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人物头面、手、脚的画法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2:29:07 来源:网络

        写意人物头面、手、脚的画法

        写意人物画中,人的动态和衣服等大面积的笔墨处理,犹如山水画中的山脉和花鸟画中的枝叶一样,主要是取气势和笔墨韵味。真正说到“传神”还在于对头面手脚的刻画。一幅花鸟画如果枝叶画得很好,而花头画得不好就是失败。一幅人物画如果衣服环境都画得不错,就是头手画得差,也不是一幅好画。可以说,在写意人物画中,画衣服环境主要是看画家的笔墨功夫;画头面手脚主要是看画家的造型功夫。在这两种功夫中,塑造形象的功夫是第一位的。

        人物形象有性别、年龄、民族、职业等不同,外部特征也各异,当然画的方法也就有区别。下面仅就一般人的头面、手、脚的结构来谈谈具体的描绘方法。

        1、头的形体及头发

        头的基本形是球形。从侧面看下颔是个椭圆突出部分,五官即生在前面和两侧。按照人们的一般习惯,都把头分为脸面和头颅两部分。脸面为五官生长的部位,头颅为头发生长的部位。脸面和头发大约各占头的一半,正面看主要是脸面,后面看主要是头发。

        在对头形的整体把握上,传统绘画中有用汉字来表示其特点的经验,把正面头形归纳为八种“脸型”:(1)由字形,长表中的上窄下宽;(2)甲字形,下窄上宽;(3)田字形,基本上呈正方形;(4)申字形,中间宽,上下皆窄;(5)用字形,也称风字形,上平上宽;(6)白字形,方形中的上窄下宽;(7)目字形,也称日字形,基本上呈长方形;(8)四字形,也称曰字表,方表略扁。(元代王绎的“相之八格”,无白字形和四字形,有国字形和风字形。其实国字形与目字形或日字形相同,风字形与用字形相同,故未以王绎的“八格”为准)这八种脸型是古人画肖像时掌握头形的基本方法,它是头部外形的平面特征,也即是正面头形的影像。

        头部外形的立体特征是球形。主要由颅骨、额骨、颞骨、颧骨、鼻骨、上颔骨、下颔骨组成。其中除了颔骨可以活动外,其余的骨髂都是固定不动的。了解这些骨髂的组织结构,对我们掌握头部外形的比例和五官部位很重要。眼耳口鼻是头部的窍门通道,也是人物形象刻画的主要部位。

        头部的比例,一般以一只眼的宽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古人总结头部的比例为“三停五眼”,也叫“三停五部”。它是从历代肖像画家总结出来的“滕想法”演变而来的。“滕相法”又是从“相法”中引用来的,如今已不通用,还是以“三停五眼”,比较通俗易懂,它比较科学的度量人物面部比例的方法。

        三停:从额顶发际至眉头为上停;从眉头至鼻底为中停;鼻底至颏底为下停。

        五眼:从左外耳孔至左眼外角为一眼;左眼之长为二眼;从左眼内角至右眼内角为三眼;右眼之长为四眼;从右眼外角至右外耳孔为五眼。

        上面介绍的古人认识头形的基本方法和测量脸面比例的方法,是以成年人为标准的,未到成年的儿童,头颅部分大于脸面部分,故五官显得特别短促额头和头颅显得特别硕大,这是把握儿童头形和面部比例的关键。

        头颅是生长头发的部分,是否留头发则由职业不同和个人爱好而定,但一般人都是留头发的。头发既有保护头颅的的作用,又有审美的作用。古今中外,发型之多样,头饰之丰富是难以统计的。发型如同服饰一样,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有民族、地域和性别的区分。就某一个人而言,发式也反映出个性、情调和身份。所以,画头发是刻画形象的一部分。

        对头发的处理,与对衣服的处理一样,着重在笔墨方面如果刻意追求其表现功能,而忽视笔墨的审美功能,则失去了画头发的主要意义。头发有长与短、黑与白、披散与辫子、头绳与发夹、伸展与卷曲等区别,处理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但总的原则是一致的。就是用笔要根据头形和发式确定“笔路”,大笔触取势、小笔触取质,用笔松动、用墨灵活,笔墨既是造型,也是审美。因此,画头发一定要注重笔墨的艺术表现。

        画头发通常使用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先用焦墨画结构,以见其“笔骨”。然后用浓淡墨泼染,以见其“墨韵”。这种处理方法有笔墨的苍润效果,也比较容易掌握;二是直接用浓淡墨画头发,由浓到淡,枯湿相破,虚实并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效果生动自然,但不易掌握。对发辫的处理,可根据其编织结构,由浓到淡交叉用笔,一气呵成。对较薄的长短发,可用干沙笔处理。特别是光头刚长的的浅发,以干沙笔皴擦较为适宜。

        各类发型除有的配戴饰品外,也有扎以巾带或戴帽子的。画头巾和帽子可以说是既见头又见发,所以要从整体来考虑三者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只画某一部分。

        总之,对头形的整体把握和对头发的处理是画好头面的一个重要部分。

        下面具体谈脸面五官的画法。

        眉、眼

        眼睛是人物传神的最重要部分。传神之紧要前面已经论述了,自古把人物肖像称为传神、传真。神由何处传出?顾恺之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如果不是把眼睛看作传神的唯一标准,那么,顾氏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历来称顾恺之为传神高手,却被谢赫列为三品画家,可见眼睛不是传神的唯一依据。但是,眼睛是传神的重要部分。情从心生神从眼出,眼神是无声的情感语言。所以凡画人物都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对眼神的刻画上,为求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性格神情。

        眼睛从大结构分,它由上眼睑和眼球两部分组成。眼睑分上眼睑和下眼睑,上下眼睑包住眼球。上眼睑宽,包住眼球的三分之二,活动范围较大;下眼睑窄,活动范围较小,上下眼睑均生有睫毛,有保护眼球和美感的作用。女性为了增强美感,有的还戴长而密的假睫毛。眼球由眼白和眼珠两部分组成,眼白的左右两边为内外眼角,内眼角有泪腺,也是传神的部分,刻画须十分留意。眼珠内的瞳孔是视力的照像镜头,可根据光线强弱而放大缩小。眼球的活动范围很大,可上下左右旋传,与上下眼睑开闭相配合而传达出多种神情。

        画眼睛的神情,笔墨组合很重要。由于光线一般由上前方来,所以画上眼睑用线要粗重一些,接近眼珠部分更要浓黑一些,以表现出上眼睑的厚度和睫毛的阴影。侧面可略画几笔睫毛,尖端虚根部实,左右眼角可用细线双勾,皴擦淡墨,用笔宜松动灵活。画下眼睑不能用粗重的线,也不宜一笔画通,以断续干淡之线作虚处理,接近眼珠处最好不画,则更能显出眼珠的灵动感觉,至于画下眼睑的阴影,就要更虚淡了,以若有若无之干沙笔处理为宜,画上下眼睑线的转折,不能纯粹理解成简单的弧线,它随眼珠的转动而发生变化。用笔造型要“宁方勿圆”,弧线中有方的感觉。

        眼珠是传神的关键部分,它有男女之别、老幼之分。有的眼珠显得大,有的显得小;有的深,有的浅;有的晶莹透明的虹膜,有蓝黑、有赭黑。整个眼球外面都由一层薄膜盖住,看上去有光亮感觉,特别是眼珠更富有透明感。在外光的作用下,常出现一两点高光。由于眼珠转动的方位变化和光源的角度变化高光的位置也随之变化,有时出现两点高光,有时出现一点高光和一点反光,有时没有高光只有反光。所以画眼珠的方法实际上就成为留高光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1)用浓焦墨画出一个“工”字形左右和下方用干枯墨勾线,再视折光强弱用干笔擦出虹膜部分。这样就会出现“工”字两旁成高光,下边成反光的效果;(2)用浓焦墨画出一个“C”字形或“2”字形的形状,其余部分用勾擦方法处理,这样“C”字形或“2”字形未封口的一边便形成一条横形的高光;(3)用浓焦墨画出一个不同方向的大“,”点,其余部分也用勾擦方法处理,将“,”点的转弯处留成高光,这种高光的面积很小,但也很有神。上述三咱画眼珠的处理方法,贵在笔法灵活,不能勾成一个死框框,也不能擦得一片死黑,要富有空灵感觉。

        眼睑和眼珠的处理是一个整体,画眼睑和眼珠也就是画眼白。上面谈的用浓焦墨画眼睑和眼珠,只是作为骨架处理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淡墨染,染淡墨要湿润,上眼睑和眼角的阴影以及眼珠除高光以外的部分,都可用淡墨染。同样,染淡墨也要注意虚实处理。

        根据上面画眼睛的处理原理,也可直接用浓淡粗细来确定用墨。浓粗之眉,用焦浓墨,淡细之眉,用干淡之墨。用笔时,眉头宜侧锋实起虚收,眉梢及眉弓突出处,用干沙笔横擦,处理宜虚。画白眉则用淡墨侧锋勾出,接近眼框处可略施淡墨烘染。幼儿之眉呈若有若无样子,用墨则极淡。

        画眉毛时,要同时处理眉间和眼框的交接处,可用淡墨擦染。画眼睛时,亦要同时处理眼框的阴影和老人的眼角鱼尾纹,用笔宜虚,用墨宜淡。

        对眼神的刻画,还要注重眼睛周围肌肉皱纹的变化,这样部分的肌肉皱纹与眉间、脸颊、嘴角等处的肌肉变化相呼应,形成特定的思想表情。或沉思、或愤怒、或大笑、或大哭、这些表情的内在联系和外部特征,都不是某一部分的变化引起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综合反映。

        3、嘴、胡须

        嘴是五官中活动范围最大的部分,表情也最为丰富。从解剖结构上分析,田轮匝肌和咬肌配合,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口形变化或紧闭或张开,都会在外形上显示出某些微妙的变化,从而形成许多复杂的表情。

        画侧面闭合的嘴,人中一笔稍细起笔由内向外竖下,收笔向外斜出;转入唇时起笔不要与人中一笔相连,圆转向内斜下,笔线略粗;转入口缝线时,唇中和唇侧用笔要有起伏变化,不要简单一笔横描了事,与人中用笔相似,笔线较短;转入颏唇沟时,与上一笔也不要相连,起笔圆转横行,再圆转向外斜出虚收。勾勒上面几笔时,以浓墨为宜,至于上唇和下唇侧边,用笔要虚,用墨要淡,上嘴唇用线要和嘴角相连,下嘴唇用线两头宜虚,不要与唇中或口角相接。嘴唇上的小皱纹,可略施皴擦,主要用在唇中部分。

        画正面闭合的嘴 ,用笔用墨方法与侧面画法略似。主要在于要把口缝线的唇中和口角处理好。口角用笔宜重,口缝线以三四笔完成为宜,粗细浓淡要根据嘴唇的结构转折和光线变化而定。上唇线左右两笔与嘴口连接,人中处的转折用两笔点成,以上四笔均不要相连,避免死板,下唇可用两笔完成,用墨宜淡。上唇凸出部分和下唇凹陷部分,可用淡墨点皴,嘴角用淡墨皴擦。颏唇沟用淡墨侧锋画出,以两笔完成为宜。

        画口颖线要掌握这样一个原则,嘴闭合愈紧,用线愈细。闭合愈松,用线愈粗,表现嘴唇皱纹,用笔要虚疏灵活,不要画得太死。

        张开的嘴,一般是笑的表情多,而且牙齿多显露于外。上唇用笔与画闭合嘴用笔相同;下唇用笔有内缘和外缘之别。内缘线宜浓而细,外缘线宜淡而粗,方可体现出厚薄虚实关系。画张开的嘴,主要是对牙齿处理。有露上齿的,有上下齿皆露的,有只露齿尖的,有连牙龈都露出的。画牙齿不要画得每颗都清清楚楚,要注重整体感。牙尖的三角形缺口可虚虚实实地勾出,牙距之间的线只需淡墨画一二笔就行了。不要太清楚或每颗都画出,牙龈的处理就要更模糊些,牙齿越接近嘴角处越要处理模糊,墨色略重,以便画出阴影的深度。

        画上下都露出的牙齿,主要在于处理好上下两排牙齿的虚实关系和中间的阴影。上齿略清楚些,下齿略模糊些,中间的阴影不要画成一片黑墨,要有虚实变化,方能表现出牙齿与口腔的空间感。

        画嘴除上述处理方法外,也可只画口缝线和张开嘴的外形结构线,而不勾画上下唇的轮廓,最后直接由颜色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多适于嘴唇不太明显的女性和幼儿。

        在画嘴的整体笔墨处理上,要注意上下唇、上下牙齿及口腔的前后空间关系和虚实浓淡层次的变化。在表情处理上,要注意口缝线和嘴角的微妙变化,一种特定的内在表情往往只在用笔的细小转折上。

        胡须是男性的特征,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风度和气质。在中国古代肖像画中,留胡须是很普遍的。现代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大白胡须、文学家鲁尼龙袜的一字胡须,都是很富有个性特点的。因此,凡是画有胡须的人物,对胡须的处理一定要认真对待,千万不能草率了事。

        胡须一般是指两个概念:嘴上及嘴角处的是胡,下颏及下颔处的叫须。但平时都通称为胡须。因生长处不同,胡须的名称也不相同,有的叫络缌胡,有的叫三须胡,因留的部位不同有的叫人丹胡,有的叫山羊胡等等。

        胡须的形状有长短、黑白、厚薄、伸展与卷曲之分,处理手法也各不相同。画黑胡须,要掌握干沙焦浓的笔墨要领。无干沙之笔即无蓬松之感觉,无焦浓之墨则无苍润效果,用笔以侧锋作虚处理,间以皴擦。

        画浅淡胡须,先以淡墨皴擦,然后略加渲染即可,这样处理有既苍且润的效果。有的刚剃过的胡须,可直接用淡墨几笔画成。

        画白胡须或灰白胡须,用干沙淡墨或浓墨处理为宜,主要是画胡须的外结构,来衬托白色或灰色。接近肌肉处,可用少许淡墨渲染,以便有一个中间层次,而不至于转折太生硬。

        用写意的方法画浓而密的胡须较容易,画淡而疏的胡须较难。另外,画胡须尤其要注意对胡须根部的处理一定要虚,不然容易产生是戴上去的假胡须的效果。

        4鼻、耳

        鼻与耻是五官中唯一不变动或少变动的部分,比如鼻了少许有些变动也是面颊肌肉或口轮匝肌引起的伸缩变化。

        鼻子的形状多种多样,的的如鹰钩、有的若悬胆;有的长、有的短;有的鼻孔外露、有的鼻梁凹陷。但其表现方法却大致一样。

        画鼻梁、鼻头的轮廓宜用中锋,这是凸起的部分,中锋用笔造型坚实肯定。鼻梁与鼻翼交接处及鼻翼两侧,则宜用侧锋。这凹下的斜面部分,侧锋用笔比较虚,比较模糊。鼻底和鼻孔用线宜粗,以表现凹下去的阴影部分。

        鼻子虽然不活动或少活动,但在脸面上的透视变化却很大。造型稍有不准,鼻翼则不对称,特别是正面的鼻子,鼻梁、鼻头均不见轮廓线,非淡墨则侧锋或干沙笔皴擦而不能技尽其功。其具体画法是:浓墨中锋用笔勾出鼻孔,淡墨侧锋用笔勾出鼻翼。再用淡墨侧锋皴出鼻梁根部两侧斜面和鼻翼与鼻头交接的斜面,然后用淡墨干沙笔擦出鼻梁两侧的斜面和鼻头的底面。在作上述笔墨处理的时候,用笔宜虚,用墨宜活,一笔下去墨色要富有变化。这样才能表现出无轮廓线的体面衔接的柔转折。

        耳朵虽然不动,但结构复杂,转折起伏特别多,透视变化特别大。耳朵也是面部五官中唯一不富有表情的部分,尽管人们常以面红耳赤来表述其情感功能,但在画幅上却很难让人感觉得到。从生理结构学的角度讲,耳形是个胎儿的幼体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为了引起视觉的注意,常在耳垂上装饰各种饰物;中亚地区一些民族还有在鼻翼上装饰饰物的。在中国的相法和佛教中,耳垂长大被看作是福寿的象征,不少道释人物画,把两耳夸张到垂肩的程度,由此可见,对耳朵的表现也不可小视。

        画外耳轮用笔以中锋为主,转折略方,分成几小段完成,不宜一笔勾通。耳根上方起笔略粗,外耳轮和线略细,转入耳垂用线又略粗;画耳屏也宜中锋作实处理;画耳轮两侧宜用侧锋重墨,外耳轮内侧的三角窝也宜用重墨;其余部分用淡墨皴擦,处理宜虚,耳窝部分的深暗处,不宜画得太黑,要注意同耳屏的对比关系,才能画出它的空间距离。总之,画耳朵只要按结构去处理笔墨的虚实、轻重、方圆、干湿、粗细等对比关系,就能画出耳朵的复杂起伏而富有整体感觉的效果来。

        耳的透视变化随头的转向而变化。俯、仰、正、侧、背,同同的透视角度,构也随之变化,要多观察记忆,画时才能心中有数。

        上面谈了头面各部分的画法,而作为头像,它是一个整体,画的时候也不是孤立的只画某一部分,而是要整体观察,整体表现。性格神情是整体表现传达出来的,而不是某一部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神表是重要的,但更难能可贵的是要表现一个人的品质。这一点要靠长期实践才能达到。

        5 手、脚

        手是指腕、掌、指三个部分。画手实际上是画骨,只要你对腕骨、掌骨、指骨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掌握了,画好手也就不难了。

        我们从解剖结构知道腕帅八块小骨组成,掌由五根弓形骨组成,手指除拇指是两节小骨以外,其余四指均由三节小骨组成,而且逐节递短。手的肌肉主要生长在正面,背面多为筋骨。所以手指的弯曲主要是正面的肌肉收缩运动的作用。手指伸展则主要是背面肌腱的弹力作用。手掌的开合则主要是掌心两侧的拇指球与上指球隆起的肌肉运动的作用。由此看画手的背面主要是画骨骼和肌腱,画手的正面主是画肌肉。故画手背多用直线,画手掌多用圆线。这种表现规律在古代人物画中已经程式化了,尤以壁画中的道释人物最为显著。

        手的结构运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手的形状姿式的多样性;手势的多样性又决定了手的表情的丰富性。故有人把手比作“第二张脸。”在文艺作品中,手势中无声的语言。几乎各种各样的思想感情,都可能通过手势表达出来。简单明显的如拳头、拇指上翘、食指伸直,或愤怒,或夸奖、或指责,一看便懂。细微复杂的如沉思状态中的手指,专注而吃力的书写手指,都有很多细微的变化,所以画好一只手,与画好一张脸面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画手的外形结构,多用中锋,线段宜短,注意粗细的节奏变化。画手的内结构,多用侧锋,淡墨皴擦,每一指的掌背关节和第一节的关节处,尤其要着意刻画。手掌弯曲处,结构明显突出,要画得坚实肯定;伸展时皱纹明显,但又不要画得太琐碎。

        在一般情况下,女性的手比男性的手丰满,故画男性的手,用笔多方;画女性的手,用笔多圆。特别是幼儿的手,关节转折不太明显,用笔要以圆曲为主;画老人的手,用笔要以方直为主,但用笔圆曲又不能画丰橡皮手,用笔方直也不能画得像枯柴枝的手。总之画手多用短线,皴擦不宜太多,注意笔墨的虚实节奏。

        画手掌除拇指球和小指球结构明显,用笔要以圆曲为主;画老人的手,用笔要以方直为主,但用笔圆曲又不能画成橡皮手,用笔方直也不能画得像枯柴枝的手。总之画手多用短线,皴擦不宜太多,注意笔墨的虚实节奏。

        画手掌除拇指球和小指球结构明显外,掌心的折纹也不可忽视,一般都呈现出“M”形的折纹。画手背除前臂肌肉的肌腱通过腕部伸向各指,有明显特征外,对静脉血管的刻画也不可放过,尤其是画老人的手背,刻画得好,很富有个性特征。

        初学画手常常忽略对手腕的表现,腕是手掌与前臂的连接桥梁。要塑造出生动有力的手势,必须注意对腕部的刻画,画正面要注意由拇指球和小拇指形成的手掌底部的弧线转折。画背面要注意由尺骨头形成的外形凸起部分。画侧画手腕,上部呈一块小平面,下部由掌底和前臂形成一段交叉线,如果忽略这些转折,画出的手看上去就无手腕的结构。

        脚在人物画中没有手的表情丰富,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却又很富有艺术语言。比如一双脚尖戏水的儿童脚,多么富有生活情趣。又如一双脚趾紧扣石头的纤夫脚,又多么富有力量的象征。因此,画好脚同样十分重要。

        脚的骨骼结构跗、跖、趾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在外形上分别形成脚后跟、脚背、脚掌、脚趾。但在表现脚时,往往是把小腿的胫骨和腓内形成的内外踝联系在一起。

        脚步的骨髂结构决定了脚的外形结构。脚的外侧薄平,后侧圆厚。纵弓:后端高于前端。横弓:内侧高、外侧低;内侧凹,外侧着地。从正面观察脚:内踝高、外踝低;内侧线较垂直,外侧线向外倾斜;脚背成斜面、内高外低;大脚趾跟部粗大,向内侧突出;以中趾为中心左右各趾向中趾倾向。从内外侧观察脚:内侧底面有较大弓形弯曲,外侧底线平直、而小趾基部另成一块体积;脚跟后突;内踝呈方形,外踝似蛇头。在一般情况下,大脚趾较平展,其余四趾弯曲成弓形。

        了解脚的形体是用笔用墨的基础。画侧面脚要把小腿与脚连接的跗骨结构表现出来,它相当于画手的腕部。脚背的弓形要用中锋浓墨线勾出,其余脚趾、脚底、脚跟用线粗细要注意节奏,线段宜短。画踝骨及脚背坡面时,可用侧锋擦出。有明显皱纹或阴影处,可略加皴染。正面脚、脚趾和踝部要用中锋浓墨线画得肯定坚实,脚背两侧及脚背隆起部分用侧锋皴擦,用笔宜虚。

        画脚要注意男女的区别,一般男性的脚骨髂明显,结构突出,用笔宜方,可用皴擦;女性脚多浑圆,结构不明显用笔宜圆,不用或少用皴擦。画幼儿的脚,用勾梁的方法为宜。

        画穿鞋的脚,要注意左右的区别,鞋子是根据脚形做的,但又不完全一样,脚在鞋中有虚实,如大脚趾和小脚趾基部的内外侧,脚跟这些部位是实处,要画得肯定。其余部位多为虚处,则主要是画出鞋形。

        上面介绍的头面、手、脚画法,是从理解内部结构的角度出发,来确定外形的描绘方法,是最基本方法。但是,作为一幅人物画来考虑,这些部位的画法要与整体笔墨处理相一致,不要认为重刻画就不要重表现,应该注重整体协调,和谐统一。

      Processed in 0.151(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