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 坡石、水口、苔草画法
在自然界里,花木禽鱼和坡石水口苔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坡石水口苔草是花鸟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表现它们的方法是花鸟画家的基本功。花鸟画中加添坡石水口苔草,有利于环境、气氛、意境的描写,有利于辅助构图的多样变化和画面层次、空间感觉的处理,从而增加画面的现实意趣。
坡石一般说来,写意花鸟画里对坡石水口苔草的处理不同于山水画。花鸟画中花鸟是主体,坡石水口苔草处于辅佐地位。花鸟画多取近景,坡石的画法不能像山水画那样细细地皴描。花鸟画中运用坡石水口苔草的地方很多,但必须服从画面主题和中心内容的需要。
花鸟画里画坡石水口,分皴擦、勾斫、没骨、渲染、白描等几种方法,无论用哪种方法,用笔必须转折劲挺、简练有力,不能画成山水画中的坡石。画石要注意适当净化,减少皴法折皱,不能用笔太多,皴擦过繁,须从整幅构图着眼,突出主物着想,构图要依据主体方向,分别以庄正、欹斜取势。
画石应注意聚散相间,有大有小,大中间小,大石伴小石,庶能自成体系,以免画面零散、充塞,有碍主体。画石的轮廓忌圆、平、多尖角。圆石要有棱角,方石要有层纹。石分面、肩、足、腹。画石用重笔勾出面,虚白为阳,山坳实染为阴。着苔应相地,勾斫分疏密,劈而不皴,烘染有法;皴而不染,知勾劈之意全。大石皴上不皴下,以示虚实;小石丛聚坡脚,可不皴擦,仅成轮廓。石根底边宜平直,或虚下出纸,才有着落。长坡石宜用渴笔作界,乱石应先以淡墨作廓,然后再以深墨破骨。水边聚石要接近坡岸;奇石、石笋要有根柢。画方折带、平折带要繁中孕简,大面间小面,左右综错。花间置石,必须整体玲珑,忌用笔零碎,有砌叠痕。
画坡石要符合自然真实,画悬崖或自上而下,垂如钟乳,或立壁千仞,所谓“奔雷坠石”,必须千钧之势。画沙碛坡脚应与碎石相连,大小攒聚,相互依补。画坡脚或临岸浸水,拖沙带石,或与石相连,坡掩石根。画石根或傍沙迹,波纹荡荡,或依立壁。处理地坡要注意高低倾斜,务必与花鸟位置调谐,才能稳定成为一体。立石用笔须活,攒苔或圆或方,必中窍,要虚实相生,前后分明。卧石每用于花鸟坡脚,花繁石简,宾主揖让,左右分重轻,浓淡定主辅。
太湖石在花鸟画中用处很大,但在写意花鸟画中则不同工笔花鸟画那样处理得细致。画湖石勾线布廓务求简明,要求穴窍玲珑,庄整而有变化。瘦、皱、透、漏为石之质美,但亦不能过于在这上面下工夫,应注意画面的通体效果。画太湖石用笔宜渴。
花鸟画中坡石位置不应透视过远,远则花和鸟无从装置,使主体失去倚傍。坡石皴法须遵循整幅表现形势的统一,斟酌选用披麻皴或斧劈皴,或白描或没骨。用墨分量要以主体需要为准,可用淡墨或没骨法画石,又可补以浓墨之石,均视主体需要而定。总之,画坡石要求瘦劲生动而有活力,要注意用笔用墨,表现出石之质感和立体感,始能毕真。
水口与花鸟的关系甚为紧密,自然中花树多倚水口泉溜,掩映扶疏成趣。画水口应注意泉脉水源,每与山石前后映带。从坡石、平沙中潺 流出,则成涓涓细流,或从断岸、峡石中流出,则水势急湍。取远峰悬瀑,须以白云或花树掩映其腰,以见远意。如画高崖水口,则须倚山直下,具 崖转石之险。水势奔腾,必见跳波。平坡山泉,可用波纹二、三重,然后画平水纹。画水纹用笔宜灵活,切忌板滞,水纹不宜太乱,应连贯而有条理,保持一定韵律,方为活水。也可只画水口,不画水纹,须视主题主物而定。
苔草与水口不可分割,水口处往往丛生苔草,用苔草掩映水口可见距离深度,并增强现实情趣。自然中有水流处,苔草必丰茂,也是现实规律。
元代画家王叔明在山水中喜用渴苔,吴仲圭喜用攒苔,皆从山水画矾头变化而来。在表现写意花鸟画时,点苔可斟酌其法。点苔用笔或竖或横,或斜或直,要有顺序,要统一,不能横竖乱杂,颠倒互见。点苔更要根据画面需要,如不需要,即可不点,不是幅幅都要点苔。画坡石轮廓皴法劲整不乱,浓淡分明,就不需要苔点;如坡石有败笔处,可斟酌利用苔点来补救。不能无目的地乱点,致使苔点不能入石,卒至满幅癞疥,触目生厌,反伤画局。
古人说:“今人画不成观,必须丛点,不免生媸女添痂之诮。”要之点苔应有作用,须根据一定需要,有一定形式,一定地点,才能衬托精神。古人把点苔比作画人物的点睛,若点苔不好,便一败涂地。
点苔位置须慎审,在石上多生于石缝及 岩之阴暗部分,在树干则多生于老干背面。点苔时须详审位置,慎重着笔,凝神静气,推理所应加苔点的部位。苔点更有破墨效果,浓处淡点,淡处浓点,遇有长皴,则放过不点,致成缀珠形式。点苔不应过多过密,在树干应避免对称排比。岩脚山缝者宜浓,石面石,肤者宜淡,更不能周点山石边沿,如堆积鼠粪,反失原意。总之,点苔恰到好处,可增加坡石的苍厚和层次,着重处连点三五点,便能提起画幅精神,如美女簪花,倍增妍丽。
长苔宜用秃笔,中锋直闯,用侧笔则出纤弱效果,不好掌握,无论点苔用扁点、圆点、横点、竖点、单点、复点,三、五、七点,用笔宜活宜俏利,更要注意厚重,不然就不能长入石骨。点苔时要求攒聚有情,聚散得势,若手法纯熟,即可出笔轻快活泼,疾迟应手,大小相间,于有意无意中一气呵成。胸中须默记古人法度,但落笔时又不能为前人规矩所范囿,功夫到精熟时,自得从空垂下之妙。点苔时着笔应有准、有序、有力,忌轻浮、飘忽、散漫,疏密得宜,则如天然妆成。有时需点大湿点,在荷塘浅水间,竹根沙碛处多用之。蘸墨直闯,听其自然洇漫,以得浑厚圆润之趣。
画草须分别山草、水草,山草硬壮而钝,水草细软而长。草可因风向左右摇摆,画时须注意动势,草的欹斜应与花木主体的取势统一。丛草多排生,间有交叉,才见风致。但交叉不可过多过乱,忌编席、织篱。
随着季节的不同,画草时又要注意它的色彩及造型的变化。草的种类约可分为春草、茂草、霜草、枯草、长草、卧草、遮根悬崖草等等。表现方法有墨笔、色笔、双勾、白描、勾填、勾勒、率勾诸法。
水草中的水柳、蓼和 等,可属于花卉范畴,其它还有萍草、荇草、蒲草和芦苇。萍三叶丛生,浮于水面,荇草形状不一,皆可用于画荷花、水浮莲时填补空白。蒲苇叶长,用于荷塘构图,或与芙蓉花等组成画面。我画长叶水草,喜用套墨画法,可增加画面深度、重量和墨气。主体花鸟完成后,如色阶太均匀,可酌用套墨法补画浓墨长草,以壮精神。这与一般花鸟画中添补一两枝深墨竹枝有同样作用。又有狗尾草、马牙草,可酌用赭黄及浓淡墨画,车前草花穗可勾填,叶可用色点,棘、杞等可用浓墨。
坡石水口苔草赋彩之法,以淡远郁润为工。一般画坡石有赭黄、赭绿、赭墨、三绿、浅赭、淡花青、淡墨诸法。石可先赋淡彩,如淡草绿、淡黄绿,再施三绿,或以淡赭染成,再以色罩苔点。点墨苔可用花青、汁绿、赭石罩点。若在太湖石上点浓墨苔,可斟酌用三青或三绿套点,点时须留出墨点外廓。
捉笔点苔,须随时掌握笔上所含色量和水分。生纸吸水,熟纸不吸水,久久水分才干。画矾纸时应在笔上大量储水,干后才能取得中间色淡、周边色深的立体效果。如不能处理水分,则点不圆润,枯涩不入纸素。
渲染宜用大笔勾刷,画出石面受光部分,不宜反复涂染,要一笔刷过,便见风趣。石面赋色不应重复,敷染亦不能过厚过浓,重笔则色彩滞浊,色厚则失去墨彩。三绿、淡青略施石面,近坡脚处淡润赭石,即鲜润灵活,光彩自现。
四时气候不同,赋彩变化多端,务求对主体花鸟起衬托作用。
画雪石仅画石廓,可约略勾廓点苔,以表现山石为雪所没的意趣。勾骨点苔时要运以疏率之笔,石廓似有似无,要于不经意处见风神,始得荒寒意境。古人有用小弓弹粉画雪的,又有以白粉淡染石面而旁处敷染赭石或淡墨之法,亦可衬出沙际石畔的雪意。
点苔用渴笔苍厚,用湿笔郁润,可套罩淡彩,又可于浓墨苔点上套点石青石绿。昔石涛善于点苔,但他那是山水画中的苔点。近人在花鸟画中又喜用所谓菊花苔者,如清人高凤翰有之,点后要套绿色,但往往出现不良效果。
画坡石水口苔草,亦应深入现实作具体观察研究,并随时用速写记录,以供创作时参考。若不能取材于现实,则难得自然之趣。昔年予每至大山实习时,即随时在写生花鸟之余,认真观察花和鸟的生活环境,随笔速写,加以记录。1962年夏率学子趋黄山实习,一次在下后山时,由莲花峰直下三千级至丞相原,沿路山深林密,雾气蓊郁,岩崖幽暗,杂树丛生。其树木交织处,老干轮 偃蹇,如卧虎虬龙。树下苔封藓绣,青紫交错,翠绿蟠驳,苔和藓分界极为显明。每遇乱石、水口、瀑布、山泉,则驻足写生,心识手记,此行所得,成绩极大。
综观坡石水口苔草,于花鸟画表现中极有作用,它既可填补画面空白,掩映花枝,以加强构图的繁复和景物的深度,增强空间距离感觉,又可增加花树自然环境氛围,表现季节特征以及花和鸟的生长生活规律。恰当地添画坡石水口苔草,是增强现实气息的重要手段,用它衬托花树,联系环境,从而使主体更加典型,风貌更加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