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艺术批评与艺术史书写的关系

        作者:王林2022-01-18 08:23:4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关于“批评与艺术史书写”,着重谈论的话题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与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关系。但展开讨论的前提是,尊重艺术史书写的作者,并对写作过程中所具有的艺术批评意义予以充分肯定。其实,当代艺术在场性的批评写作,对于艺术史书写来说,正是一个基础和一种准备。

        这样的讨论,同时具有解构与建构的双重意义:一类是专题性的艺术史写作,如地方史、时段史、学院史、专题史等;另一类是跨界性的艺术史写作,如展览史、市场史、思想史、文化史、生态史、心灵史、口述史等。其中艺术批评史的书写在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关于当代艺术批评自身的历史叙事,更是中国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批评相结合的理论梳理与思想建设。

        既然谈到艺术史书写,史之所以为史,乃是关于时间经历的历史叙事。在这里,一切关于真实、真相、真话与真理的言说都会接受时间的考验。《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其发问正是质疑形如流水的单一且统一的线性时间。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和分层次的,比如对文化和文明的时间性就必须加以区别。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其实谈论的是文化冲突。所谓世界几大文明,谈的都是从原始时代到古典时代,即轴心时代或原典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体系。这是世界不同族群集体生存方式所造就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传之后世,在本质上是去时间、非时间和反时间的。从古典时代统一的一元论,到现代主义分离的二元论,再到后现代主义综合性的多元论,我们在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指的仍然是以一元论思维为基础的原典文化。

        那么,人类社会到底有没有历史进步过程的时间性,这是我们必须要追问的。从族群生存需求到个人生存需求的转变,乃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标志。比如人殉制度、比如一人犯罪诛灭九族制度的消失,起码提示出人类社会有趋真向善的历史方向性。这个变化既是族群集体文化走向现代个人性的变化,更是人类文明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变化。后者才是历史趋真向善的底色,也才是我们判断真实、真相、真话、真理的历史逻辑走向。

        联合国人权宣言谈到的“个人及家庭不可褫夺的权力”,指的就是要保障个人生存所需的财产所有权在内的人权。这是文明对人类社会权力关系的更新与重建,不无从野蛮时代转向文明时代的博弈关系,也许这种转向永远也不会终结,更不会有一个乌托邦理想作为终点。但人类社会从古代族群生存方式到现代个体生存方式的转变,使我们有了历史进步的基本逻辑。当代艺术批评写作,需要凸现的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历史进步的基本逻辑,当代艺术史的书写更是如此。无论是当代艺术批评写作,还是当代艺术史书写,都应当不遗余力,继续推进这个进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步,只能是摆脱野蛮,走向文明。

        (作者系艺术批评家、四川美院教授)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72(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