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稚柳花鸟画

        作者:核实中..2010-01-08 16:09:31 来源:网络

        谢稚柳(1910-1997)江苏常州人。名稚,字稚柳,号壮暮生、壮暮翁。工画山水、花鸟,亦作人物,又精鉴赏,其画学晋唐北宋,画风遒丽敦重,气度堂皇。1942年赴敦煌考察。建国后曾任中国古代书画巡回鉴定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博物馆顾问。
        ??山水画大家陆俨少曾说过:"像谢先生这样的人物,历史上几百年也出不了一个。"确实,在近百年来,尽管名家辈出,各展擅长,但博洽精深如谢稚柳先生者的,真还难以拈出。
        ??如果说文人画的命名是因为文人的吟诗作词,那么学者画(姑且论之)的命名则是因为画者的博洽精深。
        ??谢稚柳所处的时代是明清写意画派因惯势的发展而波澜壮阔的时代,而建国后国家的文艺政策对于传统的观点,只强调继承"人民性",而批判"封建性"的糟粕。晋唐宋元的传统因其"细笔"被视为"封建性"的糟粕,而明清写意画派因其"放笔"而被视为极具"民主精神"。致使当时绝大多数画家,对于传统的认识有所偏差,其视野只局限在徐渭、八大、石涛一路的阔笔写意。
        ??谢稚柳先生高明之处就是在于能够极为系统的把握整个中国绘画史,分出霄壤。从而能够吞吐唐宋,取法乎上。
        ??谢稚柳先生早年随钱名山学书,其画则是从陈老莲入手的,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渐开,上溯宋元。取宋人严谨,元人洒脱。30年代与此同时张大千结为挚友,交往甚密,经常探讨艺事,1943年又随张大千赴敦煌研究石窟壁画。而使得谢氏艺道精进的是其建国后长期从事书画鉴定工作,而得以广泛鉴赏历代名家书画。
        ??可以说谢氏的画风形成是与其广览天下名画的鉴定是分不开的。比如,他在张大千处观赏董源的《潇湘图》,在庞莱臣处看到的董源《夏山图》,徐悲鸿处看到的《八十七神仙卷》,以及张伯驹家的展子虔《游春图》、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宋徽宗的《竹禽图》,而他自己也一度收藏过王诜的《墨笔烟江叠嶂图》、北宋的《仙人楼观图》以及大量的陈洪绶、石涛的作品。建国后谢氏受聘上海博物馆,上博的孙位《高逸图》、倪瓒《渔庄秋霁图》、钱选《山居图》均是从他手中而出的。而谢氏担任全国古代书画鉴定组长之便,又使他得以遍观大陆的古代书画珍品。
        ??系统的遍览天下名画,使得谢氏能够辩其画史嬗递。谢氏对于画史的贡献之一是根据郭熙、王诜的存世画迹来对李成画派的循源追溯,从而理清了北宋画派的脉络。其二是根据《雪竹图》(此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推测出徐熙的"落墨法"。
        ??而观谢氏自身的画风,其山水正是取法李成,而其花鸟亦得益于"落墨法"。能够纵观天下名画,并能从中梳理画史,并为己所用,千百年来难找出第二人,有此机遇,有此才情,陆俨少先生的赞誉之辞实在是不为过。
        ??谢稚柳虽然对于晋唐宋元的传统莫逆于心,但是他基本上没有对临过一件古人的作品,而他放笔之下,尽是陈老莲、李成、郭熙,渊源所在,一目了然。谢氏的心摹意临,比之别人的手摹笔追,不让丝毫。
        ??谢稚柳先生认为中国画的传统到底讲的是"笔墨"。但不是笔墨肆放,而是笔精墨妙。"笔墨肆放"只是停留在笔墨趣味的独立审美,而"笔精墨妙"则是强调笔墨趣味的运用应服从并服务于形象。而谢氏的书风与其画风是一致的。谢氏早年的小楷书,潇洒俊逸出于褚遂良、倪云林一派,而即使是其中期学怀素狂草书,也只是盈寸大小,以狂草作小字,正是与其强调笔墨趣味的运用应服从并服务于形象的一向画学原则。
        ??刘旦宅先生曾有"三家画荷"一说。张大千的荷花工笔重彩又带金碧辉煌,充满富贵气又毫不俗气,可比作杨贵妃;八大山人的荷花似乎不在意花形叶态,而是注重一种笔墨内在的质量。外在并不美,但有一股内美,可比作丑女钟无盐;谢稚柳的荷花则是荷叶舒卷有致,花朵清气可掬,那种冷艳的意味为旁人所无,可比作李清照。

        谢稚柳著作:
        ?? 《敦煌艺术叙录》、《水墨画》、《鉴余杂稿》、《壮暮堂诗词集》、《中国书画鉴别》等。

      Processed in 0.149(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