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11-11 11:07:56 来源:网络
对于写生教学,历来各家众说不一。中国古代重视临摹,但临摹什么、如何临摹,临摹与写生的关系却是颇值得研究的。
潘天寿主张初年级的山水科,临摹可多于写生。
李可染20世纪50年代在给学生讲课时曾说过:“石涛讲搜尽奇峰打草稿,中国山水画千岩万壑是长期认识的结果,也是经营位置的结果。中国画很少在现场画出,在现场画出很难全面,回忆更能概括总体。中国画的天地是很大的,中国画不只包括视觉,也包括知觉。应包括所见、所知、所想。所知是现在所见与过去所见的总和。搜尽奇峰打草稿正是这个意思。”
1959年李可染的写生教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山水画创作思想。兹录入如下,“在写生课教学前,李可染作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作了几次专题讲座,主要是讲山水画创作的意境和意匠。他认为山水画有几个重要条件,即意境、结构(构图)、形象、层次、线条。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他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意境的获得,要依靠画家深刻的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再经过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使意境更加鲜明。意境形成之后,还要有意匠,意匠即是表现方法、加工手段。他告诫学生,一定要努力把握山水画创作的这两个关键,为了要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一定要在意匠上千方百计、苦心经营。在下去之前,李可染让学生先进行临摹课练习,临摹对象是李可染的写生原作,每人一幅,对临。在临摹过程中,他教给学生工具、材料知识和用笔的方法。”
对于山水课的写生教学,崔晓东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他把艺术创作中的思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他说他喜欢教书。崔晓东撰写了《关于山水写生的几点体会》,之后又完成了《关于山水写生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其中比较了中西方对于写生的不同态度与方法。在这篇文章里,崔晓东谈到的是一种教学思考,在教学中灌输东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和思维模式,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总结经验。他还在炎黄艺术馆举办临摹班,他自己常常去指导。崔晓东梳理总结了他对于山水写生教学的几点看法,包括课程安排、内容安排、教学重点和教学规范。
对于写生教学的方法,崔晓东认为:“写生一般可采取两种方式,即创作性写生和素材性写生。两种方式的目的不同。素材性写生,目的是为创作搜集可供参考借鉴的素材,所以到生活中去选择、搜集、描绘奇峰、怪石、山泉、瀑布和树木等,在构图和画面效果上,不一定都要求完整,也可画一草、一树、一石。创作性写生要求在写生过程中就含有创作性因素。因此,实地写生时,应首先观察、研究这一带景区山形概貌的特点,考虑用什么方法去表现。落墨时,边想像、边构图、边写生,可随时迁移写生地点或角度,根据构图需要而重新组合。这样画出来的写生作品就比较完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处于新世纪的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对于中国画的教学问题,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背后有一个足以与西方文化体系并峙的庞大的文化架构,这一文化架构潜在的难以预测的生命力,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传统中国画与教学是一定会逐步走出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来的,而在这个转变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在教学中努力保持和延续传统体系的严整性,是极为必要和必需的。有继承才有发展,有差异才有价值。我们不能囿于传统,也不能脱离传统而发展,随着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画教学正在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系统中并呈现出新的景观,这是中国画发展的希望所在,而这也正是崔晓东及其同仁们正在努力之所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