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田画跋》选读之——拟《富春大岭图》

        作者:杨琼2022-08-16 08:38:05 来源:美术报

        清 恽寿平 富春山图 168×69.2cm

        南田云: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此图拟富春大岭,殊未惬于心手,岂能便合古人?

        读:此题跋出自南田《仿古山水图册》,正如南田所言,乃是拟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之笔意而作。该图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节题跋前面还跋有一诗,云:“石迹云峰意匠新,画师吾自忆前身。谁知放笔淋漓处,岚影苍茫是富春。”

        《富春大岭图》为元四家之一的黄公望之传世名作,历代以来曾有不少名家仿作,如明画家董其昌、清画家王原祁、张宗苍等。而为该作品题跋的画家、文人亦不在少数,其中就有同为元四家的倪瓒和王蒙,还有明代著名画家祝允明等。从中亦可窥见这幅作品并非泛泛之作。其中如倪瓒跋云:“大痴老师画富春大岭图,笔墨奇绝,令人见之,长水高山之风,宛然在目,信可宝也。”又王蒙题诗云:“千古高风挹富春,倦游何日见嶙峋。先生百世称同调,墨气淋漓貌得真。”倪瓒称黄公望为老师,赞其作品“笔墨奇绝”,有“长水高山之风”;王蒙称黄公望为先生,赞其作品“墨气淋漓”,有“千古高风”。一个称老师,一个称先生,都是表达其对黄公望的尊敬;同时又赞溢其作品有“高风亮节”之格调,可以看做是一种代表性的评价。

        南田也像诸多画家一样,把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作为学习的对象来进行仿写,就是题跋中提到的“拟《富春大岭》”图。不过,此处南田并不是直接对黄公望的《富春大岭图》进行仿写,而是上溯前朝。南田认为:要学黄公望的画法,不是从黄公望入手,而是必须从五代入宋画家董源、巨然处入手,并加以钻研。黄公望绘画宗法董、巨、荆、关等人,故南田言学黄公望,须先学董、巨。这是一种振叶寻根,观澜溯源,明其所以然的态度。

        为什么要学董源?不仅因为董源是黄公望的“老师”,更因为董源是南派山水画的宗师。米芾称其山水画“平淡天真,唐无此品”。而“平淡天真”一语,正切合南田对作品是否符合“逸品”之性格的评价。“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游趣天真,复追茂古,斯为得意”一语,前句是因,后句是果。也就是说,要学黄公望,只有先从董、巨处觅得画法之要旨,掌握潇洒之“用笔”,才能表现苍茫浑厚之气度,进而达到“平淡天真”的境界。又“学痴翁须从董、巨用思,以潇洒之笔,发苍浑之气”一句,前半句言董、巨,后半句言黄公望,亦是南田自诩;前半句是成就后半句的基础。

        南田论画,素来崇尚“天真”,在乎“得意”。试举几则题跋述之:“高逸一种,盖欲脱尽纵横习气,澹然天真”;“云林画天真淡简,一木一石,自由千岩万壑之趣”。又,“云林树法,分明如指上螺,四面俱有。苔法皴法,多于人所不见处着意”;“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为之”;“群必求同,同群必相叫,相叫必于荒天古木。此画中所谓意也”;等等,不一而足。南田言其创作,“六法”未必有超越他人之处,惟其“得意”,则不让他人。其云:“草草游行,颇得自在,因念今时六法,未必如人,而意则南田不让也。”南田所谓“意”,乃是指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所形成的思想、情绪、审美等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南田强调:写(得)意须肇始自然,发乎性情——这亦正是南田的高致之处。

        至于“此图《富春大岭》,殊未惬于心手,岂能便合古人”句,乃南田自谦之词。颇值一提的是,南田亦属于复古派的一分子,所以他常言“与古人合”“合于先匠”。此外,南田在强调师法古人之时,亦强调师法造化,故又言与造化合、“合于天造”“适合自然”。但南田的态度是:不管是师法古人,还是师法造化,只不过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因为,“学晞古似晞古,而晞古不必传,学晞古不必似晞古,而晞古乃传”。看得出他是提倡学“古人用心”,在精神上“与古人相洽”,而不是笔墨之间的“相合”,故言“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合于精神是也。

        与那些沉溺于以笔墨技巧为尊的摹古主义者不同,南田主张画家要师法自然,如此才能更好地妙悟自然,领略天机,所谓“宇宙美迹,真宰所秘”,乃言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更为难得的是,南田能在师法古人和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变法前人,脱落时径,涤荡心性,以逸宕幽澹为旨归,遂独步于清代画坛。

        杨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责任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105(s)   6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3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