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万千皆春色 笔墨如虹写真情——浅论朱全增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作者:李眉2021-12-14 08:01:23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塘颂歌 125cm×250cm

        传统中国花鸟画在现代的转型,以岭南画派为代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开拓了在现当代发展的新道路。至当代,更是在继承中国花鸟画审美精神和艺术品格的同时,表现时代风貌和文化特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我国花鸟画的发展历史悠久,这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文明崇拜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由这种崇拜产生的图腾和带神秘色彩的古代神话、天文符号,都与自然现象和动物有关。如太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等;还有,在史前的岩画、彩陶上,以及后来的青铜器图案里,都有各种动物的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已基本脱离了具体动物本身的含义,大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成为了具有宗教性质的或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承载着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寄托。传统中国花鸟画经过秦汉的孕育、魏晋南北朝的形成,自唐代成为中国画艺术的独立形式并得到发展后,至宋代达到了高峰,并在题材上偏重梅、竹、松、兰,同时加入了文人的思想,与人物画、山水画,成为传统中国画的三大形式之一。传统中国花鸟画分工笔与写意,经过各个时代的发展,从对自然物象的表现,到借物象表达文人情怀,成为中国传统审美和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历史上,花鸟画的表现对象大都是吉祥、士大夫情怀的寄寓之物,并大多为皇家、文人墨客赏玩,并逐步形成固定的表现程式以及流派,慢慢失去了创新的活力。特别到了现代,在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潮流中,传统花鸟画的革新成为时代的要求,于是需要在新的历史发展中实现转型,以求得到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花鸟画的变革中,通常有两个方向,一是融汇东西,一是写生创作。融汇东西,主要是从表现语言和审美观念上进行创新;写生创作,是从生活、大自然中挖掘表现的新物象,进而发展新的表现题材,并赋予新的精神意涵。融汇东西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在构图、色彩上吸收西方审美观念和绘画技法,使花鸟画在表现语言上打破传统中国画的固定程式,从而获得时代性。古人虽然也对景写生,但写生的目的是“仿真”,现代写生创作则是通过对自然、生活的观察,研究物象的审美特点和与此相对应的文化属性及人文精神,更强调“写意抒情”。这两个变革方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表现的手法、题材更加多样,更加生活化、平民化,时代气息和审美特征多元而鲜明,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这使传统花鸟画实现了适应时代的转型和发展。在表现语言的多样性上,一些人运用西画色彩、绘画技法、审美观念与传统花鸟画结合,形成新的表现语言,还有从其它艺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创新,以及通过写生提炼带有个性的艺术形式。在表现题材上,除了传统题材,自然、生活中的许多动植物都成为了表现的题材,极大地拓展了花鸟画的表现空间。转型后的中国花鸟画除了在语言、题材上的变化,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其审美价值的当代性呈现——传统中国画审美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合。这是传统花鸟画转型后的重要特征。

        第八届中国美协理事、山东省美协原常务副主席、山东省国画院院长、山东省美协花鸟画艺委会主任、著名花鸟画家朱全增,是一位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突出成就的画家。他的花鸟画作品,在传承传统花鸟画的同时,融汇东西,表现生活、表现时代,呈现出一种新异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个性。他在花鸟画创作中强调色彩的运用与物象的表现,注重画面的构成,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使作品具有传统花鸟画所没有的一种雄奇浑厚的大气象,获得了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和审美效果。他的作品同时体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这是他通过花鸟画创作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繁荣昌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真挚情感的表露和抒发。他的创作实践和成就,体现了一个有艺术理想和抱负、有时代责任和担当、有家国情怀的画家的艺术追求。

        朱全增花鸟画的审美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表现题材的鲜活性以及审美效果的普众性。“笔墨当随时代”,但要在实践中体现,往往会碰到很多困难。中国画是审美特征很强的艺术形式,传承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和语言形态是当代中国画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很好地传承,才能创新发展。但我们在学习传统时,常常会泥古不化,致使作品会有一股朽气、腐气;而盲目创新,以所谓当代性取代对传统的传承,最后很可能会成为与中国画无关的绘画,满纸躁气和浮气。朱全增的花鸟画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审美特征,又有当代气息和艺术个性。我们在他的许多作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如作品《岭南红棉照天烧》,以苍劲的枯墨用笔,表现木棉树的树体和枝干,再用墨色分层次,红木棉叠加在其间,显得分外鲜艳夺目,作品既有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又有当代构成因素的表现,加上画家巧妙汲取了山水画的审美特点,强化了木棉树挺拔雄伟的“英雄花”的大气象。这种气象,对传统花鸟画通常多强调“雅趣”“清幽”的审美特点来说,是一种创新的探索;这样的表现,使花鸟画在表现时代精神上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地涌金莲》的“出土芙蓉”的清新气象迎面扑来,令人赏心悦目!地金莲是热带植物,是古人花鸟画中没有表现过的题材,在当代花鸟画中才有表现。但与别的画家不一样,朱全增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以多株地金莲的组合构成一个既有变化又有整体和谐统一的画面。左边两株以淡墨色表现,右边几株以艳丽色彩渲染,这种鲜明对比,使作品获得一种新异的审美效果。《林深泉幽》则把竹林和山水结合起来,打破了“小花鸟”的格局,但是又有花鸟画的特点,传统、时代性和创新有机结合在一起,墨绿色的画面,又有西画的因素在里面,产生一种统一的色调,令人耳目一新。在《大塘颂歌》这幅宏阔的画面中,荷叶、荷花、青竹、石头、水纹充满了画面,这种满构图的画法,在工笔画里多见,而运用兼工带写的表现语言如此画荷却很少见,因为很难统一画面里的多种因素。但这幅作品却巧妙地“工”与“意”相结合,画面满而不堵,繁而不乱,通篇物象彼此呼应,相得益彰,构成一幅清风丽景,一派正气浩然,引人入胜。

        这种审美特征形成的艺术风格,使朱全增的花鸟画别具一格。我们知道,审美特征的呈现,是由独特的艺术语言来承载的,朱全增花鸟画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是其融汇中西,在表现时代和深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滩头清风》以色彩表现毛竹竹干,构图四面出纸,有西画的色彩和构成因素,加上传统中国画的线条、墨色运用,形成画面独特的审美效果。《红艳一枝惊天放》同样是运用这种表现语言,写意的墨色芭蕉,与半工笔色彩的地金莲形成对比,使作品获得新异的视觉效果。《春潮涌来凝紫气》中的紫藤,也是通过色、墨、笔的交融,营造画面效果。这种守正创新的艺术观念和创作实践,是朱全增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依据。

        朱全增的花鸟画透溢出一种深受儒家传统文化浸润的大气象,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一些作品尺幅宏大,而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宏阔旷达的审美特征。他说,“大境是大思维、大格局、大关怀的结晶。以天地为父母,以山河为兄弟,以梅竹为姊妹,以花鸟虫鱼为子女,乐于对牛弹琴,能知木石心事”,“大境与尺幅无关,丈八大制,或许毫无生机;如掌纸片,或以承载万千气象”。他的花鸟画非常注重强调诗意栖居——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他通过花鸟画表达自己的人文情怀,缘物寄情,诗情画意交融,文心涤荡。

        朱全增的花鸟画似乎无所不及,题材涉猎广泛,千姿百态,信手拈来。这是他善于观察生活、笔耕不辍的结果。以传统为根本,以当代精神为生命的审美底色,以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为原动力,以探索中国当代花鸟画的发展为毕生追求,这是朱全增取得今天艺术成就的重要因素。我们期待着他今后佳作迭出,通过不断耕耘,给我们带来更加五彩缤纷的花鸟世界!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05(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2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