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画院四十年砥砺前行——担当新时代的画院使命

        作者:翟群2021-12-05 09:55:41 来源:中国文化报

          (1/3)乌兰牧骑·融合(国画) 220×175厘米 2019年 经冠一 (张江舟导师工作室)

          (2/3)雨后夕阳图(国画) 69×46厘米 1985年 李可染

          (3/3)卢禹舜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中国美术发展迈入新时代,画院不再只是一个承担国家美术创作研究任务的业务单位,更肩负着“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使命,承载着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实践中华审美理想的使命。

        作为中国美术创作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国国家画院已走过40年发展之路,在几代美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创作了一批载入史册的精品力作。4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国家画院的经验与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这一新时代画院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又将如何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不忘初心 

        拓展中国美术发展之路

        中国国家画院前身是于1977年成立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创作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2006年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1977年,中国画创作组成立后,一共组织了17个省区市的80多位老中青画家来京进行中国画创作,短短11个月内,总计完成作品 5120 余幅。参加创作的著名画家包括李可染、刘海粟、朱屺瞻、叶浅予、吴作人、关良、蒋兆和、谢稚柳、陆俨少、亚明、黄胄、黄永玉、黎雄才、李苦禅、吴冠中、何海霞、关山月、程十发、宋文治、方济众、王雪涛、梁树年等。1979年,“中国画创作组”迁到了颐和园内的藻鉴堂。老画家们在藻鉴堂前后工作生活了约5年时间,“藻鉴堂”被公认为当时中国画的创作中心。

        李延声回忆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成立时的场景说:“从藻鉴堂时期起,老一辈艺术家的初心就是继承优秀传统、促进中国画繁荣发展。‘守正创新’正是延续这一初心。老一辈艺术家既给我们留下了艺术财富,也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他们的文化自信、开拓创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介绍,发展到现在,中国国家画院大体经历了3个成长阶段:酝酿期、创立和成长期,以及发展和转型期。酝酿期是从1977年12月到1981年11月的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阶段。创立和成长期是从1981年11月到2006年11月的中国画研究院阶段。这一阶段,面对西方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消费主义以及全球化浪潮对包括中国画艺术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一度面临“失语”状态,中国画也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和挑战。这期间首任院长李可染提出了“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主张;第二任院长刘勃舒提出了“向回归传统和多样探索两个方向展开”及“继承与坚守”的艺术理念;第三任院长龙瑞以明确创作研究中国画、书法篆刻等艺术为主要职能,立足民族立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在继承中求创造、在创造中求发展,正本清源,贴近文脉的办院理念,拓展了中国画当代发展的路径,推动了中国画的现代转型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发展和转型期是从2006年12月到现在的中国国家画院阶段。这一阶段,正是中国文化高速繁荣发展的阶段,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脚步逐步加快、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日益凸显的阶段。第四任院长杨晓阳坚持以创作研究为中心工作任务,以作品为立身之本,提出了“大美为真”的艺术主张。第五任院领导、党委书记张士军和班子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建工作、业务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致力于打造新时代的人民画院。

        自去年以来,中国国家画院着重从“关注现实和时代”“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活动、重要时间节点及重大发展战略”“常态化主题实践活动”三方面开展业务工作,相继筹备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项目、实施了“红二十五军历史题材创作项目”采风写生、“海疆万里行创作项目”写生等活动,举办了“守正创新·学术作品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写生作品展”和“大道不孤——中国国家画院中青年艺术家邀请展”等展览,以此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要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艺术创作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

        用作品讲述画院传承故事

        中国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于文江介绍,以“建院40周年”为主题,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40周年院庆系列展览”,包括“李可染研究展”“历史文献展”“教学成果展”“润物无声·典藏老艺术家美术作品展”“守正创新·创作研究成果展”“天下大同·合作画展”6个大展,从不同方面梳理呈现了国家画院40年的发展历程。

        “守正创新——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展”作为庆祝中国国家画院成立4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集合了中国国家画院4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创作力量,是中国国家画院40年来最全面、规模最大的一次创作汇报展。该展集中展示了该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400多幅作品,展现出新时代中国美术家的创作与创新,体现了中国国家画院作为国家级美术创研单位的代表性、示范性和导向性。画院几代艺术家用他们的代表性作品讲述了不同时代艺术家“守正创新”的故事。

        “守正创新”这一主题,既代表着对中国国家画院40年来创作研究成功经验的归纳性总结,也是对当下中国国家画院“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和强调——既面向历史,也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守正”意味着保护、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秉持崇德尚艺的从业信念和坚守正确的创作方向,“创新”则意味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的创作语言和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方向认为:“我国艺术创作一直以来都是在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传统精髓的同时,又不断吸纳时代的文化气息,反映时代、讴歌时代,这也是作为一个专业画家所要担负的社会责任。”40年薪火相传的创作成果展现了艺术家们紧随时代的艺术思考:只有在努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注重艺术本体创作以及吸收其他艺术门类和外来文化有益成分的基础上,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和审美情趣的优秀作品,也才能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追求,真正肩负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历史责任。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说:“从历史的角度说,40年不长,甚至只是一瞬,但从中国国家画院内部的发展角度说,几代艺术家无论从政治引领到专业建设,还是在整个画院的发展规划上都倾注心力,他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进入美术史和教科书的作品。在几任院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国家画院从最早的雏形发展成今天这样的规模,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绝少有的,所以这40年值得认真总结、好好回顾,进而规划下一步发展。中国国家画院以‘守正创新’展望未来,体现了他们的时代责任感。‘守正创新’是每个艺术家的永恒课题。正是什么?是真、是善、是美。什么叫守?怎么守?守到什么程度?如何创新发展?这些都是新时代艺术家面对的问题。作为国家级的创作主体,中国国家画院不但要搞好自己的创作,还要引领全国的艺术家,在艺术的创新性发展中起到核心团队的作用。”


        薪火相传

        培育新时代的艺术接班人

        在中国国家画院4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作产生出一批精品力作,同时聚集和培养了一批新时代的美术精英力量,在美术创作、研究、教育、交流、收藏等多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影响。

        中国国家画院经过40年持续不断的努力,逐步形成并确立了独具特色的美术人才培养模式。其根植于悠久深邃的中国文化传统,来源于几代杰出艺术家的薪火传承。时光荏苒,当年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在“中国国家画院成立四十周年——教学成果展”中,可以看到中国国家画院历年历届80余个导师工作室推荐的120件学员作品,回顾梳理了中国国家画院建院40年来的教学成果。

        2004年,中国国家画院开启了“导师工作室”的教学模式,逐步搭建起专业齐备、师资雄厚的艺术教学培训平台,设立了多层次的高研班、课题班、精英班,并陆续招收访问学者。其专业课设置由各工作室导师承担,公共课设置由教学培训部统一安排。两部分课程点面结合、相得益彰,不仅提升了学员们的功力技法和笔墨实践深度,同时也拓展了人文素养和知识积累的广度,力求实现技道并进、德艺兼修。近年来,从中国传统书画教学逐步扩展延伸到重彩画、综合材料绘画、油画、版画、雕塑、书画修复与研究等多领域、多学科,教学体制已日臻完善。截至目前,已先后培养艺术人才超过6000人次,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艺术再教育培训基地。

        自2012年开始,中国国家画院多次承办全国画院系统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培训班,全面系统培养美术专业创作人才,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全面参与了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主办的“全国画院创作人才高级研修班和培训班”“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修班”的教学工作,完成了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期间实施的“全国画院创作人才培养和扶持计划”,并获得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优秀组织奖”。

        在“培根铸魂,守正创新”这一新时代画院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期待新时代的画院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美术作品,歌颂伟大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用真正健康向上的艺术作品献给党和人民,切实做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493(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0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