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0-16 17:32:42 来源:网络
退休以后,我在老年大学学习中国画,先学花鸟,后攻山水,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我学山水也是先从临摹入手,慢慢转向写生创作。迄今已创作山水画八十余幅。在各类大赛中得过奖,成为萧山美术书法家协会会员。
画多了,构思,笔墨自然熟练起来。亲朋好友来要画的也不少。说实话,我的山水,一般性的多,精品的少,自己满意的就更少。
我的山水画存在什么问题呢?前几年,我有幸得到著名画家张浩,魏新燕,陆秀竟等几位老师指点,他们看了我的作品,作了精辟的分析,概括起来,毛病就是三个字:老、紧、平。所为老,就是样式和画法比较陈旧,缺少新意,继承传统是对的,但是立足传统要面向未来,要出新,不能老是重复古老的东西,裹足不前。所为紧,就是用笔拘谨,呆板,不够松动,灵活,看上去有点僵硬,尤其是点景的桥亭,房舍不能死板地去描形。要写,写意。所为平,就是用墨该浓的地方不浓,该淡的地方欠淡,虚实对比不明显,空间深度不够。看上去上下左右远近墨色都差不多。
老师们认为,老,紧,平的问题,不仅以老年书画爱好者中带有普遍性,就是有些专业画家也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类问题。
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名师的指点,是绝对必要的。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老、紧、平的问题不解决,气韵就生动不起来,意境也平平。而改掉这些毛病,也不是这里加一笔,那里改一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能够根本解决的,必须从立意,从整体效果出发来研究解决办法。为了把我山水画的境界提高一等,近二年来,我一直在创作实践,苦苦探索克服老、紧、平问题的办法,初步有了一些体会:
方法之一,是要到真山真水中充分丰富生活体验。看看春夏秋冬,是昏雨雪山光水色的变化,看看不同山石的结构,不同树木的长相,增加感性的认识。在真山真水的现场,勾勒,速写固然重要,但更需静心观察,抓住特征,默记在心。为此,我利用每年清明扫墓踏青的机会到故乡绍兴去看会稽山水的春色,寻找创作灵感。又于召开休博会时,多次去游湘湖景色写生充满野趣的湖光山色。还去安吉天荒坪、临安等地旅游,感受深山野岭的气韵,总之,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多去接受自然山水,带着问题,用画家的眼光去看山,看水,看树木花草,以充实生活感受。
方法之二,是细读各体山水代表作,从中吸取营养。特别要多品读近现代山水大家名家的作品。多年来,我临过来少,宋至元明清历代大家的山水作品,看了许多名家画展,买来不少画册,但一般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没有专心细读。我特别喜欢李可染大师的画,前段时间我重新研读他的作品,感决他的画,整体感极强,扑面而来的大山,巍巍然壮严肃穆使人产生一种对大自然有敬畏感。他画树,用笔简炼而非常大气。他强调光感和透视,与传统的“三远法”拉开了距离,他的山水画是黑白分明,对比强烈,越黑越亮。那里有什么老、紧、平的影子。品读大师的画,可以得到很深刻的启示,从而改掉自己的毛病。
方法之三,是要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勇于突破老模式,采用一些新的画法。历代大家往往晚年变法,就是因他不满足原来的画法,想另辟新径,另择新法。当前的山水画坛,已是多元化,龙其是一些中青年画家,他们画山水画,不再重复古人的画法,甚至不重复自己的画法,求新,求变,求不与人同。有的泼墨为山,再加勾皴点染;有的大胆用色,抛弃水墨;有的改变视角,不画大山大水,只画庭院林落;有的不分远近层次,爱好平面构成;有的画几何形的白描山水;有的画天地洪荒 上述种种新奇画法,你可以不接受,不效仿,不喜欢,但可以受启发,开眼界。王伯敏教授是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他近年来画的山水,就基本不构线条,以块石为主,这也是一种新的画法。要远离老字,就要多看新的画法。我最近用日本进口的墨膏,画了几幅比较空灵淡雅的山水效果还不错,也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方法之四,是要树立好精品意识。写文章有活即长,无活即短。画画应该要有想法,有感受,有冲动才动手。脑子一片空白,没有创作冲动,坚决不画。要追求好画讲质量、出精品。我画花鸟画,抓往一个题材,有了创作冲动,一遍画不好,画第二遍,第三遍。再不行就放下,过些时间重新再画。通过几次磨炼,就画出精品,我想画山水画也可以采用此法,不能怕麻烦,一遍画不好就丢掉不画了。失败了再来,一定会画出好画。
上述粗浅体会,抛砖引玉,供大家参改。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