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的畜兽画基本画法

        作者:核实中..2009-10-12 17:43:12 来源:网络

        畜兽又称走兽是中国画中较难表现得好的一门,宋朝沙门德洪即指出:“画工能为神鬼之状,使人动心骇目者,以其无常形,无常形可以欺世也,然末始以为贵。惟犬马牛虎有常形,有常形故画者难工,世之人见其似,则莫不贵之。”由此可见畜兽有常形,即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定的体型、比例与动态,稍不谨慎,观察得不够仔细,即容易流为笑柄。常画的畜兽有马、牛、虎、狮、鹿、羊、猿猴、猫、犬、狸、兔、驮、骡以及象徵权势的龙等,每一种走兽各有不同的特徵与习性,作画前必先详细的观察与写生。

          畜兽的观察与写生
          我国古代画家即非常重视观察,譬如擅长画獐猿的北宋画家易元吉,曾游荆、湖间,深入山区,观察野兽的动静游息之态,故其走兽画富有生趣。李公麟每次经过癖舍,看到其中的御马,必终日观察,无暇与客人交谈,故能画出马的特徵,黄山谷在其诗中即称赞道:“李侯画骨亦画肉,下笔生马如破竹。”据说元代画马名家赵雍曾经据壮学马滚尘状,其母管夫人自窗中窥看,正见一匹滚尘马,故赵雍画马,能得其性情。可见古代成就高的画家都很重视观察,甚至亲身模仿其动作,以求生动的表现畜兽的特徵与神趣。
          苏东坡的题跋中曾经提到蜀中的收藏家杜处士一日正在曝晒其书画,有一牧童看见其中一轴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说:“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牧童经常与牛生活在一起,发现到牛在角斗时,牛尾是紧夹在两股间,而唐朝画牛名家戴嵩的观察还欠周到,以致造成错误,是值得作为我们的借镜。
          中国画一向提倡“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画畜兽也不例外,观察入微,掌握神态,才能将其画活。走兽虽然同样具备五官、四肢,但其传情表达的能力,却不如人类丰富,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细腻的动态和神情,每一种动物都有独特的表达喜怒哀乐的方式。此外动物也有许多特别的习惯和动态,譬如鹿、虎等耳朵能随意的转向各个方向,如收听器般,能觉察极轻微的声音;猫、虎等眼睛的瞳孔,能敏感的随著自然光线的变幻而开合,犹如照像机的光圈原理;动物的尾巴具有均衡的作用,可调节各种姿态,这些特点都应注意到。
          画猫耍表现出乖巧灵俐的特色,同属猫科的虎则要表现出威严勇猛的感觉;画驴要画出傻气和滑稽的味道,同属奇蹄科的马,就要画出神骏豪迈的性格,每一种动物的性格,在作画前必先稍加研究。
          写生时对动物解剖学应有了解,至少必先观察其骨骼与肌 肉的关系,古人常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是指一般人往往过分去描写抢眼的老虎皮,而忽略其骨骼、肌腱对展示虎威的重耍性。
          速写是累积创作素材和捕捉生动形象的必耍手段,然而它是通过观察与默画相结合的方法,把生动的形象勾出,并不是看一笔画一笔,对於画动态的畜兽,应掌握神态,尤其耍注意从一个动态过渡到另一个动态的瞬间,只用寥寥几笔,就要准确的表现出畜兽的特点,其动势要靠线条不同方向的对比和组合来表现。兹以擅长走兽画的梁中铭教授平日写生的素描稿为例,配上攸以水墨表现的猴子册页,可以发现勤於观察写生,助益颇大。
          白描画法
          以白描法表现畜兽的画迹,除了战国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外,汉代壁画及魏晋砖画中也常见,如下图是史坦因从敦煌盗走的纸本水墨白描作品“狮子图”,我们从这幅晚唐的白描画中可以发现当时画家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各种不同快慢、轻重的线条来夸张狮子各部位的特徵。
          到了宋朝,一般士大夫多受理学及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喜爱清真淡雅的画法,李公麟的白描画风,正符合他们的兴趣而盛行一时,他的“五马固” 落笔轻重起伏如应节奏,将马的骨、肉、鬃尾等质感以及马的神态表现得相当生动,可说是最擅长运用线条的画家。南宋陈容的“云龙图”以略为粗犷而颤动的笔法,配合水墨渲染,把中国神话中想像出的动物,表现得极具神秘感。
          双钩填彩画法
          西汉马王堆十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可说是我国古代双钩填彩 画法的代表性作品,下图为该画上部(天)所表现的神话传话题材,布满了蟾赊、玉兔、龙、豹、蛇身人首等怪兽,也有金乌、鹤、鸿雁等仙禽及人物,鹤用白描画法为主,其余人兽皆填重彩(矿物性颜料为主),有些地方略加晕染,色彩格外鲜明。唐代绘画及卷轴画中可以看到唐画多以双钩填彩画法为主,韩 的“五牛图”也以此法。元代画家任仁发的“二马图” ,继承了唐代韩干与北宋李公麟画马的写实风格,线条纤细,赋彩淡雅典丽,采用薄而多层次的罩染方法,特别注意明暗面的晕染以期把握毛肤的色泽和质感,是写实表现法的典型,与清朝朗世宁融合西画光影的表达方式相比较,任人发的马更具 有传统的风味。
          双钩填彩的画法和设色的步骤,大致与花鸟的画法近似, 可参阅第五章该画法的叙述。不过畜兽的设色,要特别注意其 骨骼与肌肉的结构所呈现出的阴阳凹凸关系,要表达出肌肤之弹性与筋脉血液流动的活力感。
          写意画法
          以写意法画畜兽,早在汉代壁画及魏晋砖画中即可见到略为豪放的表现法,五代石恪的画中亦可见具有禅意的虎,但到明朝才比较盛行写意的画法,如沈周的写生册页中亦有走兽,郭诩的“牛背横笛图”墨色的乾湿浓淡变化生动,并以破笔枯墨扫出牛毛,意趣横生。近代的畜兽画家,多以写意法表现,如徐悲鸿的“双马图”,结合西洋画的明暗观念与正确的解剖 学知识,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奔驰气概。林玉山的猛虎,表现出凶悍威严的气势,齐白石与李可染的牛,都有独特的个性。
          写意画法是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并能唤起观赏者的想像力与感染力,故以写意法画畜兽,对其细节须加以简化或省略,譬如繁琐的光影明暗就可省略。眼睛是传神之处可以夸张。至於配景的处理,必须根据各类走兽不同的习性和生活环境来安排,譬如热带地区生长的走兽,就不宜配寒带的植物。牛、马等走兽,可以不靠景物衬托,以留白的方式,或在地上点染些草色,如徐悲鸿的马,多以留白的方式,让观赏者自由联想。
          虎的写意画法:先以淡墨超稿勾出形态,赭石调藤黄画虎身,再以稍浓的 墨画斑纹,白粉染嘴、前胸等,并以赭石第二次染身。淡墨破锋丝细毛後,蘸老虎的写意画法示范浓墨画眼、耳并重钩斑纹,第二次染白粉及浓墨丝细毛,白粉画虎须,最後补景完成。 画时大致全体同时进行,层层加重。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40(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