议,最好能够回到国家机构,“如果是私人收藏也希望将来捐给国家机构,这对于古籍文物的保护实在重要”。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市场流通稀缺,相比《永乐大典》在拍卖市场高价频出,《赵城金藏》在公众认知中略逊一筹。

        北京荣宝拍卖常务副总经理何奇峰坦言,“《赵城金藏》在学术界的地位非常之高,这次在国内市场应该是第一次上拍,希望借助市场力量能够推动公众对这段文化历史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国宝孤本《赵城金藏》暨唐宋重要佛教典籍特展”将于11月27日至30日在荣宝斋首次公开展出,随后赴上海、杭州等地巡回展出,12月20日在北京荣宝拍卖公开拍卖。(完)

        参考资料:

          《〈赵城金藏〉八百年沧桑记》《〈赵城金藏〉发现始末及其版本问题》《〈赵城金藏〉修复工作始末》《救护〈赵城金藏〉始末》《〈赵城金藏〉:辗转千年的虔敬》《国家图书馆为镇馆之宝〈赵城金藏〉“寻根”》《国图这个“镇馆之宝”,曾惊心动魄逃难》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12(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5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