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画新语言的思索

        作者:核实中..2010-01-12 14:49:41 来源:网络

        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发展到几千年后的今天却远不及泊来品油画风光,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画家选择油画、装置、观念等新的艺术形式,似乎国画真要没落了。我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种的,一方面是西方艺术在西方强大的经济推动下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也与中国画语言多年没有创新突破有关。

        艺术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创新,艺术生命的魅力也在于此。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在到今天各种流派的产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的语言演变史,而中国画家从魏晋立下风范后到唐、宋、元、明、清的一路下来虽然也有些改变但总不敢大变。深究起来我想这也许与中国人的历史与性格有关。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在皇权一统的束缚下文化思想没有太大的自由度,掌管封建珍惜礼教的文化主管们往往谨小慎微上行下效,偶有苏轼、米芾这样的“尚意”文人也不甘脱离主流,无法做到艺术家所需要的人格自由。因此中国画的因年相承千年一面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到了近代由于中国的开放西学东进绘画思想开始有了改变的端倪。留学西方的画家开始影响一代中国画,尽管以齐白石、黄宾虹为代表的传统画家依然受到尊敬,但潘多拉的盒子毕竟打开了,当汽车、电影、时装这些西方的发明传到了中国大众的生活中后,艺术审美的眼光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转向欣赏西方绘画,这于传统国画而言是一种无奈,但于思想进化而言又是无法阻拦。

        近观国人学习西方绘画的历史,以徐悲鸿先生为代表影响最大,他画油画,是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同时在国画改良上提出了“中西结合”的观点,同样运用现实主义的技法造型。这种方法影响了一代国画家,目前仍然运用于国内各大美院的教学中。另一种是以林风眠为代表,其作品借鉴了构成主义、野兽派、纳比派等思想的影响,而上述流派都是在反现实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他们的特点是打破以往对空间和真实的表现。纳比派代表人物德尼断言:“所谓绘画,无非是二元的平面。”与其忠实地再现自然,不如直接地考虑画面的构成。林先生学习的是西方发展后的艺术,应该更加具有进步意义。

        今天进入信息时代,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倘若马可波罗在世可以一夜到达中国,玄奘活着通过互联网可以一分钟之内找到他要的文字。世界联系越来越紧,信息不管产生于哪个角落都会被共享,在艺术领域也不例外。中国画要想在这个信息通畅的时代里吸引更多的眼球,语言问题仍然是继续需要研究的问题。

        中国画是在“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指导下产生的,却又在儒家思想严格的传播方式中模式化,临摹前人是学习的准则,所以今天一味摹古的依然大有人在。虽然借鉴前人是学习的一门途径,但对一草一木的画法都去遵守就是画地为牢了。这只能使中国画回到老路上去。我欣赏“一画之法、无法之法”的提法,中国画强调“计白当黑”对黑与白的处理很讲究,而西方印象派对色彩的探索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借鉴过来可以弥补我们在色彩方面的弱点。同时西方绘画对形式的研究成果也很多,借鉴过来改进我们千年不变的形体特征,免得让西方人误以为我们还生活在长袖大袍的时代里。

        总之,在东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今天,在不失去我们传统材料的前提下任何语言形式都是可以尝试的,我们的作品不仅东方人喜欢西方人也能喜欢才意味着有了发展。

      Processed in 0.162(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