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山水画技法解析(10)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1:17:26 来源:网络

        (一)《桃花潭渡口》创作谈
        原画用“净皮”宣纸制作,墨笔设色,清丽典雅,艳而不俗,为宋文治晚年重画昔日写生画稿的典型作品。
        桃花潭为皖南胜境,唐代李白曾在这里留下“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20世纪60年代,宋文治深入生活,师法造化,曾到此写生访问,三十多年以后,宋文治又重画昔日旧稿,但他并不是重复昔日的创作,作画时没有局限于桃花潭固有的自然环境,而是突出以当地最具有典型意义的桃花和明代门楼为主要标志,进行重点描绘,其他景物包括构图都是根据重新创作时的构思,进行主观安排,力求画出新的意境。
        创作中,宋文治对画面经营经过一番精心策划:近处岩边杂树丛生,桃花夹岸,与岸上白墙黑瓦的房屋相映衬,显得分外端庄秀丽;远处山峦重叠,烟雾缭绕,山中淙淙清泉流出,与清澈明净的桃花潭交辉,烘托出画面的动人韵致;渡口停泊的小船和拾阶而上的点景人物,增添了画中的情节,为这片宁静幽深的世外桃源平添了几分活泼的情趣。构图上,作者以传统的深远法处理空间关系,前{氐后高,逐渐将景色推开。画面上山势的主体大致呈“z”形结构,即从近处的岩石、杂树向左上延伸,至潭边向右曲出,坡岸上桃花盛开、房舍栉比,后面的山岗再从右向左上角延伸,表现出皖南山区丘陵延绵逶迤之势。小潭在群山的曲折环抱之中,显得分外安宁而幽雅。
        此画的创作步骤与前面介绍《江南三月》略同,可由近及远先完成墨稿,再点桃花、敷染画面。技法也可参照《江南三月》,但有几处需要加以注意:
        一、树的画法,此图近处的杂树为灌木丛,画时先用中号狼毫笔将笔锋散开,或浓或淡地点叶,注意掌握笔上的水分,不可太干也不可太湿。太干点出的墨迹干燥枯涩,缺乏滋润感,太湿点出的叶没有形,糊成一片。树叶点成之后,再依据树形补枝。枝叶不要点得太满,留出一些透气的空白,敷色以后显得层次丰富,必要处敷染后还可以用色再点,使树形更加饱满。
        二、画桃花时在点红色之前,先在桃树上点一些白色,抑制曙红在生宣纸上的渗透。山间的桃花与太湖边上的桃花画法上略有些不同,山间景色不如太湖边上辽阔,桃花画得太红会显得火气太重,造成画面堵塞和艳俗的感觉,因此红色用得淡一点为好。点完红色之后,还需要再用白色点一点。
        三、用宣纸作画,染水面、云气、天空及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都要将纸打湿,乘湿渲染,不留笔痕,显得自然生动。但应注意,画面打湿以后,需用另一张吸水纸将画面的水分吸去一些,使画纸上水分均匀适中,笔上濡色水分也不要太多,这样染出的画面柔和,不露痕迹,也便于掌握。
        四、渡口的门楼为明代建筑,在此画中作为桃花潭的标志,因此构图上应安排在突出的位置,形象塑造也应比其他建筑更为具体、醒目,显得与众不同。
        五、房屋后面的山岗采用元入画法,可参考前面介绍过的《仿古山水》用笔技巧。敷色以后用较薄的石绿将山头上的树提重—些即可。

      Processed in 0.156(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