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焕发文博行业新生机

        作者:美术报综合报道2022-08-16 08:26:38 来源:美术报

          近期,数字技术与文博发展的命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8月4日,“数字技术展大美中国”论坛在北京举行。大会上,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交互媒体艺术设计研究所、新京报社、腾讯新文创研究院四家共同发布了《2022年文博数字化报告》,报告认为目前的文博行业正在从数字化走向深度数字化,积极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出席此次论坛。

          8月5日,以“数字展赋能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文博发展创新峰会——2022数字展示论坛”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博展示行业上下游40余位嘉宾围绕数字展示发展趋势、博物馆数字虚拟人开发路径追踪、数字影像收藏展示逻辑再构、数字展示推荐博物馆本真创造力探究、数字文博与商显融合创新和数字展示合理性使用研讨等七大议题进行探讨。据了解,此次峰会是2022数字展示论坛的首场活动,未来还将在郑州、广汉、广州等其他城市举办。

          两场高规格的、关于数字化与博物馆的论坛如此密集地举办,在国内也是罕见。

          如果说,前者是聚焦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更多属于隐藏在幕后的建设,那么后者则将目光投向了数字展示和博物馆展陈方式的创新,是最直接观众面对面的前端。

          什么是文博数字化?

          通过对《2022年文博数字化报告》的解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谭平表示报告认为,文博数字化的核心是“信息管理”,即需要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各类文物信息的修复、存储、传播、再开发等环节,构建文博行业“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

          现状是什么?

          在报告中提到,在60年求索与跨越中,我国文博数字化历史进程包含着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化手段介入文物保护与博物馆管理,第二阶段:文博信息化档案建立基础上的数字管理与智慧应用迅速推广,第三阶段为数字内容产业成为信息技术与文化创意高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式。现如今,群众对文博数字化需求日益增长,“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

          谭平解读到,据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继2020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余项网上展览之后,2021年度博物馆线上展览的数量增加到3000多个。据国际博物馆协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采用线上展示藏品、展览和直播的博物馆比2020年增加了15%以上。同时,“博物馆之城”建设正成为一股热潮。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30座城市提出要建设“博物馆之城”或“博物馆之都”,其中云展览、云直播、云论坛、云讲座等数字化展示形式,成为多数城市提出发展文博数字化的重要措施。

          痛点是什么?

          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就,文物保护利用和科技创新应用凝聚新共识,文物保护与考古取得新成效,博物馆展示和传播能力展现新形象,文物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得到新提升,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同时,文博行业在努力推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求和痛点,主要为以下4点:中小型文博单位数字化发展力度还需加强;兼具文博知识与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欠缺;文物当代价值与公众生活的连接仍需加强;文博数字化与多产业的融合创新不足。

          针对以上痛点,谭平提出了四点对文博数字化的发展设想:打造文博行业新基建,构建“全生命链条”的数字化,助力预防性保护;创新传播文物价值,实现“多内容形态”的表达呈现,助力活态化传承;联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强连接交互”的多元协作,助力大众化参与;讲好中国文物故事,搭建“数字化共享”的桥梁平台,助力国际化表达。

          “数字展示”的案例分享

          就目前而言,数字展示的应用尽管越来越普遍,但业内对之的提升空间期望值还很高。随着技术思维构建模式与单学科、单线条叙事模式的局限被打破,伴随信息时代知识革命的推进,数字展示将成为博物馆融合多学科、激发本真创造力的极好实践平台。

          根据参与论坛的专家的分享,“实体体验+虚拟体验”“科技+艺术+文化”“构建游戏型教育展览”、数字影像进入博物馆、文物数字虚拟人等等成为热议的词汇。

          “实体体验+虚拟体验”“科技+艺术+文化”“构建游戏型教育展览”,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把科技手段高质量地运用到展览展示中,在形式与理念上进行不断创新,营造出展览的“沉浸”氛围,开馆一年给百万观众带来全新参观体验。

          裸眼3D其实在很多地方已经成熟运用,但在文物展示方面是近些年比较新潮的方式。通过展现文物的相关文字、语音等信息,展示、传播、游戏交互可同时满足多人沉浸式体验,手机扫码进行移动端浏览、分享等等,既是对展厅展陈内容有效的补充,又丰富了展示的形式,增加现场体验的趣味性,让博物馆走向“年轻化”,吸引更多年龄段的观众,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了解文物文化,从而达到传播知识的目的。

          智慧物联赋能文化产品,“博物馆+新显示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如透明OLED显示屏,通过显示、触摸交互和AR联动等功能,能够向观众直观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如可以看到考古遗址影像、考古过程等画面等。

          展览是在藏品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以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而创作的精神文化,目的也是在于向公众传递人类历史演进的一个过程。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72(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0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