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0-16 13:55:48 来源:网络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即中国画)。
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讲求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为标准,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画科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技法形式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设色又可分为金碧、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画幅形式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 中国绘画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原始社会至秦汉时期—民族风格初步形成
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非常丰富的装饰纹样。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虽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
夏、商、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有了相当的进步。这时的绘画形象,可从青铜器及玉器上的装饰纹样,战国时期漆器上的彩画,特别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中可以看出中国绘画在当时已达到较高水平,为秦汉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时400余年的秦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早期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国势强盛,疆域广阔,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汉代宫廷官署及政治性建筑物上多有壁画,用以宣扬礼教,褒扬功臣。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画像砖,特别是陆续出土的帛画,对了解此一时期的绘画面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汉代绘画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的风格,又有趋于细密臻丽的帛画,生动地塑造了现实、历史及神话人物形象。在表现人物、动物动态,揭示情节高潮,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绘画—承上启下
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三国两晋时开始的。三国时吴国的曹不兴,以善画著称当时,与皇象的善书同列为吴国八绝之一。西晋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画家是卫协,其次则有张墨、荀勖。卫协与张墨当时曾被葛洪并推为“画圣”。至东晋,出现了更为重要的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实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戴逵的佛像画与他的佛像雕塑同样有名,在创造佛像样式上作出过重要贡献。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一代的画家成就最高的是陆探微,画人物创造出秀骨清像的典范,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极大,可与顾恺之媲美,因此后世经常将“顾陆”相提并论。陆探微之子陆绥,也被当时称为画圣。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微,也并时出现在刘宋一代。此外,顾骏之始画蝉雀,顾景秀、刘胤祖也以善画蝉雀著称;吴暕、张则在当时也颇有画名。南齐一代的著名画家,有善画妇人的刘瑱,善画马的毛惠远,善画鬼神的姚昙度,善画人马的蘧道愍,以及人物画家谢赫,以善肖像画及时妆仕女擅名于时。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张僧繇,他以“善图寺壁”著称,他的具有独创性的绘画风格技法给予了唐代阎立本、吴道子以极大影响。北齐时有被当时人们号为画圣的杨子华,还有以善画“曹家样”佛像(梵像)著称的曹仲达。北周时有以善画柴车野服著称的田僧亮和以善画塞北风土著称的冯提伽。其他如郑法士、展子虔等皆是由北周入隋的画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在汉代绘画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人们对绘画特点和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汉代流行的经史故事等题材的绘画虽仍占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却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此期绘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追求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的水平。
这一时期有关绘画的理论及史料著作相继出现,并不断有所发展。东晋时顾恺之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3篇著作。南朝刘宋时宗炳《画山水序》及王微《叙画》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关于山水画的美学专著。齐梁时谢赫《画品》是一部以品评古今画家画艺优劣的专著,可是此书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它对具体画家所一一作出的品评,实际上它是一部概括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性准则的重要著作。谢赫的六法论对后世中国绘画的理论与创作产生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梁隋间姚最有《续画品》,是追随谢赫之后,对画家画艺进行品评的又一部专著。
总的来说,汉代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也比较简单,直到西晋才开始初步成熟。东晋以后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大家,此时的人物画和走兽画已达到成熟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则远未成熟,有待发展。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描绘方法尚存“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画山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画树石则“伸臂布指”。这一时期的绘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两汉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为政教服务的,而自东晋南朝以来,虽然宣扬政教的作品偶然有之,但主流是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或以现实为题材的风格画之类。另外,除佛画多作于庙壁上外,已开始有卷轴画的出现,因而使收藏欣赏成为现实。
隋唐时期的中国绘画—迈向高峰
隋唐两代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与活跃,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它是中国古代绘画发展中的又一高峰,并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如代表初唐美术新水平的人物画画家阎立本、尉迟乙僧,盛唐时期寺观壁画代表人物吴道子,反映侍女生活情态的绘画代表人物张萱、周昉,花鸟画家薛稷、边鸾,鞍马画家韩幹、韦偃、曹霸、韦无忝、陈闳等。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在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有流行,但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的优势,对后世影响更为深远。
萌芽于东晋南北朝的山水画至此时有了明显的进步,富丽精工而富于装饰性的青绿山水得到社会的欣赏,水墨山水也相继开始抬头。隋代展子虔所画山水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山水画技巧上更有提高,对青绿山水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王维、张璪也以水墨山水著名,还有精于龙水的孙位,可见唐代山水画有着多种风貌,金碧青绿与水墨挥洒并行,专门山水画家日益增多,山水画即将进入成熟阶段。随着社会的需求,花鸟画也开始兴起,唐代花鸟画侧重描绘鹰鹘、仙鹤、孔雀、雉鸡、蜂蝶及花木竹石,大都工整富丽。由于武功隆盛和贵族游猎的风气,鞍马等题材成为绘画专科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另外,印刷术的发明使版画也随之得到发展。
壁画艺术在隋唐时达到极盛。壁画题材由图绘人物及佛道故事扩大到表现山水、花竹、禽兽等方面,内容及技巧上均大大超过前代,表现形式为墓室壁画与寺观壁画。这些壁画大都出于宫廷画工之手,描绘了人物、仕女、界画、山水等各种形象,线条或严谨劲简,或洒落而有气概,用色绚丽灿烂,显示了初、盛唐时期的绘画水平。
唐代绘画的繁荣促进了绘画史论的发展,收藏著录及绘画史论的著述之成就也大大超过往代。唐代绘画品评著作有彦悰《后画录》、李嗣真《续画品录》、张怀瓘《画断》和窦蒙《画拾遗录》等。唐太宗时中书舍人裴孝源著有《贞观公私画录》一书。张彦远于大中元年(847)完成的《历代名画记》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巨著。
唐代绘画不仅大胆汲取、借鉴外来艺术的表现技巧,而且还通过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传播到其他国家,并对日本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唐代绘画灿烂而恢宏,具有昂扬磅礴的时代精神和风貌。
五代及宋辽金时期的中国绘画—全面发展
五代及宋辽金时期,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和完备,特别是宋朝,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文人学士把书画视为高雅的精神活动和文化素养,并对绘画提出鲜明的审美标准,在创作和理论上都开始形成独特体系。社会、宫廷、文人士大夫之间的绘画创作各具特色而又互相影响,使宋代绘画在内容、形式、技巧诸方面都出现群彩纷呈、多方发展的局面。宋代绘画题材较唐代有很大扩展,人物画中宗教寺观壁画虽仍具一定规模,特别是道教绘画由于宋王朝对道教的提倡而有所发展,但石窟艺术已呈明显衰退之势,寺观壁画中为适应市民趣味,描绘生活形象及热闹场面的内容占了重要位置。山水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朝着广度和深度发展,名师巨匠辈出,成为后世楷模。经史题材的人物画流行于时。但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得到了高度发展。肖像画已普及于社会上。版画除佛教经卷图像外,还用于经史著作,如《烈女传》等,科技书籍如《营造法式》等及图谱、画谱如《梅花喜神谱》的插图,并已有独幅版画出现。尤其是以雕版印刷年节需要的年画,更使版画普及深入民间。
五代时期山水画发展最为显著,五代时中原地区的荆浩、关仝,江南地区的董源、巨然分别以不同的笔墨技巧塑造了不同地区的山水画,风格各异,对后世山水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宋代山水画家辈出,各有专长和创造,北宋李成的塞林平远,范宽的崇山峻岭和雪景,许道宁的林木野水,郭熙描绘四时朝暮、风雨明晦的细微变化,惠崇、赵令穰的抒情小景,米芾、米友仁父子的云山墨戏,李唐、马远、夏圭高度剪裁而富有诗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并与刘松年共称南宋四家。
花鸟画也有着长足的发展,五代时江南徐熙的田园花果和西蜀黄筌的奇花异鸟分别具有野逸和富贵两种不同风格。北宋赵昌的设色折技花卉,易元吉的猿猴,崔白的败荷凫雁,赵孟坚的水仙、以赵佶为代表的院体花鸟画都具有高度水平;南宋梁楷、法常的花鸟画已开水墨写意之先导。文人学士中流行的苏轼的古木怪石,文同的墨竹,仲仁、扬无咎的墨梅,墨花、墨禽更着重表现主观情趣,与民间画工及宫廷花鸟画的高度写实、刻画入微的画风迥然不同。北宋李公麟又在纯用墨线勾染的白描手法上作出贡献,一些画家在写意人物花鸟上也进行了尝试,丰富了绘画的形式和表现技巧。宫廷及陵墓也绘有墓室壁画及寺观壁画,创作了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绘画作品。辽金地区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北宋文人画传统基础上加以发展,对元代文人画有着直接的影响。
五代及宋辽金时期是名家辈出的时代,这个时期还有一些比较有影响的画家为:王齐翰、卫贤、周文矩、郭忠恕、顾闳中,李迪、李嵩、马和之、王诜、萧照、燕文贵、张择端、赵伯驹、郭熙、陈居中、范宽、龚开、惠崇等。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用多采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元明清绘画中的风格样式及理论大多可在宋代绘画中找到根据,这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度繁荣。
宋代绘画艺术在技巧上有许多重要创造。着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状貌及动人的情节,注重塑造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花鸟画、山水画追求优美动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实而巧妙的艺术表现,并努力进行形象提炼,有着高度的写实能力。文人士大夫绘画对于绘画艺术的繁荣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他们在主观的表达和笔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贡献。宫廷绘画在整个社会绘画的繁荣基础上得到高度发展,其艺术成就也不容忽视。
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元朝中国绘画
1279年,蒙古族灭南宋,统一中国,建立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的元帝国。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在元代短短90余年内,画坛名家辈出,其中以赵孟頫、钱选、李衎、高克恭、王渊等和号称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最负盛名。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元初山水画家以钱选、赵孟頫、高克恭为代表,他们均对传统山水画进行了认真探索,并托复古以寻求新路。钱选善画青绿山水,师法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和南宋赵伯驹,并融进文人画的笔意和气韵,具有一种生拙之趣。高克恭变化出入于米芾、董源、李成之间,形成了浑穆秀润的独特风格,在元初与赵孟頫、钱选并驱。元代中后期,崛起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这四大家。元四家以他们各自的创新风格和简练超脱的艺术手法,把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发展的主流。
元代还有一批山水画家,各有师承,自具特色,在画史上也享誉颇高。其中受赵孟頫影响,兼宗李成、郭熙画法的画家,有盛懋、商琦、曹知白、朱德润、唐棣等人。受黄公望和王蒙影响,兼师董源、巨然的有陆广、马琬、陈汝言、方从义、赵原等人。学习南宋院体山水画法,保留马远、夏圭遗风者有孙君泽、丁野夫等人。此外,王振鹏、李容瑾、朱玉等人的山水楼阁,用笔工整细密,折算精确,为元代界画名家。
元代人物画远不如山水、花鸟画兴盛。由于尖锐、复杂的民族、阶级、社会矛盾,大多数画家消极避世,漠视人生。尤其是文人士大夫画家,主要借山川、枯木、竹石,寄情抒志,疏于表现人事。因此,直接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极少。而随着宗教的风行,在佛道人物画方面,有一定提高。艺术方面,有些画家汲取文人画的笔墨技巧,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刘贯道师法晋唐,集古人之长,笔法凝重坚实,人物意态舒畅,为元初高手。何澄继承南宋院体遗规,开元代人物画逸笔先路。王振鹏师法李公麟,笔法流畅劲健,人物神情生动,白描间以淡墨渲染,突破了一般只用线描的程式。钱选人物画学自晋、唐,衣纹多用顾恺之高古游丝描,工稳而不板滞,蕴清秀于古拙,自成一种格调。任仁发人物鞍马师法唐人,笔法工细流畅,笔调明快清丽,保留了较多的唐人传统,但亦有自己风貌,在元初与赵孟頫齐名。张渥以画白描人物见长,师法李公麟,用笔流畅飘逸,形象真实,栩栩如生,被誉为“妙绝当世”。王绎善画肖像,笔法细劲,造型准确,神态生动,在元代肖像画家中成就最为突出。颜辉在宗教人物画方面,负有盛誉,他用笔粗润豪放,略近南宋梁楷泼墨法,于水墨晕染中现出凹凸效果。
随着文人画的兴盛,元代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的绘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发生显著变化。其题材往往寓意高洁、孤傲,寄托画家的思想情操。艺术上讲求自然天趣,不尚雕饰和工丽,提倡以素净为贵。主要用水墨技法表现。其画风开启了后来的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先声。钱选变工丽细密为清润淡雅,晚年更创不假雕饰的水墨写意和彩色没骨的画法。王渊师法黄荃,作品多用水墨法,变工整富丽为简逸秀淡,是元代成就最突出的花鸟画大家。陈琳、张中笔法粗简,突破了宋代院体绘画一丝不苟的规格。竹石画家最著名的有李衎、高克恭、赵孟頫、柯九思、吴镇、顾安、倪瓒等人,大都继承文同、苏轼或王庭筠的传统而有自己特色,以水墨法见长。张逊善画双钩竹,在元代几成绝响。其他竹石名家尚有李倜、谢庭芝等人。以画梅著称者有邹复雷、王冕等人,他们多学自仲仁和尚和杨无咎。
元代壁画比较兴盛,分布地区也很广,在继承唐宋和辽金壁画传统基础上亦有新的变化。从实物遗存和文献记载看,有元寺观壁画、墓室壁画、皇家宫殿和达官贵人府邸厅堂壁画。山水、竹石、花鸟等题材的增多,是元代壁画的显著特点之一。元代壁画的盛行,使得唐宋以来吴道子、武宗元等人的优秀壁画传统得以继承和发扬,在中国绘画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元代绘画史论著述数量不少;但有分量的不多。重要著述在史传类方面有夏文彦《图绘宝鉴》、庄肃《画继补遗》;著录兼品评类有周密《云烟过眼录》、汤允谟《云烟过眼续录》、汤垕《画鉴》;画法类有李衎《竹谱》、黄公望《写山水诀》、吴镇《竹谱》、饶自然《山水家法》、王绎《写像秘诀》等。此外像钱选、赵孟頫、柯九思、吴镇、倪瓒、杨维桢等人的诗文或绘画题跋中,也有关于绘画创作方面的重要论述。
明朝的中国绘画—流派纷呈
在中国绘画史上,明代是一个画风迭变,画派繁兴的朝代。在绘画的门类、题材方面,传统的人物画、山水画、花岛画盛行,文人墨戏画的梅、兰、竹及杂画等也相当发达。在艺术流派方面,涌现出众多以地区为中心、或以风格相区别的绘画派系。在师承方面,主要有师承南宋院体风格的宫廷绘画和浙派,以及发展文人画传统的吴门派和松江派、苏松派等两大派系。在画法方面,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勃兴,成就显著,人物画也出现了变形人物、墨骨敷彩肖像等独特的新面貌。另外,民间绘画,尤其是版画,至明末呈现繁盛局面。明代绘画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3个阶段。
明代早期绘画从洪武(1368~1398)至弘治(1488~1505)年间,这个时期宫廷绘画与浙派盛行于画坛,形成了以继承和发扬南宋院体画风为主的时代风尚。
明代宫廷绘画承袭宋制,朝廷征召许多画家,皆隶属于内府管理,使宫廷绘画创作达到鼎盛时期。正德(1506~1521)以后,吴门派崛起,逐渐取而代之。明代宫廷绘画以山水、花鸟画为盛,人物画取材比较狭窄。山水画著名画家有李在、王谔、朱端等人。花鸟画呈现多种面貌,代表画家有擅长工笔重彩的边景昭,承袭南宋院体传统,妍丽典雅而又富有生意。孙隆从北宋徐崇嗣脱胎而出,专攻没骨法。林良以水墨写意花鸟著称,笔墨洗练奔放,造型准确生动。吕纪工写结合,花鸟精丽,水石粗健,自成一派。明代宫廷绘画虽未取得像宋代院画那样划时代的成就,但在某些方面也有新的开拓。
浙派以戴进和吴伟为代表,活动于宣德至正德年间。因创始人戴进为浙江人,故有浙派之称。继起者吴伟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画史亦称他为江夏派,实属浙派支流。戴进、吴伟前后踵接,影响了一大批院内外画家。追随者有张路、蒋嵩、汪肇、李著、张乾等人。
明代早期在江南地区还有一批继承元代水墨画传统的文人画家,如徐贲、王绂、刘珏、杜琼、姚绶等人。徐贲山水承董源、巨然,笔法苍劲秀润。王绂喜用披麻兼折带皴作山水,繁复似王蒙,墨竹挺秀潇洒,被称为明代“开山手”。刘珏山水取景幽深,笔墨浓郁,近王蒙、吴镇。杜琼善水墨浅绛山水,多用干笔皴染。姚绶主要师法吴镇、王蒙,风格苍厚。他们的画风堪称吴门派先驱。
还有一些画家,虽未归宗立派,亦各有建树。如初宗马远、夏圭,后师法自然,以画《华山图》著名的王履;被称为院派,给唐寅、仇英以较大影响的周臣;擅长水墨写意人物和山水的郭诩、史忠;以白描人物著称的杜堇等人。
约自正德(1506~1522)前后至万历(1573~1620)年间苏州地区崛起以沈周、 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派,成为明朝中期绘画画坛的主流。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崇尚笔墨意趣和“士气”、“逸格”的元人绘画传统,其间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最负盛名,画史称为吴门四家。他们开创的画派,被称为吴门派。
吴门四家杰出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学者甚众。宗法沈周的有王纶、陈焕、陈铎、杜冀龙、谢时臣等人。追随文徵明的不下二、三十人,著名的有文嘉、文伯仁、陆治、陈淳、陆师道、周天球等。文嘉山水疏简,文伯仁缜密,陆治劲峭,陈淳放笔写意,陆师道细笔勾染,周天球兼善兰石,诸家各具特色。吴门派诸家中陆治、陈淳、周之冕在花鸟画领域中尤有新创。吴门派发展到明末,因循守旧,徒仿形貌,其地位被另辟蹊径、重倡文人画的董其昌及其流派所取代。
约自万历至崇祯(1628~1644)年间,是明朝绘画的后期,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徐渭进一步完善了花鸟画的大写意画法。陈洪绶、崔子忠、丁云鹏等开创了变形人物画法。以董其昌为代表的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形成了许多支派。
徐渭是继陈淳以后,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家,其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鸟画的发展,画史称为青藤画派。徐渭的画风,对清代的朱耷、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现代的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代肖像画在人物画中较为发达,至明代后期更有发展,曾鲸为其中富于创新精神的代表画家,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影响直至清代。
明代后期山水画画家中,继吴门派而起的代表画家是董其昌。他重倡文人画,强调摹古,注重笔墨,追求“士气”,并提出了南北宗论。他所创立的松江派遂取代了吴门派的统治地位。他提出的绘画理论,尤其是南北宗论,对明末清初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时之间苏松地区形成了许多山水画支派。较著名的画家有莫是龙,与他共创南北宗论,陈继儒与他为至交,赵左亦常为其代笔,他们都是松江派主将;顾正谊创华亭派,董其昌早年曾受其启导,宋旭亦属华亭派巨子,沈士充受业于宋懋晋,兼师赵左,也为董其昌代笔,世称云间派。另外,受吴门派影响的晚期画家还有程嘉燧、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杨文等人。
除苏松地区外,晚明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地区性的山水画派。如浙江钱塘的蓝瑛创武林派,安徽芜湖的萧云从创姑熟派,浙江嘉兴的项元汴、项圣谟创嘉兴派,江苏武进邹子麟、恽向创武进派等,这些派别大多影响不大。明末清初,虽然形成名目繁多,关系复杂的山水画派别,但大多受吴门派和董其昌影响,统属于文人画的系统。
明代文人墨戏画也很发达。专门以墨竹著名的有宋克、王绂、夏昶、鲁得之,以墨梅著名的有孙以吉、陈宪章,以墨兰著名的有周天球等。其中夏昶的墨竹被当时称为第一。
还有一些有影响的画家有:文彭、张路、髡残、倪元璐、孙克弘、王铎、王鉴、王谦、王时敏、吴彬、项圣谟、萧云从、邢侗、张宏、张瑞图、周之冕、龚贤、程邃、程正揆、傅山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明代的民间绘画比较活跃,木刻年画尤其是木刻版画有较大发展。民间创作的卷轴画的主要内容则为风俗画、历史故事、神像画、水陆画及肖像画等。
明代壁画创作不如前代兴旺,存世的主要是寺观壁画。但是画论著述比前代丰富,不仅画史、画论众多,还出现丛书辑录,题跋、笔记也多成为专集。属于史传类的有韩昂《图绘宝鉴续编》、朱谋垔《画史会要》、姜绍书《无声诗史》等。属于论说类的,有王世贞《艺苑卮言》、董其昌《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莫是龙《画说》、屠隆《画笺》、唐志契《绘事微言》、顾凝远《画引》等。属于品评类的,有李开先的《中麓画品》、王穉登的《吴郡丹青志》等。属于绘画丛辑的则有王世贞《画苑》、詹景凤《画苑补益》等。属于著录类的,有都穆《寓意编》、张丑《清河书画舫》、汪砢玉《珊瑚网》、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等。另外,还有王履、沈周、文徵明、唐寅、李日华、陈洪绶等人的诗文、题跋、笔记中有关画论的部分,其中颇多精辟的见解。
清朝时期的中国绘画—流派纷呈
中国清代绘画,在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特定的时代风貌。卷轴画延续元、明以来的趋势,文人画风靡,山水画勃兴,水墨写意画法盛行。文人画呈现出崇古和创新两种趋向。在题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追求,并形成纷繁的风格和流派。宫廷绘画在康熙、乾隆时期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呈现出迥异前代院体的新风貌。民间绘画以年画和版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呈现空前繁盛的局面。清代绘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迁相联系,亦可分为早、中、晚3个时期。
清朝早期绘画为顺治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山水画兴盛,并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追求。承续明末董其昌衣钵的四王画派,以摹古为宗旨,受到皇室的重视,居画坛正统地位。活动于江南地区的一批明代遗民画家,寄情山水,借画抒怀,艺术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以金陵八家、“四僧”、新安派为代表。
四王画派主要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4人,有时亦加上吴历、恽寿平,合称“四王吴恽”或“清初六家”。他们大都奉董其昌的艺术主张为金科玉律,致力于摹古,推崇元四家,强调笔墨技法,追求蕴藉平和的意趣。王原祁被称为娄东派首领。王翚后世称其为虞山派首领。四王画派至清代中期,影响遍及朝野。
“四僧”是指石涛、朱耷、石谿、渐江4人。他们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石谿与石涛并称“二石”,与程正揆(号青谿道人)并称“二谿”。渐江与石涛、梅清有黄山派之称,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合称海阳四家,形成了新安派。
清初至康熙(1662~1722)年间,还有一些画派、画家各擅其能。恽寿平的没骨花卉画,以极似求不似,风格清新淡雅,影响广泛,被称为常州派或南田派。袁江的界画结构精微,气势雄伟,为清代界画名家,其侄袁耀承其画风,有袁氏画派之称。其他地方性流派还有罗牧的江西派、蓝孟、蓝深的武林派等。另外还有禹之鼎、谢彬、上官周等人,善画人物、肖像。张穆善画龙、马,傅山、普荷、法若真、黄向坚等善画山水。
康、雍、乾年间,是清代社会安定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人物画家有焦秉贞、冷枚、金廷标、丁观鹏、姚文瀚等。山水画家有唐岱、徐扬、张宗苍、方琮等。花鸟画家有蒋廷锡、邹一桂等。还有一批供奉内廷的外国画家,如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等人。
清代中期,在商业经济发达的扬州地区,崛起了扬州八怪,形成了一股新的艺术潮流。“八怪”并不限于8个人,而是代表了艺术个性鲜明、风格怪异的一批画家。他们重视生活感受,强调抒发性灵,作品多写梅、兰、竹、石,善用泼墨写意,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和炽热的感情,形式也不拘一格,狂放怪异,在画坛上独树一帜,富有新意。主要画家有金农、黄慎、汪士慎、李鱓、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以及华喦、高凤翰、边寿民、闵贞、陈撰等人。他们多取梅、兰、竹、菊和山石、野花、蔬果为题材,以寓意手法比拟清高的人品、孤傲的性格、野逸的志趣,使作品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激荡难平的情愫。
此一时期扬名画坛的还有镇江地区的张崟、顾鹤庆创立的丹徒派(亦称京江派、镇江派),高其佩自成一家的指画派,擅长肖像的丁皋,以花鸟、竹石见称的沈铨、诸昇、张锡宁、张敔等,兼长金石学的山水画家黄易、奚冈、赵之琛等。
清朝晚期绘画自嘉、道至清末。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衰亡,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绘画领域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视为正宗的文人画流派和皇室扶植的宫廷画日渐衰微,而辟为通商口岸的上海和广州,这时已成为新的绘画要地,出现了海派和岭南画派。
海派代表画家有赵之谦、虚谷、任熊、任颐、吴昌硕。任熊、任颐与任薰、任预合称“四任”,他们在人物、肖像和小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突出。他们的绘画对近现代影响甚大。
广东的岭南画派形成时间较晚,晚清居巢、居廉兄弟开其先声,民国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新派。他们汲取素描、水彩画法所形成的中西结合画风,为中国画的新发展作出了有益尝试。其余还有一些有影响的画家有罗牧、梅清、上官周、王武、陈鸿寿、吴大澂、吴庆云、吴熙载、戴本孝等。另外还有一些流派如二苏、二居、黄山派、娄东派等。
清代绘画史论著述的数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朝代,有数百种之多,具有重要价值的也不下20~30种。谈论画理、画法的理论著作,多论述元代以来的文人画,并侧重于山水画,探讨其历史发展及艺术特点。最重要的画论有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方薰的《山静居论画》、笪重光的《画筌》、沈宗骞的《芥舟学画编》、秦祖永的《桐阴论画》等,亦为谈论画理方面的名著。主要讲述画法的有王概的《芥子园画传》和后续的《画学浅说》等,以及论及山水、梅兰竹菊、草虫花鸟、人物各科的画法。丁皋的《写真秘诀》,专谈肖像技法。邹一桂《小山画谱》,为最早的花卉画法专著。高秉《指头画说》,专论指头画。蒋松《写竹杂记》论述画竹。其他许多画跋、画诀、品评、杂论等著作中,也有涉及画论的内容。
清代许多绘画论著与书法论著合一,同时还出现了综合性的丛辑,《佩文斋书画谱》是最重要的宏篇巨著,共100卷,引用书籍1844种,资料完备,体例精密,为书画史论集大成之作。
近现代的中国绘画—传统与创新
近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引入西方美术潮流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出现了诸多派别、主张创新的探索,名家辈出,在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9世纪末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凝聚地,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画家群。江浙画家群人数最多,著名画家有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海派四杰)、黄宾虹、顾麟士、王震、吴徵、吕凤子、刘海粟、潘天寿、冯超然、吴湖帆、贺天健、王个簃、丰子恺、陈之佛、朱屺瞻、来楚生、张大千、张书旂、傅抱石、吴茀之、钱松喦、汪亚尘、陆俨少、唐云等。北方画家群主要云集京津两地,著名画家有齐白石、陈师曾、金城、周肇祥、陈半丁、姚华、王梦白、溥心畲、胡佩衡、汤涤(后居上海)、于非闇、秦仲文、徐燕荪、吴镜汀、
结 语
中国绘画的强大生命力,首先在于历史上优秀的画家(包括民间劳动者出身的工匠)适应本民族的审美要求,不断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作品。从反映远古时期信仰和情感愿望的岩画和彩陶花纹,到现代绘画中的优秀作品,大都浸润着炽热的民族情感。
中国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不单纯拘泥外表形似,而更强调神似。形似只有外表的逼真,神似才能表现内在的本质精神。注重神韵也为近现代其他画种所汲取,成为民族绘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笔墨,以线作为塑造形象的基本手段,而不是像西洋画那样重视光线体面。传统绘画以毛笔为工具,用笔因轻重缓急的不同,所画出的线描不仅表现对象形体,而且具有形式美感,能体现出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从而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笔和用墨巧妙结合,相互映发,使中国传统绘画达到了优美的效果,也是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之一。
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不像传统西洋画那样采取静止的焦点透视,而常常是大胆自由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以景物连缀出不同时间的情节,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之一。这种出色的技巧和手段,日益为现代艺术所借鉴。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