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09 15:26:59 来源:网络
工笔画具有造型严谨、形象生动、线条谨细、刻画深入、色墨晕泽、层次丰富的形式特征。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主要采用线条勾勒和色墨润染相结合的方法,如林椿《果熟来禽图》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这种勾线染色的方法是工笔花鸟画最基本的形式语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它发展至宋代已达到了非常成熟的程度,并一直沿用到现在。在这一基本形式语言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一些烘染衬托、点彩积水、和吹云弹雪及丝毛的方法。现代工笔花鸟画为了能适应时代的审美需求,大量地借鉴和吸收其他表现形式和手法来丰富自己的形式语言,如吸收版画拓印、水彩撒盐和油画色彩处理的技巧来丰富画面的肌理,增强艺术表现力。
分染法
A.先用白描在画面上起稿。注意要根据不同表现对象的质感使用不同的线条,如表现苍老的枝杆就要使用刚健的“铁线描”或“颤笔水纹描”,表现娇艳的花朵就要使用柔美的“兰叶描”或“游丝描”。此图为了表现牡丹叶片的饱满生气,使用了“兰叶描”。
B.在白描稿稿上用淡墨沿着叶片的根部向尖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分染之前要准备两枝笔,一枝用以蘸墨,另一枝蘸清水。分染时先用色笔在叶片的根部轻轻染上墨,然后迅速用清水笔将它不留痕迹地润开,这样经过水润过的墨色就会呈现出由浓到淡的层次。待第一遍干透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前面的步骤上进行多次反复分染,直至达到理想的浓度。注意:不要试图一次就用浓墨染到所需色度,如果这样的话,不但难以掌握浓淡,无法将墨染匀,而且还会缺少饱和度。
C.在墨色稿上进行色彩分染。第一遍墨稿的作用就是将物体分出不同的明暗向背和前后关系,它就象素描稿。待墨稿浓淡达到要求后,再在墨稿的基础上将色彩罩染上去的。用花青(最好使用花青块,锡管颜色不但色相不准,而且有色渣)从叶片根部向尖部慢慢分染,直至达到浓淡要求。
D.最后染绿色和调整。用淡淡的石绿调藤黄从叶片的尖部向根部由浓到淡地进行分染。注意:石绿色是矿物质颜料,它颗粒较粗,覆盖力强,因此在染色时不能使用重色。藤黄也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如果使用重色的话,不但会将底色掩盖,还会使颜色污秽。所以只能用淡彩反复多层地分染。
分染法采用分层叠加的方法进行设色,它的优点是色彩厚重饱和,层次变化丰富,表现力强。但是这种方法在运用中如果掌握和使用不当,往往会出现覆盖和拖带底色的现象,要克服这一毛病惟有淡色轻染,反复多层,不可重色少染。传统画法中为了避免拖带底色的现象而采用“矾”法,也即染两层色涂一次矾水,这种固定颜色的方法叫“三矾九染”法。
分染法举例——牡丹画法
A.勾勒线稿。
勾线时要特别注意根据表现对象色彩的深浅而调整线条的墨色,如表现白色的花头、深色的花头和叶片时,白花头就要使用淡墨,深花头的墨色要比白花头要重些,而叶片又要比深花头墨色浓一到两个色阶,只有这样,经染色后色和线才会相互隐映,达到“色不侵墨”的要求。
B.淡色铺底。
用淡墨分染叶片;分别用大红和白粉平涂红花和白花,进行打底铺色。打底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颜色的协调统一,二是利用颜色里的胶水将纸面上的绒毛和毛孔填平,以便色彩润泽细腻。传统分染法不采用先平涂后分染的方法,而直接进行分染。直接分染法与先平涂后分染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从局部到整体,也即一瓣一瓣地完成;后者是从整体到局部,用先平涂后分染的方法更易于控制和掌握。平涂时要注意颜色不能厚重,这样既避免了将线条覆盖,又不至于在以后的分染中将底色带起。
C.逐层分染。
用曙红沿着红花的花瓣根部向瓣尖进行逐层分染;同样,用淡淡的曙红分染粉红牡丹;用花青色分染叶片。
D.深入刻画。
用胭脂色沿着红花的花瓣根部向瓣尖进行逐层分染,待颜色厚度和浓度达到要求后再用大红从瓣尖向瓣根分染,提亮花瓣。继续用淡淡的曙红分染粉红牡丹,待层次达到要求后用白粉从瓣尖向瓣根分染,加重花瓣的厚重感和立体感。用石绿加花青从叶片的尖部往根部分染,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最后点花蕊。花蕊是花卉的眼睛,精神都在其中,所以要认真对待。点花蕊前,用石青在花芯处分染,待干后再用白粉调藤黄按三笔一组的组织方法点上花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