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说“文字神”--仓颉,“仓颉造字,夜有鬼哭”,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传说他有‘四只眼’,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实际上是说他有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功力,已达到气功佛眼通的境界。这种功力实际上是气功的层次状态所达到的意境。也就是说气功状态下引发的景象,笔者在此引入一个术语叫“气境”。
人脑感觉到的图像有四种:一是实景。是客观景物通过眼睛反映到大脑中得到的图像,书画家通过写生临摹,也是加深艺术功力的一种手段,通过手与脑的运用加深图像在脑中的印象:二是忆景。通过平常在大脑中存留的并经回忆可以再现的图象。以上两种图像都是客观景像的再现。三是梦景。在梦境中我们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我们平常没有到过去过看过的地方,有一种似曾相识,光怪陆离的景象,似有通过艺术加工,与现实不尽相同之处,通常也是我们书画家,梦笔生花创作的素材之一。四是“气境”。就是在气功状态下引发的景象,在气功中的恬念虚无,静气宁神,浑浑沌沌意境两浑中的境象,与梦景不同,梦景是无意识下的景象。“气境”是进入气功状态在有意无间产生图象这种图象比梦景更加神奇更具魅力,色彩更丰富,更是妙不可言,更符合中国书画的“意象”“意境”之特性:也与中国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书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形成了自己传统的民族艺术语言,并成为有别于其它民族绘画形成的艺术体系。传统书画既不是外国人说的“抽象艺术”装饰性绘画。也不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的“镜子”学说的模仿画,更不是现代派的“下意识”自我存在的抽象艺术的自我表现,它是民族文化长河中中华先民审美意识的形象体现,它折射出中华民族对天地万物美好运动变化状态的整体把握。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时期,中国书画就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老子道教哲学理论的影响及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吸收,如祝由十三科符咒的吸收和影响,现代中国书画更应大胆科学的研究它审视它,吸收它。使之成为中国书画进一步发展的营养。
书画的最高标准是和谐与秩序的宇宙之美,也是一辈辈书画家奋斗的目标。当然由于各自的审美观、天赋、修养不同,在书画作品中也体现为俗气、暮气、书气、稚气、野气、灵气等等。当然作为一个书画家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文化造诣作底蕴及深厚笔墨功夫作功底,即使有“气功景象”也是低俗的“景象”,只能在大脑中放映,就象电脑显示器一样只能显示而不能“打印”创作出来。
书画的创作与“气境”态
书画家创作过程,实际自觉不自觉已进入气功状态达到物我两境的佳景,正象石涛在《画语录》听说:“山川使余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他也”。
“全身精力到毫端,定气先将两脚安,悟入鹅群行水势,方知五指力难完”。这是清代书法家包世臣题“执笔图”的诗,也是对书画执笔与“气景”态站式的概括。
书画的创作过程是心、眼、手运动合一,气功的基本原理是用“意想”“神守”来控制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涵养元气健身的目的,书画创作也是经“立意”,静气宁神,凝神静气进入气功态由“气境”通过神、气、精全身协调在笔法、墨韵,虚实、节奏、缓快,而产生作品的神韵和风格。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书画家从落墨,到最后题款、落印。大脑在各种色彩的诱发下,能激发各种情感,人体各种器官在这种兴奋中得到了愉快的活动,根据“五行学说”黑色主水,主肾,中国书画更注重用墨,主色调--墨,正赋予了这种功能,‘肾水足,人体健。’可见,书画的创作与气功健身是紧密相连的。
“气景”态与国画山水创新
佛理喻:籍境观心是置身于自然中,它进行外境的经验作为思维的观照,这一思维的逻辑形式,表现仍然是赋予民族性与现代性的,是一种地道的东方意蕴的审美模式.
宗自华说:"中国山水画的基本境界也不外呼于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身心的心灵节奏,以体会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也是众多国画家最终倾情于山水画创作的个中缘由.
国人钟情于山水画的原委与国人的人生观与宇宙观是分不开的,庄子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傲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国人山水精神的精致导向,是由庄学中"心斋"的"虚.静"观而出.在入静状态下,所产生的独立的主观自觉性,在创作中不由自主的物象自存,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气境”态,也是庄学精神由心性直观,静观,意观的演进过程.
王国维说:“至意境两浑则唯太白,后主,正中数人足以当之”出现这种鬼斧神工之化境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道佛修炼则需达到开天目佛眼通之后。
王微《叙画》里说: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其意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毕竟有限,不周密,于是提笔时进入气功状态,想象物与我会,炼精化神、一气动荡、虚无开合,黑白交凝,有无相射,混混沌沌,恢宏景象,包气含灵,神明变化:惚恍至极;那无穷的空间和充满空间的“气景”才是绘画的真正对象和境界。这种境界也是道家佛家成祖成佛千百年来秘而不传之谜,其因是:成佛成祖,是本性灵光,不得外泄;二是现代科学测试手段很难看到它的神秘面目,与其招惹是非,道不如自证,自修,自悟,自享,自得,自乐.但是,随着生命基因密码的破译,相信也会得到科学的解释.
薛冈云:画中惟山水义理深远,而意趣无穷,故文人之笔,山水常多,不跟风夺势,炫耀卖弄,以所谓的创新形式,来打破正常的物理时空序列的构架,或以荒诞梦呓般的符号作为表象,来控制非时空结构的神秘兮兮的图式.
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作过这样的表述:一个真正艺术家所不断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应该是艺术形式,它比独创的灵感更为重要,形式在不断地发展着,变得越来越有力量,艺术家只有通过巨大努力才能驾驭她,这是一场激烈的斗争,它坚强的意志和健全的神经,最初我没有能创作很多作品,因为在创作灵感和最终的表现之间有着那样大的差异,使我无法克服它.我只有等待--这是最艰难的事情,虽然我在等待中感到痛苦和焦躁不安,但是,我宁愿这样等待下去,直到我对纯洁的形式有了把握,直到作品以不可抗拒的力量降临到我头上.
自古以来国画创新一直是国画得以发展的必有之路,也是画家通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同时也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特别是山水画更是如此.这就要求画家必须有良好的艺术心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在创新的道路上走上成功,只有在其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才能在画坛有一席之地,同时还必须有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术理论,创新并也并不是单独的技法问题,它有强烈的精神色彩和审美观以自身的创作欲望通过独特的形式来表达出来,所以创新者要具备文,史,哲,佛,道等多学科的知识,并悉心苦研,艺德双修,独辟蹊径,自成体系,方成大家风范!
纵观国画山水画坛,谈创新何其难啊!往往稍有创新之人,就是传统的反叛者,遭来传统守护者众怒.但是,即使这样,人才常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以意想不道的方式冒出,优越的条件,着意的培养,并不总是如愿,而发现有才华的创新者,给予帮助推介,指导扶持,才是智者之举!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