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画牡丹--国画牡丹技法 9

        作者:核实中..2009-10-31 15:49:59 来源:网络

        三十三、牡丹的写生与创作
        初学画牡丹,临摹是借鉴他人技法的一种好方法。但要进一步画好牡丹,还需到生活中去,通过对现实形象的写生,才能深入了解牡丹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以及形态、色彩的变化,并为创作积累必要的素材。所以写生是画好牡丹的基础。
        牡丹写生,需要注意时间的选择。牡丹和荷花一样,都是昼开夜合,在每天早晨,旭日初升,花瓣初开时是写生最好的时间。因这时的花和叶,形态自然生动,最富有生气。中午烈日当空,花和叶会显得疲软无力,缺乏生气,不宜入画。烈日过后时近黄昏,花、叶逐渐恢复,也可以写生,但不如上午有精神。
        写生的方法也因要求不同和各人习惯而异,总的可分慢写和速写两种。初学写生以慢写为宜。写生大致有三个过程:一是观察;二是描写;三是整理。
        一、观察。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写生前必须对牡丹作多方位的整体观察,从前至后,从根到梢,去了解其全貌。尤其是对即将插绘部分的结构,更要多看细看,然后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形态和角度,才能下笔落幅。
        二、描写。在整体观察、了解全貌、选好角度的基础上,进入实际描绘阶段。这一阶段也因需要不同而方法多样。大致可分六种:
        1.局部特写。具体细微地画牡丹的某一局部,如花瓣、花萼、或叶片正侧卷褶等。目的是了解和熟悉牡丹的结构和形态。
        2.折枝写生。在花丛中,花冠最吸引人,写生时一般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花冠的描绘上。但要构图创作,只有局部描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画花冠的同时,兼画枝叶,也就是作折枝写生。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和记录花冠、叶片、茎干等的生长和相互组合关系,为创作时构图出枝积累素材。折枝写生可在现场画,也可将折枝带回家画。视需要和可能而定。
        3.整株写生。从根到梢的姿态,必须通过完美的结构才能表现出来。写生整株牡丹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适当距离,使整株牡丹映入眼帘,才能见其全貌。目的是为了了解牡丹的整体结构和大的态势。
        4.构图写生。这是在掌握或熟悉上述几种方法的基础上。进入创作前的主客观相结合的阶段。特写、折枝和整株写生,偏重于对牡丹形态的客观忠实记录。而构图写生是“准创作”阶段。描绘时不必完全忠实于客观,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托,运用构图法则作主观的积极安排、取舍或剪裁,使写生稿完成后,回到家稍作整理即可成画。
        5.简写。在了解局部结构和整株态势的基础上,为了记录某一种形态或多株牡丹丛生的情况,可以不在现场细画,仅画其部位的外缘线,以便节约时间,更快地收集资料。
        6.默写。在生活中见到理想的形象或姿态时,不作现场描绘,而作详细的观察记忆,回家后立即将脑海里的形象姿态勾画出来。这可锻炼画家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的表现力。
        三、整理。当写生基本完成后,要和描写对象再作比较对照,发现不足或不妥之处,作些充实调整。也可加些文字说明,如什么色彩、什么特定环境等。
        三十四、写生的要领和具体步骤:
        写生、不论是局部特写还是整株描写,在具体下笔时,必须要“整体着眼、细部入手”。写生和创作一样,都存在经营位置的问题,只不过是要求的程度有所差别而已。特别是画整株写生,如果落笔前不作全面统筹,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必然会顾此失彼,而达不到预定目的。因此,作画前首先要利用辅助线(以直线为宜),将牡丹花头、成批叶片等主体形象,作概形定位(辅助线宜轻而淡)。第二步,由外及里、由大到小,仍以辅助线勾出花和叶的主要瓣形和叶形。这和砌房子时划地“放线”一样,是成形的范围和基准。第三步,依据放好的“线”,然后从花头的里瓣向外瓣层层勾出(也可由外瓣向里勾),叶子则由前叶逐步推向左右和后叶。最后添加枝干,即能达到预定的布局要求。
        写生的纸笔文具,没有严格规定,道林纸、铅画纸、宣纸均可用。笔也如此,铅笔、炭铅,钢笔,毛笔均能使用。一般在画局部特写时,以较硬而细的铅笔为宜,如HB、B等。低张可选用比较光洁的道林纸。画速写或整体效果时,可选用较软而粗的铅笔,如2B、3B或炭铅等。纸张可用较粗糙的铅画纸。写生纸张大小,以八开为宜,如果画整株或构图写生,八开不够用,可以四面接画,这样写生,保存和参考应用都方便。
        由写生到创作,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作不是自然的翻版,而应“原于生活,高于生活。”写生稿是为创作提供和积累的素材,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应用写生稿十分重要,即运用“适当剪裁”、“移位拼接”、“移花接木”、“取舍提炼”等办法,使局部的零星的写生稿,服务于统一多变的完整构图。当然,也有一部分构图写生,事先已掺合了主观意图,也可以直接入画成为作品。
        总之,实践出真知、熟练才能生巧,只有通过不断临摹、借鉴、写生和创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出成果。
        三十五、花头写生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概形定位,即用直线轻轻画出花和叶的整体外形。


        第二步是层层深入,将往里卷和朝外翻的两层花瓣,以及几张叶子的基本位置,用直线轻轻勾出。

        第三步是精雕细刻。花卉写生一般以线描为主,勾出花和叶的正转反侧。线条力求肯定、准确、优美。
        三十六、题款、印章与装裱
        题款(又称落款)与印章都是国画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在布局时最好预先统筹题款、钤印的位置,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唐宋以前的画一般无款,或仅作藏款,即在画面不太显眼的空隙处写个名字。元代以后多用单行直款。随着文人画的兴起与发展,到了明代渐渐以书法、诗文在画面上作大片长题。
        题款的内容丰富多彩,字体各异。所以画家在文学与书法上,都要有高度的造诣。题款的内容不是画面的说明书,而要注重内涵的深邃和留给观赏者的无穷回味。做到诗情画意的统一。
        题款要讲究“款式”,即题款的位置和大小,都要顾及画面的虚实、平衡,从而决定内容的多少和文字的长短。其形式可竖题,也可横题。当今有些新作采用不规则的斜题,视构图形式变化而定,同样取得良好效果。画面上题单款、双款以至多款,也视需要而定。总之,题款要周密考虑,使诗、书、画形成统一而有变化的有机整体,切忌画蛇添足,造成累赘。
        题款要注意书体的选择。字体要与画面风格协调。画工字也工,写意画则可用篆隶行草。
        一幅画,笔是形色为开,钤印为合。印章是画面的结尾。画不钤印,给人以不完整之感,特别是名家之作,盖了印章才算正宗,且身价百倍。所以一些求画者,也往往因补盖一方名家印章而远道奔波。一些收藏家也总喜欢在藏品上盖上一方以至几方自己的收藏章。可见印章在传统和当今的国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印章因其鲜红的色彩而使画面精神倍增,也能弥补画面布局的一时不足,起均衡重心稳定画面的作用。
        国画印章以石质为主,章面外形有大小方圆以及各种异形章。镌刻形式有阴(白文)、阳(朱文)之分。白文为红地白字,朱文为白地红字。钤印时,大小朱白的选用,要根据画面大小虚实以及色调的需要而定,也要和题款字迹大小相称。
        印章以内容分类,有姓氏章、名字章、姓名章、别名章,多盖在姓名文字之后。闲章内容丰富多样,有年代章、肖形章、斋室地名章、格言章、藏画章等。用途有二:一是“起首章”,多盖于画的上半部,题款开头的第一、二个字的边上,与姓名章相呼应,以朱文长形章为宜;二是“压角章”,盖在画上方或下方的左右角空虚处。可使画面充实均衡,虚角“不漏气”。盖联章,不宜超过三方,多了不美。章与章之间距离要适当,盖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宜上面小而轻,下面大而重,才有稳定感。
        印章字体有甲骨、篆隶、楷书等。平时可多准备几方,以备选用。
        总之,诗书画印的完美统一,是创造高度艺术境界的必备条件和有机整体,不可偏废。
        画面完成后,经过裱托才能将笔、墨、色的效果充分显现出来,达到画面层次分明,形式更完美。古有“三分画七分裱”之说,宋代书画装裱技艺已十分精湛,“宋式装裱”一直流传至今。写意画,只要胸有成竹,描绘过程并不很长,而国画装裱则不然,论工序,有托画心、接边、覆背、按轴头、装上下杆、穿圆绳扣丝带等五、六道手续。谈时间,起码要连续五到七天,才能晾干、平整后完工。因此学画容易,而装裱并非人人都会。目前装裱国画价格也较昂贵,是一般收入者所难以承受的,因此,初学画者,既要节约,又要欣赏画面笔墨效果,不妨自己动手,学一点裱托知识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托”和“裱”是两个概念,或两个不同的过程。托画心是装裱的第一步。即在画面背面加刷一层白宣纸(使用羊毛排笔、稀浆糊)四边用较厚的浆糊(刷0·5—1公分宽度)固定于三夹板或水泥墙壁上,经一昼夜(夏天可时间短些)晾干后起下,用马蹄刀或美工刀齐边即成。装裱是指全过程。在托画心的同时,要将接用的色宣或绫子同样托一层白宣纸,晾干后按需要裁划配料,用较厚浆糊粘接四边,(上称“天头”,下为“地头”,左右为两边)接边完成后,再在背面统加两层宣纸,称“覆背”,覆背完成,上板晾干,约5—7天后起下,在画背面打蜡砑光(用鹅卵石),划去左右毛边,按装轴头和上下杆(事先用细铜丝或细铅丝在上杆装好绳扣),最后穿圆绳扣丝带装裱便告完成。
        初学画,以练习为主,无需装裱,但有条件可在习画之余学会托画,既能显现自己作品的笔墨效果,又可增进情趣、丰富生活。具体操作程序和必要工具等可到裱画店实地观察学习,也可买一册裱画的书籍作指导。
        总之,书画装裱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来源 :网络

      Processed in 0.202(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