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见闻志》

        作者:核实中..2009-11-06 10:49:59 来源:网络

        《图画见闻志》

        宋·郭若虚



          余大父司徒公,虽贵仕,而喜廉退恬养。自公之暇,唯以诗书琴画为适。时与丁晋公、马正惠蓄画均(校,汲古阁津逮秘书本——以下简称汲本——作“蓄书画均”),故画府称富焉。先君少列,躬蹈懿节,鉴别精明,珍藏罔坠,欲养不逮,临言感咽。后因诸族人间取分玩,缄縢罕严,日居月诸,渐成沦弃。贱子虽甚不肖,然于二世之好,敢不钦藏。嗟乎!逮至弱年,流散无几。近岁方购寻遗失,或于亲戚间以他玩交酬,凡得十余卷,皆传世之宝。每宴坐虚庭,高悬素壁,终日幽对,愉愉然不知天地之大、万物之繁。况乎惊宠辱于势利之场,料得丧于奔驰之域者哉!复遇朋游覯止,亦出名踪柬论,得以资深铨较,由之广博。虽不与(校,“深”下元抄本“铨”作“铃”,“较”下“与”上。元抄来作“旧史导”并空三字。此均依汲本改)戴谢并生,愚窃慕焉。又好与当世名士甄明体法,讲练精微,益所见闻,当从实录。昔唐张彦远(字爱宾)尝著《历代名画记》,其间自黄帝时史皇而下总括画人姓名。绝笔于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应以会昌为是)元年。厥后撰集者率多相乱,事既重叠,文亦繁衍。今考诸传记,参较得失,续自永昌(校,各本均作永昌,应以会昌为是)元年,后历五季,通至本朝熙宁七年,名人艺士,编而次之。其有画迹尚晦于时、声闻未喧于众者,更俟将来。亦尝览诸家画记,多陈品第。今之作者,各有所长。或少也嫩而老也壮,或始也勤而终也怠,今则不复定品。唯笔其可纪之能、可谈之事,暨诸家画说。略而未至者,继以传记中述画故事并本朝事迹采摭编次,厘为六卷。目之曰《图画见闻志》。后之博雅君子,或加点窜,将可取于万一。郭若虚序。


        卷一

          叙诸家文字

          自古及近代纪评画笔,文字非一,难悉具载,聊以其所见闻,篇目次之。凡三十家。
         
          《名画集》(南齐高帝撰)
         
          《古画品录》(谢赫撰)
         
          《装马谱》(毛惠远撰)
         
          《昭公录》(梁武帝撰)
         
          《僧繇录》(亡名氏)
         
          《画说文》(亡名氏)
         
          《述画记》(后魏孙畅之撰)
         
          《续画品录》(陈姚最撰)
         
          《后画品录》(唐沙门彦悰撰)
         
          《画断》(张怀瓘撰)
         
          《名画猎精录》(亡名氏)
         
          《后画品录》(李嗣真撰)
         
          《杂色骏骑录》(韩干撰)
         
          《绘境》(张璪撰)
         
          《画评》(顾况撰)
         
          《续画评》(刘整撰)
         
          《公私画录》(裴孝源撰)
         
          《画拾遗录》(窦蒙撰)
         
          《画山水录》(吴恬撰。一名玢校,汲本玢作“玢”)
         
          《唐朝名画录》(朱景玄撰)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撰)
         
          《画山水诀》(荆浩撰一名洪谷子)
         
          《梁朝画目》(亡名氏)
         
          《广画新集》(蜀沙门仁显撰)
         
          《益州画录》(辛显撰)
         
          《江南画录》(亡名氏)
         
          《江南画录拾遗》(徐铉撰)
         
          《广梁朝画目》(皇朝胡峤撰)
         
          《总画集》(黄休复撰)
         
          《本朝画评》(刘道醇纂符嘉应撰)
         
          叙国朝求访

          画之源流,诸家备载。爰自唐季兵难,五朝乱离,图画之好,乍存乍失。逮我宋上符天命,下顺人心。肇建皇基,肃清六合。沃野讴歌之际,复见尧风;坐客间宴之余,兼穷绘事。太宗皇帝,钦明浚哲,富艺多才。时方诸伪归真,四荒重译,万机丰暇,屡购珍奇。太平兴国间,诏天下郡县搜访前哲墨迹图画。先是荆湖转运使得汉张芝草书、唐韩干马二本以献之,韶州得张九龄画像并文集九卷表进;后之继者,难可胜纪。又敕待诏高文进、黄居采,搜访民间图画。端拱元年,以崇文院之中堂置秘阁,命吏部侍郎李至兼秘书监,点检供御图书。选三馆正本书万卷,实之秘监以进御。退余藏于阁内,又从中降图画并前贤墨迹数千轴以藏之。淳化中阁成,上飞白书额,亲幸,召近臣纵观图籍,赐宴。又以供奉僧元霭所写《御容》二轴,藏于阁。又有天章、龙图、宝文三阁。后苑有图书库,皆藏贮图书之府。秘阁每岁因暑伏曝{艹熭},近侍暨馆阁诸公张筵纵观。图典之盛,无替天禄石渠妙楷宝迹矣。
         
          叙自古规鉴

          《易》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又曰“象也者。像此者也”尝考前贤画论,首称像人,不独神气骨法衣纹向背为难。盖古人必以圣贤形像、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故鲁殿纪兴废之事,麟阁会勋业之臣,迹旷代之幽潜,托无穷之炳焕。昔汉孝武帝欲以钩弋赵婕妤少子为嗣,命大臣辅之。惟霍光任重大,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孝成帝游于后庭,欲以班婕妤同辇载。婕妤辞曰:“观古图画。圣贤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幸。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上善其言而止。太后闻之喜曰:“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又尝设宴饮之会,赵、李诸侍中皆引满举白,谈笑大噱。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上因顾指画问班伯曰:“纣为无道至于是乎?”伯曰:“《书》云,乃用妇人之言,何有踞肆于朝?所谓众恶归之。不如是之甚者也。”上曰:“苟不若此,此图何戒?”伯曰:“沉湎于酒,微子所以告去也;式号式謼,大雅所以流连也。谓书淫乱之戒,其原在于酒。”上喟然叹曰:“久不见班生,今日复闻谠言。”后汉光武明德马皇后,美于色,厚于德,帝用嘉之。尝从观画虞舜,见娥皇女英。帝指之戏后曰:“恨不得如此为妃。”又前见陶唐之像,后指尧曰:“嗟乎,群臣百僚恨不得为君如是!”帝顾而笑。唐德宗诏曰:“贞元己巳岁秋九月,我行西宫,瞻闳阁崇构,见老臣遗像,颙然肃然,和敬在色。想云龙之叶应,感致业之艰难,睹往思今,取类非远。”文宗大和二年,自撰集《尚书》中君臣事迹,命画工图于太液亭,朝夕观览焉。汉文翁学堂,在益州大城内,昔经颓废,后汉蜀郡太守高朕复缮立。乃图书古人圣贤之像、及礼器瑞物于壁。唐韦机为檀州刺史,以边人僻陋,不知文儒之贵,修学馆,画孔子七十二弟子、汉晋名儒像。自为赞,敦劝生徒。繇兹大化,夫如是。岂非文未尽经纬,而书不能形容,然后继之于画也。所谓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亦宜哉!
         
          叙图画名意

          古之秘画珍图,名随意立。典范则有《春秋》、《毛诗》、《论语》、《孝经》、《尔雅》等图(上古之画多遗其姓》,其次后汉蔡邕有《讲学图》,梁张僧繇有《孔子问礼图》,隋郑法士有《明堂朝会图》,唐阎立德有《封禅图》,尹继昭有《雪宫图》;观德则有《帝舜娥皇女英图》(亡名氏),隋展子虔有《禹治水图》,晋戴逵有《列女仁智图》,宋陆探微有《勋贤图》;忠鲠则《隋杨契丹有辛毗引裾图》,唐阎立本有《陈元达锁谏图》,吴道子有《朱云折槛图》;高节则晋顾凯之有《祖二疏图》,王廙有《木雁图》,宋史艺有《屈原渔父图》,南齐蘧僧珍有《巢由洗耳图》;壮气则魏曹髦有《卞庄刺虎图》,宋宗炳有《狮子击象图》,梁张僧繇有《汉武射鲛图》;写景则晋明帝有《轻舟迅迈图》,卫协有《穆天子宴瑶池图》,史道硕有《金谷园图》,顾凯之有《雪霁望五老峰图》;靡丽则晋戴逵有《南朝贵戚图》,宋袁倩有《丁贵人弹曲项琵琶图》,唐周昉有《杨妃架雪衣女乱双陆局图》;风俗则南齐毛惠远有《剡中溪谷村墟图》,陶景真有《永嘉屋邑图》,隋杨契丹有《长安车马人物图》,唐韩滉有《尧民鼓腹图》(以上图画虽不能尽见其迹,前人载之甚详。但爱其佳名,聊取一二,类而录之)。

         叙制作楷模
          大率图画,风力气韵,固在当人。其如种种之要,不可不察也。画人物者必分贵贱气貌、朝代衣冠。释门则有善功方便之颜,道像必具修真度世之范,帝王当崇上圣天日之表,外夷应得慕华钦顺之情,儒贤即见忠信礼义之风,武士固多勇悍英烈之貌,隐逸俄识肥遁高世之节,贵戚盖尚纷华侈靡之容,帝释须明威福严重之仪,鬼神乃作丑<者鬼>(尺者切)驰趡(于鬼切)之状,士女宜富秀色婑(乌果切)媠(奴坐切)之态,田家自有醇氓朴野之真。恭骜愉惨,又在其间矣。画衣纹林木,用笔全类于书。画衣纹有重大而调畅者,有缜细而劲健者,勾绰纵掣,理无妄下,以状高侧、深斜、卷折、飘举之势。画林木有谬枝、挺干、屈节、皴皮,纽裂多端,分敷万状。作怒龙惊虺之势,耸凌云翳日之姿,宜须崖岸丰隆,方称蟠根老壮也。画山石者多作矾头,亦为凌面。落笔便见坚重之性,皴淡即生窊凸之形,每留素以成云,或借地以为雪,其破墨之功,尤为难也。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止之性(四足唯兔掌底有毛,谓之建毛)。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穷游泳蜿蜒之妙,得回蟠升降之宜。仍要騣鬃肘毛,笔画壮快,直自肉中生出为佳也(凡画龙开口者易为巧,合口者难为功。画家称“开口猫儿合口龙”,言其两难也)。画水者有一摆之波,三折之浪,布之字之势,分虎爪之形,汤汤若动,使观者浩然有江湖之思为妙也。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壮,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已前,洎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栱,笔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画花果草木,自有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萼后先,逮诸园蔬野草,咸有出土体性。画翎毛者,必须知识诸禽形体名件。自嘴喙口脸眼缘(去声),丛林脑毛、披蓑毛,翅有梢(去声)翅、有蛤翅,翅邦(上声)上有大节小节、大小窝翎、次及六梢,又有料(平声)风、掠草(纟尔缝翅羽之间)、散尾、压磹尾、肚毛、腿裤、尾锥,脚有探爪(三节)、食爪(二节)、撩爪(四节)、托爪(一节)、宣黄、八甲、鸷鸟眼上谓之看棚(一名看檐),背毛之间谓之合溜。山鹊鸡类,各有岁时苍嫩、皮毛眼爪之异。家鹅鸭即有子肚,野飞水禽自然轻梢(去声),如此之类,或鸣集而羽翮紧戢,或寒栖而毛叶松泡(去声)。已上具有名体处所,必须融会,缺一不可。设或未识汉殿、吴殿、梁柱、斗栱、叉手、替木、熟柱、驼峰、方茎、<各页>道、抱间、昂头、罗花罗幔、暗制绰幕、猢孙头、琥珀枋、龟头、虎座、飞檐、扑水、膊风、化废、垂鱼、惹草、当钩、曲脊之类,凭何以画屋木也。画者尚罕能精究。况观者乎?
         
          论衣冠异制

          自古衣冠之制,荐有变更。指事绘形,必分时代;衮冕法服,三礼备存。物状实繁,难可得而载也。汉魏已前,始戴幅巾。晋宋之世,方用?。后周以三尺皂绢,向后袱发,名折上巾,通谓之袱头。武帝时裁成四脚。隋朝唯贵臣服黄绫纹袍、乌纱帽、九环带、六合靴(起于后魏),次用桐木黑漆为巾子,裹于袱头之内,前系二脚,后垂二脚,贵贱服之,而乌纱帽渐废(校,汲本作“而乌帽渐废”)。唐太宗尝服翼善冠,贵臣眼进德冠,至则天朝以丝葛为袱头巾子,以赐百官。开元间始易以罗,又别赐供奉官及内臣圆头宫朴巾子(校,汲本作“圜头宫样巾子”),至唐末方用漆纱裹之。乃今袱头也。三代之际皆衣襕衫。秦始皇时以紫绯绿袍为三等品服,庶人以白。《国语》曰:“袍者,朝也。古公卿上服也。”至周武帝时下加襕。唐高宗朝,给五品以上随身鱼。又敕品官紫服、金玉带。深浅绯服、并金带;深浅绿服、并银带;深浅青服、并鍮石带。庶人眼黄铜铁带。一品以下文官带手巾、算袋、刀子、砺石;武官亦听。睿宗朝制,武官五品已上带七事跕蹀(佩刀、刀子、磨石、契苾贞、哕厥、计筒、火石袋也。校,计简汲本作针筒),开元初复罢之。晋处士冯翼,衣布大袖,周缘以皂,下加鍮,前系二长带。随唐朝野服之。谓之冯翼之衣,今呼为直掇(《礼记·儒行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注云:“逢,大也。大掖大袂,禅衣也。逢掖与冯翼音相近”)。又《梁志》有裤褶以从戎事。三代已前人皆跣足;三代以后,始服木屐。伊尹以草为之,名曰履;秦世参用丝革。靴本胡服,赵灵王好之,制有司衣袍者宜穿皂靴。唐代宗朝,令宫人侍左右者穿红锦靿(校,汲本作“<革幻>”)靴。凡在经营,所宜详辨。至如阎立本图《昭君妃(音配)虏》,戴帷帽以据鞍;王知慎画《梁武南郊》,有衣冠而跨马。殊不知帷帽创从隋代,轩车废自唐朝,虽弗害为名踪,亦丹青之病耳(帷帽如今之席帽,周回垂网也)。
         
          论气韵非师

          谢赫云:“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像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故杨氏不能授其师,轮扁不能传其子。系乎得自天机,出于灵府也。且如世之相押字之术,谓之心印,本自心源,想成形迹,迹与心合,是之谓印(校,“是之谓印”下,汲本多“爰及万法,缘虑施为,随心所合,皆得名印”十六字)。矧乎书画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绡楮,则非印而何?押字且存诸贵贱祸福,书画岂逃乎气韵高卑?夫画犹书也。杨子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论用笔得失

          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彩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故爱宾称唯王献之能为一笔书,陆探微能为一笔画。无适一篇之文、一物之像,而能一笔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终,笔有朝揖,连绵相属,气脉不断。所以意存笔先,笔周意内,画尽意在,像应神全。夫内自足,然后神闲意定;神闲意定则思不竭而笔不困也。昔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々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又画有三病,皆系用笔。所谓三者,一曰版,二曰刻,三曰结。版者,腕弱笔痴,全亏取与,物状平褊,不能圆混也;刻者,运笔中疑,心手相戾,勾画之际,妄生圭角也;结者,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也。未穷三病,徒举一隅,画者鲜克留心,观者当烦拭眦(大抵气韵高,笔画壮,则愈玩愈妍;其或格凡毫懦,初观纵似可采,久之还复意怠矣)。
         
          论曹吴体法

          曹、吴二体,学者所宗。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又按蜀僧仁显《广画新集》,言曹曰:“昔竺乾有康僧会者,初入吴,设像行道,时曹不兴见西国佛画仪范写之。故天下盛传曹也。”又言吴者,起于宋之吴暕之作,故号吴也。且南齐谢赫云:“不兴之迹,代不复见,唯秘阁一龙头而已。观其风骨,擅名不虚。吴暕之说,声微迹暧,世不复传。”(谢赫云:“擅美当年,有声京洛,在第三品江僧宝下也。”)至如仲达见北齐之朝,距唐不远;道子显开元之后,绘像仍存。证近代之师承,合当时之体范,况唐室已上,未立曹、吴。岂显释寡要之谈,乱爱宾不刊之论。推时验迹,无愧斯言也(雕塑铸像,亦本曹、吴)
         
          论吴生设色

          吴道子画,今古一人而已。爱宾称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不其然哉?尝观所画墙壁、卷轴,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或有墙壁间设色重处,多是后人装饰。至今画家有轻拂丹青者,谓之吴装(雕塑之像,亦有吴装)。
         
          论妇人形相

          历观古名士画金童玉女,及神仙星官中,有妇人形相者,貌虽端严,神必清古,自有威重俨然之色,使人见则肃恭,有妇仰之心;今之画者,但贵其姱丽之容,是取悦于众目,不达画之理趣也。观者察之。
         
          论收藏圣像

          论者或曰,不宜收藏佛道圣像。恐其亵慢荤秽,难可时时展玩。愚谓不然。凡士君子相与观阅书画为适,则必处闲静。但鉴赏精能,瞻崇遗像,恶有亵慢之心哉?且古人所制佛道功德,则必专心励志,曲尽其妙;或以希福田利益,是其尤为着意者。况自吴曹不兴、晋顾凯之、戴逵、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北齐曹仲达、隋郑法士、杨契丹、唐阎立德、立本、吴道子、周昉、卢楞伽之流,及近代侯翼、朱繇、张图、武宗元、王瓘、高益、高文进、王霭、孙梦卿、王道真、李用及、李象坤、蜀高道兴、孙位、孙知微、范琼、勾龙爽、石恪、金水石城张玄、蒲师训、江南曹仲元、陶守立、王齐翰、顾德谦之伦,无不以佛道为功。岂非释梵庄严,真仙显化,有以见雄才之浩博,尽学志之精深者乎?是知云不宜收藏者,未为要说也。
         
          论三家山水

          画山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同、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跱,百代标程。前古虽有传世可见者,如王维、李思训、荆浩之伦,岂能方驾近代?虽有专意力学者,如翟院深、刘永、纪真之辈,难继后尘(翟学李,刘学关,纪学范)。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上声)笔俱均(校“均”,汲本作匀),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烟林平远之妙,始自营丘。画松叶谓之攒针,笔不染淡,自有荣茂之色。关画木叶,间用墨揾,时出枯梢。笔踪劲利,学者难到。范画林木,或侧或欹,形如偃盖。别是一种风规。但未见画松柏耳。画屋既质,以墨笼染,后辈目为铁屋)。复有王士元、王端、燕贵、许道宁、高克明、郭熙、李宗成、丘讷之流,或有一体,或具体而微,或预造堂室,或各开户牖,皆可称尚。然藏画者方之三家,犹诸子之于正经矣(关同虽师荆浩,盖青出于蓝也)。
         
          论黄徐体异

          谚云:“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不唯各言其志,盖亦耳目所习,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也。何以明其然?黄筌与其子居采,始并事蜀为待诏。筌后累迁如京副使,既归朝,筌领真命为宫赞(或曰,荃到阙未久物故。今之遗迹,多是在蜀中日作,故往往有广政年号。宫赞之命,亦恐传之误也),居采复以待诏录之,皆给事禁中。多写禁篽所有珍禽瑞鸟、奇花怪石。今传世《桃花鹰鹘》、《纯白难兔》、《金盆鹁鸽》、《孔雀龟鹤》之类是也。又翎毛骨气尚丰满,而天水分色。徐熙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今传世《凫雁鹭鸶》、《蒲藻鰕鱼》、《丛艳折枝》、《园蔬药苗》之类是也。又翎毛形骨贵轻秀,而天水通色(言多状者,缘人之称。聊分两家作用,亦在临时命意。大抵江南之艺,骨气多不及蜀人。而萧洒过之也)。二者犹春兰秋菊,各擅重名。下笔成珍,挥毫可范。复有居采兄居宝,徐熙之孙曰崇嗣、崇矩,蜀有刁处士(名光胤)、刘赞、滕昌祐、夏侯延祐、李怀衮,江南有唐希雅,希雅之孙曰中祚、曰宿、及解处中辈,都下有李符、李吉之俦。及后来名手间出,跂望徐生与二黄,犹山水之有正经(校,汲本作“繇山水之有三家”)也(黄筌之师刁处士,犹关同之师荆浩)。
         
          论画龙体法

          画龙唯五代四明僧传古大师,其名最著。观其体则笔墨遒爽,善为蜿蜒之状(皇建院法堂屏风是其真迹)。至任从一待诏之作,稍加怪怒(建隆观翊教院玉皇殿后,是其真迹也)。今崔白所图,又得其要(建隆观翊教院玉皇殿中罗睺边,有一龙头;北都大安寺罗汉壁有龙一条)。恨不见不兴秘阁之头,轨范同否;又不知叶公当日所遇,厥状何如。自昔豢龙氏殁,龙不复扰。所谓上飞于天,晦隔层云;下归于泉,深入无底。人不可得而见也。今之图写,固难推以形似,但观其挥毫落笔,筋力精神。理契吴画鬼神也(前论三停九似,亦以人多不识真龙。先匠所遗传授之法)。
         
          论古今优劣

          或问近代至艺,与古人何如。答曰:“近代方古多不及,而过亦有之。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何以明之?且顾、陆、张、吴,中及二阎,皆纯重雅正,性出天然(晋顾凯之,宋陆探微,梁张僧繇,唐阎立德,阎立本,暨吴道子也)。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不亦宜哉(已上皆极佛道人物)。张、周、韩、戴,气韵骨法,皆出意表(唐张萱、周昉皆工士女,韩幹工马,戴嵩工牛。或问曰:”何以但举韩干而不及曹霸,止引戴嵩而弗称韩滉?”答曰:“韩师曹将军,戴法韩晋公。但举其弟子,可知其师也。至如韦鉴暨犹子鶠,皆善画马。但取其尤著者明之,难即遍举也。”)后之学者,终莫能到。故曰:近不及古。至如李与关、范之迹,徐暨二黄之踪,前不谢师资,后无复继踵,借使二李、三王之辈复起,边鸾、陈庶之伦再生,亦将何以措手于其间哉?故曰:古不及近(二李则李思训将军,并其子昭道中舍;三王则王维右丞,暨王熊、王宰,悉工山水。边鸾、陈庶工花鸟。并唐人也)。是以推今考古,事绝理穷。观者必辨金鍮,无焚玉石。”

        卷二


          纪艺上

          (唐会昌元年后尽五代,凡一百一十六人)
         
          唐末二十七人
         
          左全 赵公祐 赵温其 赵德齐
         
          范琼 陈皓 彭坚 常粲
         
          常重胤 吕峣 竹虔 孙遇
         
          张询 张南本 麻居礼 张素卿
         
          陈若愚 胡瑰(子虔) 荆浩
         
          刁光胤 尹继昭 李洪度 辛澄
         
          张腾 张赞 王浃
         
          五代九十一人
         
          于兢 赵岩 刘彦齐 袁{山义}
         
          罗塞翁 东丹王 胡擢 胡翼
         
          王殷 李群 燕筠 杜霄
         
          李玄应(弟审) 厉归真 李霭之
         
          韦道丰 朱简章 王乔士 郑唐卿
         
          关同 支仲元
         
          梅行思(校,梅汲本作“枚”) 郭乾晖
         
          钟隐 郭权 史琼 程凝
         
          王道古 李坡 唐垓 王道求
         
          宋卓 富玫 左礼 张南
         
          王伟 黄延浩 张质 韩求
         
          李祝 张图 朱繇 李升
         
          杜措 杜子瑰 杜弘义 房从真
         
          宋艺 高道兴 阮知晦 杜<齿儿>龟
         
          黄筌 高从遇 阮惟德 杜敬安
         
          黄居宝 赵元德 赵忠义 蒲师训
         
          蒲延昌 张玫 徐德昌 周行通
         
          张玄 孔嵩 丘文播(弟文晓)
         
          赵才 滕昌祐 姜道隐 杨元真
         
          董从晦 张景思 跋异 王仁寿
         
          卫贤 朱悰 曹仲玄 陶守立
         
          竹梦松 丁谦 何遇 陆晃
         
          施璘 贯休 楚安
         
          传古(第子岳阇黎) 智蕴 德符
         
          唐末二二十七人
         
          左全,蜀郡人,迹本儒家。世传图画,妙工佛道人物。宝历中,声驰宇内。成都长安画壁甚广,多效吴生之迹,颇得其要。有佛道功德、五帝、三官等像传于世。
         
          赵公祐,成都人,工画佛道鬼神,世称高绝。太和间已著画名。李德裕镇蜀,以宾礼遇之。改莅浙西,辟从莲幕。成都大慈、圣兴两寺,皆有画壁。
         
          赵温其,公祐之子,绰有父风。成都寺观,多见其迹。
         
          赵德齐,温其之子,袭二世之精艺,奇踪逸笔,时辈咸推伏之。光化中,诏许王建于成都置生祠,命德齐画西平王仪仗车辂、旌纛法物,及朝真殿上画后妃、嫔御,皆极精致。昭宗喜之,迁翰林待诏(辛显评温其与德齐,皆次公祐之品)。
         
          范琼、陈皓、彭坚三人,同时同艺,名振三川。大中初,复兴佛宇后,三人分画成都大慈、圣寿、圣兴、净众、中兴等五寺墙壁二百余间。各尽所蕴。淳化后两遭兵火,颇有毁废矣(辛显云:“范为神品,陈、彭为妙品。”仁显云:“范、陈为妙品上,彭为妙品。”尝见文潞公家坟寺积庆院,有移置壁画婆叟仙一躯,乃范琼所作。辛显评为神品,当矣)。
         
          常粲,成都人,工画佛道人物,善为上古衣冠。咸通中,路岩镇蜀,颇加礼遇。有《孔子问礼》、《山阳七贤》等图,并立释迦、女祸、伏羲、神农、燧人等像传于世。
         
          常重胤,粲之子,妙工写貌。僖宗朝为翰林供奉。尝写僖宗御容及名臣真像,得其神彩。亦尝于宝历寺画请塔天王,至妙。
         
          吕峣、竹虔,并长安人。工画佛道人物。僖宗朝为翰林待诏,广明中扈从入蜀。长安、成都皆有画壁。
         
          孙遇,自称会稽山人,志行孤洁,情韵疏放。广明中,避地入蜀,遂居成都。善画人物、龙水、松石、墨竹,兼长天王鬼神。笔力狂怪,不以傅彩为功。长安、蜀川,皆有画壁,实奇迹也。初名位,后改名遇。亦有图轴传于世(仁显评逸品)。
         
          张询,南海人,避地居蜀。善画吴山楚岫,枯松怪石。中和间,尝于昭觉寺大悲堂后画三壁山川、一壁早景、一壁午景、一壁晚景,谓之三时山。人所称异也。亦有山水卷轴传于世。
         
          张南本,不知何许人,工画佛道鬼神,兼精画火。尝于成都金华寺大殿画八明王。时有一僧,游礼至寺,整衣升殿,骤睹炎炎之势,惊怛几仆。时孙遇画水,南本画火,水火之形本无定质,惟于二子,冠绝古今。又尝画宝历寺水陆功德,曲尽其妙。后来为人模写,窃换真迹,鬻与荆湖商贾。今所存者多是伪本。别有《勘书》、《诗会》、《高丽王行香》等图传于世。
         
          麻居礼,蜀人,师张南本。光化、天复间,声迹甚高。资、简、邛、蜀,甚有其笔。
         
          道士张素卿,简州人,少孤贫落魄,长依本郡三清观项(校,汲本作“顶”)挂。善画道门尊像、天帝星官,形制奇占,实天授之性也。尝于青城山丈人观画五岳、四渎、十二溪女等,兼有《老子过流沙》、并《朝真图》、八仙、九曜、十二真人等像,传于世。
         
          道士陈若愚,左蜀人,师张素卿,得其笔法。成都精思观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君像。
         
          胡瑰,范阳人。工画蕃马,虽繁富细巧,而用笔清劲。至于穹庐、什器、射猎、生死物,靡不精奇。凡画驼马騣尾、人衣毛毳,以狼毫缚笔疏渲之,取其纤健也。有《阴山》、《七骑》、《下程》、《盗马》(校,汲本及明覆宋本均作“捉马”,此元抄本原亦作“捉马”,后用粉涂去,改为盗马)、《射雕》等图传于世。子虔,有父风。
         
          荆浩,河内人,博雅好古。善画山水,自撰山水诀一卷。为友人表进,秘在省阁。常自称洪谷子。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故关同北面事之。有《四时山水》、《三峰》、《桃源》、《天台》等图传于世。
         
          刁光胤,长安人,天复中避地入蜀。工画龙水、竹石、花鸟、猫兔。黄筌、孔嵩,皆门弟子。尝于大慈寺承天院内窗边小壁四堵上画四时花鸟,体制精绝。后黄居采重装饰之,亦有图轴传于世。
         
          尹继昭,不知何许人。工画人物、台阁,世推绝格。有《移新丰》、《阿房宫》、《吴宫》等图传于世。
         
          李洪度,成都人,工画佛道人物,名振当时。成都大慈寺三学院等处有画壁。
         
          辛澄,不知何许人。成都大慈寺泗州堂有僧伽像及普贤阁下有五如来像。
         
          张腾,不知何许人。工画佛道杂画,描作布色,颇穷其妙。成都兴圣寺有画壁。
         
          张赞,河阳人,工画佛道人物。洛中有寺壁。
         
          王浃,不知何许人。工画人物。钱忠懿家有《导引图》。
         
          五代九十一人
         
          梁相国于兢,善画牡丹。幼年从学,因睹学舍前槛中牡丹盛开,乃命笔仿之。不浃旬,夺真矣。后遂酷思无倦,动必增奇。贵达之后,非尊亲旨命,不复含毫。有人赠诗曰:“看时人步沚,展处蝶争来”。有写生全本《折枝》传于世。
         
          梁驸马都尉赵岩,善画人马。挺然高格,非众人所及。有《汉书·西域传》、《骨贵马》、《小儿戏舞》、《钟馗》、《弹棋》、《诊脉》等图传于世。
         
          梁左千牛卫将军刘彦齐,善画竹,颇臻清致。有《风折竹》、《孟宗泣竹》、《湘妃》等图传于世(人物多假胡翼之手)。
         
          后唐侍卫亲军袁{山义},河南登封人。善画鱼,谨密形以(校,汲本作“似”),外得噞喁游泳之态。有轴卷传于世。
         
          罗塞翁,钱尚父时为吴从事,钱塘令隐之子(校,元抄本脱“子”字据汲本补入)善画羊,世罕有其迹。唯余杭陆家曾收一卷,精妙卓绝,后归孙元规家矣。
         
          东丹王,契丹天皇王之弟,号人皇王,名突欲。后唐长兴二年投归中国,明宗赐姓李,名赞华。善画本国人物鞍马,多写贵人酋长,胡服鞍勒,率皆珍华。而马尚丰肥,笔乏壮气。
         
          胡擢,不知何许人。善状花鸟,气韵甚高。博学能诗,飘然有物外之志。常谓其弟曰:“吾思苦于三峡闻猿(擢有《三峡闻猿赋》,人多脍炙)。”又常吟曰:“瓮中每酝逍遥乐,笔下闲偷造化功。”其高情逸兴如此。有《鸂鶒图》、《全株石榴》、《四时翎毛》、《折枝》等传于世。
         
          胡翼,字鹏云。工画佛道人物,至于车马楼台,无施而不妙。赵岩都尉颇礼遇之,常延致门馆。有《秦楼》、《吴宫》、《盘车》、《洗马》、《回纹》、《丰稔》等图传于世(时多求借自古名笔,手自传模,装成卷轴。后题云“安定鹏云记”)。
         
          王殷,工画佛道士女,尤精外国人物。与胡翼并为赵岩都尉所礼,他人无及也。有《职贡》、《游春士女》等图、并粉本佛像传于世。
         
          李群,工画人物,为时所称。有《玄中法师像》、《孟说举鼎》、《赤松子》、《八戒》、《醉客》等图传于世。
         
          燕筠,工画天王。独跻周昉之妙,有卷轴传于世。
         
          杜霄,工画士女,富于姿态,妙得周昉之旨。有《秋千》、《扑蝶》、《吴王避暑》等图传于世。
         
          李玄应泊弟审,并工画蕃马。专学胡瑰。有《放马》白本、《胡乐》、《饮会》、《弗林》等图传于世。
         
          道士厉归真,异人也,莫知其乡里。善画牛、虎,兼工鸷禽、雀、竹、绰有奇思。惟着一布裘,入酒肆如家(校,如家,汲本作“娼家”),每有人问其所以,辄大张口茹其拳而不言。梁祖召问云:“君有何道理?”归真对曰:“衣单爱酒,以酒御寒,用画偿酒,此外无能。”梁祖然之。尝游南昌信果观,有三官殿夹纻塑像,乃唐明皇时所作,体制妙绝。常患雀鸽粪秽其上,归真乃画一鹞于壁间,自是雀鸽无复栖止。有《渡水牧牛》、《牛》、《虎》、《鹞子》、《柘竹》、《野禽》等图传于世。

         李霭之,华阴人。工画山水寒林,有江乡之思。邺帅罗中令厚礼之,为建一亭为援毫之所,名金波亭。时号金波李处士也。有《卖药》、《修琴》、《归山图》、《野人荷酒》、《寒林》并山水卷轴伶于世。
         
          韦道丰,江夏人。善画寒林。逸思奇僻,不拘小节。当代珍之,请揖不暇。然经岁月,方成一图,成则惊人。故世罕有真迹。
         
          朱简章,工画人物、屋木。有《禹治水》、《神仙传》、《胡笳十八拍》、《凤楼十八怨》、《烟波渔父》等图传于世。
         
          王乔士,工画佛道人物,尤爱画《地藏菩萨》、《十王像》。凡有百余本传于世。
         
          郑唐卿,工画人物,兼长写貌。有《梁祖名臣像》并故事人物传于世。
         
          关同(一名穜,又王文康家图上题云童),长安人,工画山水。学从荆浩,有出蓝之美。驰名当代,无敢分庭(《叙论卷》中具述)。有《赵阳山居》、《溪山晚霁》、《四时山水》、《桃源早行》等图传于世。
         
          支仲元,凤翔人,工画人物。有《老子诫徐甲》、《萧翼赚兰亭》、《商山四皓》等图传于世。
         
          梅行思(或云再思),江夏人,工画斗鸡,名闻天下。最著者是陈康肃家《笼鸡》一轴,号为神绝。兼工人物,有《十才子》、《河岳精灵集》、《举人过关》、《谢女咏梅》、《寇豹骑牛》等图传于世。
         
          郭乾晖将军,北海人。工画鸷鸟杂禽、疏篁槁木。格律老劲,巧变锋出,旷古未见其比。有《秋郊鹰雉》、并《逐禽鹞子》、《架上鹞子》等图传于世。
         
          钟隐,天台上人(校,汲本作“山人”),工画鸷禽竹木。师郭乾晖,深得其旨。乾晖始秘其笔法,隐变姓名趋汾阳之门,服勤累月,乾晖不知其隐也。隐一日缘兴于壁上画鹞子一只,人有报乾晖者,乾晖亟就视之,且惊曰:“子得非钟隐乎?”隐再拜,具道所以。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遇之文席(校,汲本作“乃善遇之丈席”),以讲画道。隐遂驰名海内焉。兼工画山水人物。有《鹰隼杂禽》、《周处斩蛟》、《山水》等图传于世。
         
          郭权,江南人,师钟隐。亦有图轴传于世。
         
          史琼,善画难兔竹石。有《雪景难免》、《竹下引雏》、《野雉》等图传于世。
         
          程凝,善画鹤竹,兼长远水。有《六鹤图》并《折竹孤鹤》、《湖滩远水》等图传于世。
         
          王道古,善画雀竹。有《四时雀竹》并《引雏》、《斗雀》等图传于世。
         
          李坡,南昌人,唯善画竹。气韵飘举,不事小巧。有《折竹》、《风竹》、《冒雪疏篁》等图传于世。
         
          唐垓,善画野禽、生菜、水族诸物,世称精妙。有《柘棘野禽十种》、《生菜》、《鱼鰕》、《海物》等图传于世。
         
          王道求,工画佛道鬼神、人物畜兽。始依周昉遗范,后类卢楞伽之迹。多画鬼神及外国人物。龙蛇畏兽,当时名手推(校,汲本作“叹”)伏。大相国寺有画壁,今多不存矣。有《十六罗汉》、《挟鬼钟馗》、《佛林弟子》(校,汲本作“茀林师子”)等图传于世。
         
          宋卓,工画佛道。志学吴笔。不事傅彩。有白画《菩萨》、粉本《坐神》等像传于世。
         
          富玫,工画佛道。有《弥勒内院图》、《白衣观音》、《文殊》、《地藏》、《慈恩法师》等像传于世。
         
          左礼、张南,并工画佛道。二人笔意不相远。有《二十四化图》、《十六罗汉》、《三官》、《十真人》等像传于世。
         
          王伟,工画佛道。相国寺大殿等处旧有画壁甚多,今存者无几。
         
          黄延浩,工画人物。有《明皇吹玉笛》、《五王同幄》、《春园宴会》、《乞巧》等图传于世。
         
          张质,工画田家风物。有《村田鼓笛》、《村社醉散》、《踏歌》等图传于世。
         
          韩求,李祝,并工佛道,学吴生。陕郊龙兴寺有画壁。
         
          张图,河内雒阳人,尝事梁祖,掌行军粮籍,故人呼为张将军。善泼墨山水,兼长大像。雒中广爱寺有画壁。又尝见寇忠愍家有《释迦像》一铺,锋铓豪纵,势类草书。实奇怪也。
         
          朱繇,长安人,工画佛道,酷类吴生。雒中广爱寺有《文殊普贤像》,长寿寺并河中府金真观皆有画壁。
         
          李升,成都人,工画蜀川山水。始得唐张璪山水一轴,凝玩数日,云未尽善也。后遂心师造化,意出前贤。成都圣寿寺有画壁,多写名山胜境。仁显云:“尝于少监黄筌第,见升《山水图》,乃知名实相称也。”有《武陵溪》、《青城》、《峨嵋》、《二十四化》等图传于世(蜀中多呼升为小李将军。小李将军乃是思训之子,思训乃林甫之伯,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子昭道为太子中舍。父子俱善画,因父故,人呼昭道为小李将军也)。
         
          杜措(校,汲本作“杜楷”,按《益州名画录》等均作“杜措”,当以措为是),成都人亦工画山水。多作老木悬崖,回阿远岫,殊多雅思。有《秋日并州路诗意图》并山水卷轴传于世。亦工佛像。
         
          杜子瑰,华阳人,工画佛道,尤精傅彩,调铅杀粉,别得其方。尝于成都龙华东禅院画《毗卢像》,坐赤圆光中、碧莲华上,其圆光如初出日轮,破淡无迹,人所不到也。
         
          杜弘义,蜀郡晋平人,工画佛道(校汲本作“像”)高僧。成都宝历寺有《文殊》、《普贤》并《水陆功德》。
         
          房从真,成都人,工画人物蕃马。事王蜀先主为翰林待诏。尝于蜀宫板障上画《诸葛武侯引兵渡泸水》,人马执戴,生动如神。蜀主每行至彼,驻而不进,怡然叹曰:“壮哉甲马!”兼善拨笔鬼神,亦多寺壁。有《宁王射猎》、《陈登斫鲙》、《常建冒雪入京》等图传于世。
         
          宋艺,蜀郡人工写貌。事王蜀为翰林待诏。尝写唐朝列圣及道士叶法善、一行禅师、沙门海会、内臣高力士等真于大慈寺。
         
          高道兴,成都人,事王蜀为内图画库使。工佛道杂画,用笔神速,触类皆精。蜀之寺观,尤多墙壁。时人谚云:“高君坠笔亦成画。”
         
          阮知晦,蜀郡人,工画贵戚子女,兼长写貌。事王蜀为翰林待诏。写王先主真为首出。
         
          杜<齿儿>龟,其先本秦人,避地居蜀,博学强识。工画罗汉,兼长写貌。始师常粲,后自成一体。事王蜀为翰林待诏。成都大慈寺有画壁。
         
          黄筌,字要叔,成都人。十七岁事王蜀后主为待诏,至孟蜀加检校少府监,赐金紫,后累迁如京副使。善画花竹翎毛,兼工佛道人物、山川、龙水,全该六法,远过三师(花鸟师刁处士,山水师李升,人物龙水师孙遇也)。孟蜀后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驰聘,副以六鹤,蜀主遂命筌写六鹤于便坐之殿(校,汲本作“壁”),因名六鹤殿(蜀人自此方识真鹤。《六鹤集》在《故事拾遗》卷中)。由是蜀之豪贵请于(校,汲本作“为”)图轴者接迹。时人谚云:“黄筌画鹤,薛稷减价。”又画四时花鸟于八卦殿,鹰见画雉,连连掣臂。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作记。又写白兔于缣素,蜀主常悬坐侧。有《四时山水》、《花竹》、《杂禽》、《鸷鸟》、《狐兔》、《人物》、《龙水》、《佛道》、《天王》、《山居诗意》、《潇湘八景》等图传于世。
         
          高从遇,道兴之子,袭成父艺,事孟蜀为翰林待诏。曾于蜀宫大安楼下画《天王》,队仗甚奇。后遭兵火,废绝矣。
         
          阮惟德,知晦之子,绍精父业,事孟蜀为翰林待诏。尤善状宫闱、禁苑、皇妃、帝戚、富贵之事。有《宫中赏春》、《公子夜宴》、《按舞》、《熨帛》等图传于世。
         
          杜敬安,<齿儿>龟之子,继父之美,事孟蜀为翰林待诏。尤能傅彩。成都大慈寺(校,汲本“寺”下有“多”字)与其父同画列壁。
         
          黄居宝,字辞玉,筌之次男也。少聪警多能,与其父同事蜀为待诏。后累迁水部员外郎,亦工画花鸟、松石,兼善八分。年未四十而卒。
         
          赵元德,长安人,天复中入蜀。杂工佛道鬼神、山水屋木。偶唐季丧乱之际,得隋唐名手画样百余本,故所学精博。有《汉高祖过丰沛》、《盘车》、《讲学》、《丰稔图》传于世。
         
          赵忠义,元德之子,事孟蜀为翰林待诏。虽从父训,宛若生知。蜀后主尝令画《关将军起玉泉寺图》,作地架一座,垂<木昂>叠栱,向背无失。蜀主命匠氏较之,无一差者,其精妙如此。尝与高道兴、黄筌辈同画成都寺壁甚多。
         
          蒲师训,蜀人,事孟蜀为翰林待诏。师房从真。尝携画诣从真,从真高蹈拊膺曰:“子之所得,非吾所授也。”画蜀中祠庙、鬼神兵仗、冠冕幢葆,皆尽其美。
         
          蒲延昌,师训之子,与其父同时为孟蜀待诏。工画佛道鬼神外,尤精狮子。行笔劲利,用色不繁。
         
          张玫,成都人,事孟蜀为翰林祗候。工画人物士女,兼长写貌。有《长门醉客》、《按乐》、《捣衣》等图及《汉唐名臣像》传于世。
         
          徐德昌,成都人,事孟蜀为翰林祗候。工画人物士女。墨彩轻媚,为时所称。
         
          周行通,成都人,工画鬼神、人马、鹰犬、婴孩,得其精要。有《李陵送苏武》、《支遁》、《三隽夺马》等图传于世。
         
          张玄,简州金水石城山人,善图僧相。画罗汉名播天下,称金水张家罗汉也。
         
          孔嵩,蜀人,善画龙,兼工蝉雀。与黄筌并师刁处士。成都广福院壁有所画《龙》,及有《蝉雀》等图传于世。
         
          丘文播暨弟文晓,广汉人,并工佛道人物,兼善山水。其品降高、赵辈成都并其乡里,颇有画迹。文播后改名潜。
         
          赵才,蜀人,工画鬼神人物,亦长甲骑。蜀川多有遗迹。
         
          滕昌祐,其先吴人,避地居蜀。工画花鸟、蝉蝶、折枝、生菜。笔迹轻利,傅彩鲜泽,尤于画鹅得名。有《四时花鸟》、《鱼》、《龟》、《猴》、《兔》及《梅花鹅》、《茴香下睡鹅》,又有《群鹅泛莲沼》等图传于世(兼善书大字,蜀中寺观牌额多昌祐书)。
         
          姜道隐,汉州什邡人,<齿儿>岁好画。有时终日不归,父母寻之,多在佛庙神祠中画壁下。及长,不事产业,惟画是好。布衣芒屩,随身笔墨而已。当于净众寺方丈画山水松石,宋王庭隐赠之束缣,道隐置于僧堂,拂衣而去。
         
          杨元真,不知何许人。工画佛道,善为曹笔,尤精布色。始居蜀,后召入邺中,不回。蜀川颇有画迹。
         
          董从晦,成都人,世儒家(校,汲本作“世本儒家”),心游绘事。佛道人物,举意皆精。成都福感寺有画壁。
         
          张景思,蜀人,工画佛道。蜀中有画壁。
         
          跋异,汧阳人,工画佛道、鬼神。洛中福先寺有画壁,其品次张图也。
         
          王仁寿,汝南宛人,工画佛道鬼神,兼长鞍马。始师王殷,后学精吴法。晋末为契丹所掠,太祖受禅放还。相国寺文殊院有《净土弥勒下生》二壁,净土院有《八菩萨像》,及有《征辽》、《猎渭》等图传于世。
         
          卫贤,京兆人,事江南李后主为内供奉。工画人物、台阁。初师尹继昭,后伏膺吴体。张文懿家有《春江钓叟图》,上有李后主书《渔父词》二首。其一曰:“阆苑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鳞,快活如侬有几人?”其二曰:“一棹春风一叶舟,一轮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盈瓯,万顷波中得自由。”有《望贤宫》、《滕王阁》、《盘车》、《水磨》等图传于世。
         
          朱悰,不知何许人,与卫贤并师尹继昭,而卫为高足。
         
          曹仲玄,建康丰城人,事江南李后主为翰林待诏。工画佛道鬼神。始学吴,不得意,遂改迹细密,自成一格。尤于傅彩,妙越等夷。江左梵宇灵祠,多有其迹。
         
          陶守立,池阳人。江南李后主保大间应举下第,退居齐山,以诗笔丹青自娱。工画佛道鬼神、山川人物,至于车马、台阁,笔无偏善。尝于九华草堂壁画《山程早行图》,及建康清凉寺有《海水》、李后主金山水阁有《十六罗汉像》,皆振妙于时也。
         
          竹梦松,建康溧阳人,事江南李后主为东川别驾。工画人物、子女、宫殿、台阁,巧绝冠代。
         
          丁谦晋陵义兴人,工画竹,兼善写蔬果。寇忠愍家有写生《葱》一轴,上有李后主题“丁谦”二字,非凡格也(此画今归王晋卿都尉家)。
         
          何遇,江南人,善画林石、屋木。学慕卫贤,深得其趣。
         
          陆晃,嘉禾人,善画田家人物。意思疏野,落笔成像,不预构思。故所传卷轴或为绝品,或为末品也。
         
          施璘,京兆蓝田人,工画竹,有生意。
         
          禅月大师贯休,婺州兰溪人,道行文章外,尤工小笔。尝睹所画水墨罗汉,云是休公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故悉是梵相,形骨古怪。其真本在预章西山云堂院供养。于今郡将迎请祈雨,无不应验(休公有诗集行于世,兼善书,谓之姜体,以其俗姓姜也)。
         
          僧楚安,蜀人,善画山水,点缀甚细。每画一扇,《上安姑苏台》或《滕王阁》,千山万水,尽在目前。今蜀中扇面印版,是其遗范(仁显云:“笔踪细碎,全亏六法,非大手高格也”)。
         
          僧传古大师,四明人,善画龙水,得名于世(《叙论卷》中已述)。皇建院有所画屏风见存。弟子岳阇黎,受学于师,其品次之。
         
          僧智蕴,河南人,工画佛像、人物。学深曹体。雒中天宫寺讲堂有《毗卢像》,广爱寺有《定光佛》,福先寺有《三灾变相》数壁。周祖时进《舞钟馗图》,赐紫衣。
         
          僧德符,善画松柏,气韵萧洒。曾于相国寺灌顶院厅壁画一松一柏,观者如市,贤士大夫留题凡百余篇。其为时推重如此。已上各有图轴传于世。

        卷三


          仁宗皇帝,天资颖悟,圣艺神奇。遇兴援毫,超逾庶品。伏闻齐国献穆大长公主丧明之始,上亲画《龙树菩萨》,命待诏传模镂板印施。圣心仁孝,又非愚臣所能称颂。若虚旧有家藏御画《御马》一匹,其毛赭,白玉衔勒,上有宸翰题云:“庆历四年七月十四日御画”,兼有押字印宝。后因伯父内藏借观,不日赴杭钤之任,既久假而不归,居无何,伯父终于任所。此宝遂归伯母表兄张湍少列,今不复可见,为终身之痛(兼曾见张文懿家有《小猿》一轴,仍闻禁中有《天王菩萨像》)。
         
          太上游心,难可与臣下并列,故尊之卷首。
         
          纪艺中

          (圣朝建隆元年后,至熙宁七年,总一百五十八人)
         
          王公士大夫,依仁游艺,臻乎<至刃>极(校,汲本作“极至”)者一十三人。
         
          燕恭肃王 嘉王 李后主 燕肃
         
          武宗元 刘永年 郭忠恕 王士元
         
          宋道 宋迪 文同 郭元方
         
          董源
         
          燕恭肃王,位尊磐石,名重戚藩。天纵多能,精于像物。尝观所画《鹤竹》、《雪毛丹顶》,传警露之姿;《翠叶霜筠》,尽含烟之态。亦尝自朽《十六罗汉》,令蜀人尹质描染,棱棱风骨。类非常格所能及(闻朱邸甚有遗迹,世罕得见)。
         
          皇弟嘉王,维城茂美,副茅土之疆宗;醴席余休,命毫煤而取适。尝观所画《墨竹图》,位置巧变,理应天真,作用纵横,功齐造化。复爱状鰕鱼、蒲藻、笋箨、芦花。虽居紫禁之严,颇得沧州之趣。笔意超绝,殆非学而知之者矣(王尤精篆籀。有尽六幅缣止书一字者,笔力神俊,可谓惊绝也)。
         
          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金陵王相家有《杂禽花木》,李忠武家有《竹枝图》,皆稀世之珍玩也(其书名金错刀。校,汲本小注“书名金错刀”在“书画兼精”句下)。
         
          燕肃,字穆之。其先燕蓟人,后徙家曹南。位龙图阁直学士,以尚书礼部侍郎致仕。文学治行外,尤善画山水寒林。澄怀味象,庆会感神,蹈摩诘之遐踪,追咸熙之懿范。太常寺有所画屏风。玉堂、刑部、景宁坊居第,暨许、洛佛寺中,皆有画壁。公以寿终于康定元年,赠太尉。公画与所藏古笔仅百卷,皆取入禁中,故人间所传图轴几希矣(公凡莅州郡,作刻漏法最精,又尝被旨造指南车。皆出奇思)。
         
          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波人,官至虞曹外郎。善画佛道人物,笔术精高,曹、吴具备。尝于雒都上清宫画《三十六天帝》。其间赤明阳和天帝,潜写太宗御容,以赵氏火德王天下故也。真宗祀汾阴,还经雒都,幸上清,历览绘壁,忽睹圣容,惊曰:“此真先帝也!”遽命设几案焚香再拜,且叹其画笔之神,伫立久之。上清宫,即唐玄元皇帝庙,旧有吴道子画《五圣图》,杜甫诗称“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是也。后因广增庭庑,画壁遂废。宗元复运神踪,高绍前哲。张文懿有诗云“曾此焚香动至尊”(校,汲本作“对圣容”)。宋元又尝于广爱寺见吴生画文殊、普贤大像,因杜绝人事旬余,刻意临仿,蹙成二小帧,其(校,汲本无其字)骨法停分、神观(校,汲本作冠)气格,与夫(校,汲本无此二字)天衣缨络、乘跨部从,较之(校,汲本较之二字作“与”字)大像,不差毫厘。自非灵心妙悟、感而遂通者,孰能与于此哉?许昌龙兴寺北廊有《帝释梵王》,及经藏院有《旃檀瑞像》,嵩岳庙有出队壁。皆所奇绝也。初名宗道,后改名宗元,以寿终于皇祐二年。有《佛像》、《天王》并《九子母》等传于世。
         
          深州防御使刘永年,字君锡,章献明肃皇后之侄也。才敏有神力,兼于画笔。错综万类,非常格可拟。
         
          郭忠恕,字恕先,洛阳人。少能属文,七岁举童子。初,周祖召为博士,后因争忿于朝堂,贬崖州司户。秩满去官,不复仕,纵放岐、雍、陕、洛之间。善画屋木、林石,格非师授。有设纨素求为图画者,必怒而去,乘兴即自为之。郭从义镇岐下,每延止山亭。张素设粉墨于傍,经数月,忽乘醉就图之,一角作远山数峰而已。郭氏亦珍惜之。岐有富人主官酒酤,其子喜画,日给醇酎。设几案绢素,及好纸数轴,屡以情言。忠恕俄取纸一轴,凡数十番,首图一丱角小童,持线车,纸穷处作风鸢,中引一线,长数丈。富家子不以为奇,遂谢绝焉。太宗素知其名,召赴阙下,授以国子监主簿。忠恕益纵酒,肆言时政得失(校,汲本无得失二字),颇有怨(校,汲本作“谤”)讟。上恶之,配流登州,死于齐之临邑道中,尸解焉。有《屋木》卷轴传于世(忠恕尤精字学,宋元献尝手校其《佩觿》二篇,以宝玩之。校,汲本作“宋元宪”)。
         
          推官王士元,仁寿之子也,灵襟萧爽。画法精(校,汲本作“特”)高,人物师周昉,山水学关同,屋木类郭忠恕。皆造其微。尝见张文懿家有《杂木寒林》,高丈余,风韵遒举,格致稀奇。兼有《伊尹负鼎》、《凤楼十八怨》、《四时山水》等传于世。
         
          宋道,字公达;宋迪,字复古。洛阳人。二难皆以进士擢第,今并处名曹。悉善画,山水寒林,情致闲雅,体像雍容,今时以为秘重矣(然则友爱之谈,所宜推揖)。
         
          文同,字与可,梓潼永泰人。今为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善画墨竹,富萧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复爱于素屏高壁状枯槎老枿,风格简重,识者珍爱(校,汲本作“识者所多”)。自赋《一字至十字诗》云:“竹,竹,森寒,洁绿。湘江边,渭水曲,帷幔翠锦,戈矛苍玉。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化龙杖入仙陂,呼凤律鸣神谷。月娥巾帔净冉冉,风女笙竽清肃肃。林间饮酒碎影摇金,石上围棋清阴覆局。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若檀栾之操则无敌于君,图萧洒之姿亦莫贤于仆。”(校,汲本无《一字至十字诗》,覆宋本亦无此诗)
         
          郭元方,字子正,京师人,官至内殿承制。善画草虫,备究蜚蠉,潜分造化,宜矜妙艺,蔼播佳名。然而著意者不及疏略,盖或点缀过当,翻为失真也。颇有图轴传于世。
         
          董源,字叔达,钟陵人,事南唐为后苑副使。善画山水,水墨类王维,著色如李思训。兼工画牛、虎,肉肌丰混,毛毳轻浮,具足精神,脱略凡格。有《沧湖山水》、著色《山水》、《春泽牧牛》、《牛》、《虎》等图传于世。
         
          高尚其事,以画自娱者二人。
         
          李成 宋澥
         
          李成,字咸熙。其先唐宗室,避地营丘,因家焉。祖父皆以儒学吏事闻于时。至成,志尚冲寂,高谢荣进。博涉经史外,尤善画山水寒林,神化精灵,绝人远甚(《叙论卷》中已述)。开宝中,都下王公贵戚,屡驰书延请,成多不答。学不为人,自娱而已。后游淮阳,以疾终于乾德五年。子觉,尤以经术知名,职践馆阁。请恩幽閟,赠光禄丞(事见宋白所撰《墓碣》)。有《烟岚晓景》、《风雨四时山水》、《松柏寒林》等图传于世。
         
          宋澥,字则未闻,长安人。故枢密湜之弟,司封道之从祖也。姿度高洁,不乐从仕。图画之外,无所婴心。善画山水、林石,凝神遐想,与物冥通。遇兴登楼,有时操笔,故人间不多见其迹。有《烟岚晓景》、《奔滩怪石》等图传于世。
         
          业于绘事,驰名当代者一百四十六人(人物、山水、花鸟、杂画,分为四门)。
         
          人物门(五十三人,僧道并独上传写者附)
         
          王霭 高益 王瓘 孙梦卿
         
          赵光辅 赵隐士 孙知微 勾龙爽
         
          李文才 石恪 袁仁厚 赵长元
         
          王齐翰 周文矩 顾德谦 郝处
         
          厉昭庆 顾洪祝 李雄 侯翼
         
          高文进 王道真 李用及 李象坤
         
          高怀节 张昉 高元亨
         
          杨朏(子圭) 王兼济 孙怀悦
         
          陈用智 孟显 陈士元 王拙
         
          王居正 叶进成 叶仁遇 郝澄
         
          童仁益 毛文昌 南简
         
          龙章(子渊) 武洞清 江惟清
         
          钟文秀 田景 李元济 王易
         
          陈坦 令宗 李八师 刘道士
         
          王霭,京师人,工画佛道人物,长于写貌。五代间以画闻。晋末与王仁寿皆为契丹所掠,太祖受禅放还,授图画院祗候。遂使江表,潜写宋齐丘、韩熙载、林仁肇真,称旨,改翰林待诏。今定力院《太祖御容》、《梁祖真像》,皆霭笔也(太祖御容潜龙日写,后改装中央服矣)。又画开宝寺文殊阁下《天王》、及景德寺九曜院《弥勒下生像》,最为奇出。
         
          高益,涿郡人,工画佛道鬼神、蕃汉人马。太祖朝,潜归京师。始货药以自给,每售药必画鬼神或犬马于纸上,藉药与之,由是稍稍知名。时太宗在潜邸,外戚孙氏喜画(孙氏有酒楼。一日,遇四老人饮酒有异,疑其神仙,因谓之四皓楼,亦谓孙氏为孙四皓也),因厚遇益,请为图画。未几,太宗龙飞。孙氏以益所画《搜山图》进上,遂授翰林待诏。后被旨画大相国寺行廊《阿育王》等变相暨《炽盛光》、《九曜》等,有位置小本,藏于内府。后寺廊两经废置,皆饬后辈名手依样临仿。又画崇夏寺大殿善神,笔力绝人。有《南国斗象

      Processed in 0.184(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