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与人品

        作者:核实中..2009-10-16 14:06:06 来源:网络

        中国古人所讲的 “人品不高, 用墨无法” ,强调的就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当前, 在文人画家中流行这么一句话: “打进去的是画品, 蹦出来的是人品。” 意思是说, 画家要入行, 首先要把画画好。画不好画, 就成不了画家, 也不会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在文人画这个圈里, 能画好画的人太多了,但出名的不多。谁的人品好, 谁就有可能超越他人, 成为著名画家。同理,要画好 “学人画” , 创作者必须具备人们普遍认定的属于学人的优秀品格。

        要有传统文人的某些品格。中国传统文人大多具有仁智、守正、 笃实、 淡泊、 谦逊的品质, 学人也要有这些品质。良好的品质是做好学问的基础。良好的品格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进行长期的修炼, 要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有一位有名的画家曾将自己的一幅画送给一个朋友。没想到,这位朋友竟把它拿到市场上
        卖了。这位画家知道后, 非常生气,到处发牢骚。从表面上看,画家是在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 其实, 他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的同时, 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对一个专业画家来
        说, 他对朋友卖自己的画这件事感到生气是很正常的; 但对一位画家来说, 这是万万使不得的, 因为学人最看重的是作品的艺术价值,是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朋友接受那位画家的画, 说明画家有了知音, 其画的艺术价值也就得到了体现。画既然已送人, 持画者就拥有画的所有权和处理权。不管持有者把画卖给谁、 卖了多少钱, 画的创作者都不应该追究。

        对于艺术家来说, 艺术比商品更重要。 在义与利面前, 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格。画家品格的高低, 也体现在他是更看重艺术还是商品上。不同的 “道” 代表不同的世界观,而不同的世界观必然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也就是说, “立品”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人画家都尊崇一个 “道” 、 坚持一种世界观、 采用一种道德标准, 而是要求学人画家在自己独立、成熟的世界观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世界观不同、生活经历不同、 学术专攻方向不同, 画家的精神境界也就不同, 因而绘出的作品面貌也就不同。

        学人主要是做学问。有的学人可能受过绘画的一些专业训练, 有的可能没有受过训练。不管有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其画大多没有太多的技巧性。与专业画家的画相比, 更注重情趣、 意理, 更注重传达主观情思。 如果能反映创作者的情思, 那么即使其构图、 笔墨、形象等存在着某些缺陷, 也是可以被人理解的。所以, 陈衡恪在 《文人画的价值》他说: “……文人的画却不免有这种弊病。以画而论, 却不能十分考究, 也有失却规矩的, 也有形体不能正确的, 确是要拿别一种意思去看,自有一种文人的趣味、 文人的思想, 别人学不到的。” 当代画家陈绶祥曾画了一幅《万年青》 , 画小形简, 几笔成叶, 数点成花。如此简单的画, 想必多数画家都能画。此画的特别之处是画上的题跋: “争将汝名喻己身, 万年青青欲长生。须知造化最公平, 沧海桑田也精神。” 齐白石也曾画过万年青,以此歌颂伟大的祖国。而陈绶祥笔下的万年青与齐白石画中的万年青内涵相反。 他画中的万年青没有歌颂意义, 而是带有喻世的意味。 他用造化的宏大来反衬万年青的平凡和渺小, 别有一番韵味。


        画的创作应该是自由的, 因为学人不像专业画家那样有很大的生存压力,作画也不会受市场的影响, 更不会考虑批评家们的看法。画的创作内容、 创作形式是比较宽泛的, 特别是在 21世纪, 更不应该有什么限制。传统艺术、 现代艺术、 后现代艺术等的取材内容和创作手法都可以为 画 所用。只要是一位优秀的学人, 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 画家。学人没有必要为自己不擅画画而自惭形秽。画画其实是对一种艺术语言的掌握。一旦掌握了这种艺术语言的技巧, 画画就像写文章一样水到渠成。言为心声,画为心话。胸存高见, 才能语惊四座; 神清气远, 才能绘出不凡的作品。在笔者看来, 无论是专业画家, 还是学人画家,都应崇尚自然的心性, 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色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37(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