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作者:核实中..2010-01-09 10:55:12 来源:网络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传说中的夏朝以后,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筒朝。古代史书上记载的商朝的历史,大部分为已经出土的史料所证实。商朝大约从公元前十六世纪开始,共持续了六百多年。商的领域主要在黄河中下游。商朝曾数次迁都,最后一次定居下来是商王盘庚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末迁到“殷”(现在河南安阳附近)。商王的职权首先是主掌祭祀和战争,其次是组织农耕牧畜。商代虽有相当发展的青铜工艺。但农业生产工具仍依赖石器。商代的农业、手工业和牧畜业部很发达。酿酒、冶铜、制陶、丝织、土木营造、制革等手工业的发达,同时也代表着当时科学文化的水平。商代的科学文化特别表现在与农耕有密切关系的天文学方面,商代的历法是相当严密的。商代的文字是已知的我国最古的文字,有象形字、形声字、假借字。
          商朝末年,社会内部极为混乱,在长期对东方各族的战争之后,虽然获得了胜利,但力量削弱,不能抵抗在西方新兴起的周族和其他各族的联合武装,商王纣兵败自杀,商亡。
          周族兴起于陕西渭水流域,最后建都于西安附近,传说他们的农业是相当发达的(为他们奉为始祖的是农神后稷)。在周文王时,周族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力量,文王的儿子武王用姜太公和自己的弟弟周公、召公作帮手,并联合反对商朝的各部落、各氏族,灭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广大的领土上分封诸侯,受封的多是功臣和子弟。商纣的儿子武庚率领商贵族也受封在殷。周武王成为统治各诸侯国的“天子”。但周初对各诸侯国的统治很不稳固,武王死后,他的年幼的儿子成王在叔父周公辅助下即位,受到东方一部分诸侯和武庚的联合反对。但最后被周公镇服,这一次变乱和变乱的平定,成为周朝历史上一件屡被后人谈论的大事。周公把东方诸侯封国重新整顿以后,大规模的建设“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政治的和军事的据点。
          周朝的制度,据文献记载,是以周天子为全中国的最高的领主,唯一的“王”。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把土地分给大夫,大夫再分给卿士。从天子到卿士都是贵族。贵族们领有土地,也领有人民。隶属于贵族的人民群众中有农奴也有工奴,他们直接从事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他们要无报酬地向贵族贡献生产品,服徭役和兵役。
          周朝自建国到公元前七七○年,共约四百五十余年,称为西周。西周中叶公元前八四一年,周厉王因为和周贵族争夺剥削果实而被逐,结果爆发了周王室内部的冲突。同时各地诸侯,随着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强大起来,周王室逐渐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因而在西方和北方各族的严重威胁下,周平王不得不在公元前七七○年东迁到洛邑。此后称为东周。东周是周王室日益衰微无力、列国日益强大的时期。历史上也称为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力图扩大自己领域和势力的诸侯之间,不断发生吞并和掠夺的战争。齐、晋、楚、秦、吴、越等国,先后获得向各小国及人民勒索贡纳的权利。兼并掠夺战争的结果,到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只剩下秦、齐、楚、燕、赵、魏、韩七个大国,这之后即进入史称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结束,是秦始皇在并吞了六国之后于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起统一的大帝国。
          春秋战国时期残酷的战争,虽然破坏着生产力,但是由于铁质工具广泛使用和牛耕,却促进了农业生产,手工业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也因铁制的工具而加速进步。战国时期,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和高利贷亦伴随发展起来。例如阳翟大商人吕不韦能以其财富操纵秦国政权。这时金属货币成了重要交换手段。不少地方逐渐形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城市,如:咸阳、洛阳、邯郸、南阳、临淄、寿春等。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开始了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传统的世卿制度在逐渐瓦解。贵族转化为“士”,这些人中的优秀代表者,能顺应时代的要求,提出一些有利于政治、社会、生产的措施。管仲在齐国,商鞅在秦国,以及其他著名政治家所提出的变革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为未来国家的统一开拓了道路。被称为“先秦诸子”的思想家,如孔丘、墨翟、庄周、孟轲、荀卿、韩非,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在激烈变动中的社会并反映了社会的复杂要求。各派学说的“百家争鸣”,构成了古代思想史上最活跃而丰富的时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春秋时代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天文学,有着辉煌的成就。文学范围中的《诗经》和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都真实地描写了人民的生活和愿望。一些历史著作(如《春秋》、《左传》、《国语》不仅是古史的典范,和先秦诸子的哲学著作同样,都以优美的散文丰富了战国的语言艺术。
          商(公元前十六世纪前十一世纪)、周(公元前十一世纪前二二一年)两代共约一千四百年,对于社会、文化和美术的发展都是一个悠久的历程。美术发展中的辉煌成就,正如社会文化方面的其他成就一样,我们今天所知还很不够,尚有待考古学的发现。古代文献中有些值得注意的片断材料:商代的庙堂是“四阿重屋”的建筑,大概即今之所谓“四垂脊、重檐”的样式;纣王曾修筑异常华丽奢侈的建筑物;商朝初年,宰相伊尹曾画了九种不同品德的君王的形象,以劝诫商汤(《史记》);商朝有名的中兴之主武丁,曾画了梦中所见的贤者的像。这些有关商代艺术活动的记载是极粗略的。而有关周代的艺术活动,记载也很少。
          孔子曾看见周的明堂壁上画了“尧舜之容,桀纣之像,各有善恶之状,以垂兴废之戒焉”。并且画了周公抱着成王朝会诸侯的图画,还见到周公背后的“扆”。屏风)上画了斧形的装饰(见《孔子家语》)。周代某些宫室(“路寝”,帝王听政的地方)外的门上画了虎的形像,以明勇猛于守(见《周礼》)。周代的许多器物上都描绘有各种图像。如各种典礼用的旗帜上,按照身份等级画着日月、蚊龙、熊虎、鸟隼、龟蛇等。盾牌上画龙。天子和贵族举行射礼等所用的“侯”(射靶)上,画云气,或画虎、豹、熊等动物。古人初次会面执羔、雁为礼,覆盖羔、雁的布上也描绘着云气。天子服装上则有“九章”的装饰,九章即九种纹样。画在上衣上的五种:龙、山、华虫、火、宗彝,绣在下裳上四种:藻、粉米、黼、黻(有的书上记载舜时已开始应用“十二章”。十二章除上述九章外尚多日、月、星三种。汉唐以来大加标榜称之为“衮冕十二章”,作帝王的最尊贵的服装)。这些记载,有的是可信的,有的是夸张的,总之,是很不完全的,还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西周初的铜器铭文中记录了以武王、成王二代伐商及巡省东国为内容的图画。又《诗经·小雅·斯干》篇赞美周初的宗庙建筑给人以“如鸟斯革,如晕斯飞”的美丽印象。这些记载应该是比较可信的,可以窥见周初的建筑及绘画的宏大的规模和“成教化”的创作意图。
          《周礼·考工记》一书记载了各种手工艺的分工情况。其中有很多是与工艺美术有关的,是研究古代工艺史的重要材料。
          中国考古学的开始是很早的,而且就是因注意并研究发现的商周时代古器物而开始的。商周时代古器物铜器和玉器的系统的研究,在宋代(公元十二世纪)已经有了大致的轮廓,清代中叶(十八世纪)古文字学的研究更加深了科学的认识。十九世纪是商周时代古器物被有意识地搜求、征集和整理的时期。但真正的科学的考古事业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因少数严肃的学者的辛勤劳动而建立起来。建国以来我国考古学得到蓬勃的发展,使我们对祖国远古历史、文化以及早期美术史的知识,进一步充实了起来。
          在丰富的考古发掘品中,我们见到了真正的绘画和雕塑的作品,然而数量异常稀少,也不能较完整他说明演变过程。商代的大理石雕刻和战国末年楚国的木俑和帛画、韩国的铜人是仅有的优秀的代表作。从商代到战国时代的青铜器、玉器和战国时代的漆器,其中,特别是青铜器,是商周两代约一千四百年间造型艺术创造的代表。
          青铜器本身是精美的工艺品,在风格上装饰题材上与其他工艺美术相通。同时,青铜工艺的造型与青铜工艺上的平面的装饰和浮雕的、立体的装饰,都有直接采用写实风的动物形象的,它是了解当时绘画和雕塑的不可忽视的材料。
          商、周时代青铜工艺的丰富的遗存,集中地表现了早期美术的一般面貌。

      Processed in 0.151(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