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0-15 17:18:54 来源:网络
今年我开始拿起生疏了40年的画笔:画画。我从没经过正规的学习(所谓正规就是在美院学习),算业余罢(凡·高也没进过美院罢)。我画画时因为是自娱自乐,不想加入美协,参加画展,也不指望画画卖钱,所以以业余心态对待画画,便也没有请老师指点,不过是买了些画册来读画,想知道当今的中国画发展到什么地步什么样儿了。就这样自我摸索着画国画。然后,我就发现一个惊天的秘密!
这个秘密有点吓人,说出来耸人听闻。
中国画什么也不是,中国画就是一种点、线、面、色的结合,约定俗成、习惯成自然的程式,是一种被称为绘画的东西。
难道中国画不是画吗?
不。它是一种“画”,但它太特殊了。众所周知,油画、水彩画都是以素描为基础的,包括速写等在内,除了色彩外,画的具像都是有各种透视关系、明暗对比等等。而国画不是。古人为了将景或物留下来,便用笔在纸上表现、记录。当初没有相机,景物的透视关系只存在于画家的感觉中。而这种感觉和判断并不是画家的主要选择,囿于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中国画重视构思,重视主观情感,不拘焦点透视,而是多点或散点透视法,经营构图,自由,灵活,打破时空,讲求虚实对比,讲求意在笔先,讲求形象思维。最早的国画是单线平涂,是平面上的布局,二维空间,不讲求透视。在色彩上,“随类赋彩”,注重的是对象的固有色,并不管光源和环境色的。光和色的瞬息万变与国画无关。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国画的描摹像不像呢?
像!但实际上是不像的,或者说是似是而非的。最有名的注释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谓之“不似之似”。说得绝妙,这就是解开中国画最大秘密的钥匙。
言外之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不那么像。
画家说,神似。是的,神似。怎么个神法呢?
中国画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慢慢就有了些经验出了些大画家。相信一开始都不知道怎样画才好,才能状物摹景。画来画去,就有了套路和章法——就是说,这树这山这花这草要这样画才好看,于是仅以山水画为例,就有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王洽,五代、北宋的荆浩、关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宽、许道宁、燕文贵、宋迪、王诜、米芾、米友仁、王希孟、赵伯驹、赵伯骕等……终于到了清朝,李渔编了本《芥之园画谱》,将名家的画归纳归类,分为树石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名家山水画谱四卷,后又有后人续编,有了兰竹梅菊谱,草虫花鸟谱。各种题材及画法都有了归类。从此之后,国画的画法就固定了,规范了,程式化了。这树就要这样画才像、才好看,这花就是要这样画才像、才好看。一千多年过去,人们就认了,认了这样画是菊花,这样画是松树,这样画是××,……我们看惯了,觉得这就是菊花,这就是松树,这就是××,习以为常,从没怀疑过。相反,不这样反而觉得不像。这是一种相沿成习的感觉。这个错觉被誉之为“成熟”。
不久前见电视上放过一部介绍表演中国画画法的片子,是画一幅梅花图。先是用大笔,枯笔,笔锋发岔,在纸上“滚笔”,“滚”过后纸上留下一串不明不白的墨迹——这时它什么都不是。然后,画家将就用那只“破”笔,用发岔的笔锋,在墨迹边沿勾出似是而非的轮廓线,然后,再画其它细一些的枝干,也是枯笔,倒滚或顺拖。再用墨点上几点,说是树洞、树桠或树苔。一说它还真有点像了。其实呢,真的树干、真的树洞不是那样的。最后是画花,换小笔,用藤黄,在笔尖上醮些赭石,点上去就是花瓣了,最后用细笔勾出一些线和点——那就是花蕊了。一幅梅花图就这样完成了。很好看,一看就知道是梅花。没有人说它不是。然而它同真的梅花相比,真的像吗?不。我们如果用相机将梅花拍出来比较,它肯定不像。它同真的梅花相距甚远。它同素描和写实还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它大异其趣。——国画就是这样来的,以它的不似蒙蔽了我们,用我们的习惯思维代替了对事物的认知。
国画发展到近代,当然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出现了齐白石、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李可染、吴冠中等代表人物。他们之所以是代表人物,是因为他们的画法对古人范本的画法有所突破。古画中,那些山水花鸟多半是大同小异的,直到今天,仍有一些画家那样古意盎然地画着。我于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画一些花草或动物,都有一定的章法,古人画过的飞禽走兽不多,多是虎、牛、马、羊、狗、鸡、猴、鹤一类,近代有徐悲鸿的马和黄胄的驴等,画家多半受他们的影响,画这些时变化不大,跳不出窠臼,而一些没有先例的动物却画得多姿多彩,程十发的梅花鹿,就是别样画法,画谱上没有的。我读了一些画册,见骆驼的画法就千差万别,孔雀的画法各种各式,熊猫的画法更是别出心裁,几坨墨洇染即成。近代国画的发展显然在力图突破前人的框框。写实的有了明暗对比,写意的不再按传统章法,色彩上更是大胆,奇诡、夸张,甚至自我设定。光和色被引进了国画——国画以它特有的笔墨技巧,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立的审美价值。什么叫独立的审美价值?请注意“独立”二字。这个“独立”就是国画其实画不像却又像的天大秘密所在。
我最后要总结的是:国画的画法让不像的东西变像了。其实它是不像的。我以为,国画是早于老外的印象画、变形画,先锋前卫得很呢。马奈、莫奈、德加、修拉,包括凡·高,都只是100多年前的人物,国画的代表人物呢,上了千年!这些“盛夏美丽的太阳”们,比中国画的历史差远了啊!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