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型画院的“东莞创造”——岭南画院发展模式调研(作者:张晶晶)

        作者:核实中..2010-01-29 14:49:12 来源:网络

          来源 :文化传播网
          岭南画院直属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是以美术创作为主,兼融美术展览、美术培训、收藏研究、艺术策划为一体的文化单位,依托岭南画派策源地东莞可园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灵活机制,广纳贤才、繁荣创作、策展交流、培育人才,扩大东莞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辐射力,力争办成全国最有活力、最有影响力的画院之一。岭南画院加挂岭南美术馆牌子,实行功能兼容、资源共享。



          2008年,岭南画院顺势而生。在文化新城的建设过程中,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品牌,东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岭南画派重要策源地——可园文化园区,岭南画院是其中一项重点工程。岭南画派是广东美术的重要代表,对中国画的革新和发展,有过相当的影响。但是有关岭南画派的研究课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够。把岭南画院设立在东莞,除了岭南画派与东莞可园关系密切外,更为重要的是,东莞凸显出来的对精神文明的渴求与包容十分适合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生存。岭南画院文化工程的启动,标志着东莞美术事业的跨越进展。



          岭南画院:原创与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岭南画院作为东莞市重点扶持的公益文化单位,必须站在文化的高度,创造东莞文化的闪亮品牌。原创是东莞美术的特色,创新是岭南画院的生命。无论是画院还是整个东莞的美术发展,不立足于地方传统,不注重对传统的开拓,创新就没有出路,因此原创与创新是岭南画院的竞争力和核心点。



          所以,开院一年来,岭南画院一方面传承可园文化的资源,融汇可园文化的元素,秉承岭南文化的精神,使得岭南优秀的绘画艺术再现辉煌。另一方面,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运作模式,使东莞的美术事业跨地发展,提升了东莞城市文化的凝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创作方面,岭南画院邀请名家成立权威的艺术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设立特聘画家和签约画家的美术工作室,引进优秀人才,形成了一支富有创造力和朝气的创作队伍,把岭南画院建成岭南美术的创作基地。画院通过“岭南油画研究所”、“岭南国画研究所”、“岭南画学研究所”等进行了大量创作研究工作,开展了“阳光城市”、“回望家园”、“东莞风情”专题创作。



          在岭南绘画艺术研究整理方面,岭南画院推出了如岭南画派世纪经典展、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作品展、杨之光画展、陈金章作品展、陈章绩从艺50年作品展、刘济荣画展以及下一代的陈永锵、李东伟作品展等展览,让人们充分了解岭南画派的百年历史及其传承、发展。以继承、研究、创新与发展岭南美术为宗旨,画院搜集、整理老一辈艺术家的宝贵艺术资料,通过不断地举办高层次的展览,把岭南画院办成岭南绘画艺术名人的聚集基地,以开放的胸怀和包容的态度构造自成体系的学术框架,把握东莞艺术的未来走向。



          在岭南文化传播方面,著名画家杨之光、陈履生、林若熹、杨尧等八大学术讲座,“全国画院院长高峰会议”、“生活在此处——当代广东中国画现状与思考研讨会”、“东莞美术发展专题研讨会”等高峰会议,吸引了国内外名家和美术流派到岭南画院进行艺术交流,扩大东莞文化的影响力,使画院成为新的岭南美术传播和辐射基地。



          在岭南绘画作品交易方面,岭南画院依靠可园加大展览交流的吸引力,抓住可园周边旧城区文化街的改造契机,采用市场化运作,开辟作品交易市场,形成岭南绘画作品的交易基地。



          在岭南绘画艺术人才培训方面,为了发挥岭南画院艺术传播职能,开院后,画院全面启动美术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岭南画家村的设施优势,与国内著名美术院校联合办学,顺利举办了“岭南画院、广州美术学院2008年美术高考培训班”。该培训班主要培训对象是有意参加高等美术院校考试的学生或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由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担任课程教师。此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岭南画院建成岭南艺术人才培训基地打响头炮的同时,也满足了美术爱好者的求学之心。而画院与知名少儿美术教育培训机构杨之光美术中心的携手合作,将培训“从娃娃抓起”,不仅培养学生的绘画技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审美水平和艺术品位,继承岭南画派的创新精髓。

          岭南美术馆:以专定位,强势进取



          作为岭南画院的下属机构,岭南美术馆是岭南画院开展展览、交流、研究、收藏等工作的单位。



          在岭南美术馆的经营管理上,黄泽森院长考察多家美术馆后认识到岭南美术馆更要强调的是“东莞创造”。世界公立美术馆的功能范畴基本上是相同的,系统管理各有特色。如何体现东莞的美术馆特色,一直以来都有两种认识,有一种看法是,应该走“贴牌上市”的管理模式,套用一个所谓“名牌”来运作。另外一种看法是,应该重视自己的“知识产权”,利用“拿来主义”的管理概念,逐步建立完善东莞的美术馆管理特色,做专、做强。但“贴牌上市”,这是商家通行的招数,不是原创,其结果是永远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纵观世界所有的名牌美术馆,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罗丹美术馆就没有必要加上“卢浮宫”的标签。比如罗丹美术馆并不大,但有特点,非常“专”,也非常“强”。



          因此,岭南美术馆将美术研究与美术收藏的重点专注于岭南画派和东莞画派、大珠三角区域美术、现代东西方美术。以收藏为例,岭南美术馆通过国家收藏以及画家捐赠的方式,有计划、有目标地举办岭南画派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以及当代岭南名家的展览,收藏其部分代表性作品,并整理其档案资料。清晰的定位取得了明显效果,岭南美术馆通过举办首届岭南美术节,画院共征集作品58件,其中雕塑作品8件、全国画院院长作品20件、第五届广东省中国画艺术大展作品30件。



          作为公益性文化单位,岭南美术馆实行免费开放,“岭南画院启用暨首届岭南美术节”开幕吸引观众近10万人。为了进一步满足市民的文化需要,岭南美术馆策划了系列互动活动实现艺术与市民零距离接触。首届岭南美术节期间,岭南画院联合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岭南美术馆举办了“与岭南名家面对面——东莞少儿临摹岭南名家作品大赛”,充分激发了少儿的艺术创作兴趣,近600名8至16岁少儿报名参赛,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获奖作品在岭南美术馆公开展示。与此同时,艺术鉴赏交流、习作观摩、名画赏析等系列活动的举办,让岭南艺术进一步走向市民、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创新画院管理模式



          岭南画院成立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来,岭南画院的影响力和活力有目共睹。一个地级市画院,短短一年内,不仅招来大量岭南名家和创作中坚力量,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丹青高手。这一切得益于管理者探索创建的新型文化管理体制。



          岭南画院在筹办过程中,对画院的源起和发展做过深入的研究。黄泽森院长说:“由于旧的、传统的画院体制束缚,许多画院的运作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岭南画院是在新的形势下组建的,必须创新思维,采取历史文化支撑、多方优势聚合、各种功能兼备、内部运作灵活的发展模式。”



          按照画院的定位和任务的要求,画院管理实行内部人员聘用化、艺术考核定量化、艺术评审专业化、艺术活动市场化、艺术运作品牌化的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实现科学运作、创作高效、效益突出。



          画院人事管理实行全员聘用制,采用多种聘用方式,充分调动画家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确保画院高效运转的前提。人事管理一是将具有较强政治素质,既懂美术、有创作能力,又善于经营管理、内部管理及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特聘为专业画家,入编聘用。二是将有真才实学的外地画家,以签约的形式聘用在画院创作,不办理人事关系,临时聘用。三是以补贴创作津贴的方式,聘用本市美术创作尖子作为院外画家,依托社会力量,增强画院创作实力。所有聘用人员,一律两年一聘,定期考核。



          在工作考核上,岭南画院将各项工作指标量化,实行岗位责任制。这是画院工作正常运作的保证。把特聘画家、签约画家、艺术策划人员每年上交作品数量、策划项目的多少,按年度下达量化指标,作为年度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



          评审则成立艺术评审委员会,负责画家和职员业绩考核。这是构建画院考核指标体系的关键。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画院领导、知名画家、院外专家等组成,负责对画家上交的绘画作品及画院职员个人业绩进行考核,确保评审公平、公正。通过定期考核,确定个人业绩等级,并与奖罚挂钩。



          市场是新型画院发展绕不过的坎,艺术活动必须从画室迈向市场,通过市场运作赢得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推动画院发展的活力源泉。但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这方面如何去运作,是个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岭南画院做了探索性的动作,画院首先成立了“画廊联盟”,通过举办展览,推出或包装有潜质的画家,推销其作品;通过各种文化渠道,代销名家作品,代销本院特聘、签约画家上交的作品;在岭南美术馆、画廊承办各类画展;与社会、企业界广泛接触,开展艺术活动,提高企业文化艺术品位,共同创造经济效益;引入新的基金体制,可行的项目实行股份制,个人、企业、民营企业者可以入股参与艺术经营。



          艺术运作品牌化是增强岭南文化传播辐射力的捷径。画院通过宣传、策划、包装等形式,提高画家知名度,打造具有特色的地方美术品牌。借鉴全国画院成功的运作模式,打造地方性美术品牌,每两年与中国美术权威单位举办一次大型的、标志性的学术艺术交流活动;策划画家参与公益活动,扩大画家们的知名度,提高画家作品价值;与名牌美术学院及画院联合办学,打造品牌院校的创作活动基地与教学实习基地。



          多元化的经费来源加强了画院的造血功能。画院以市财政拨款为主,通过社会资助、单位自筹等形式多渠道解决经费来源。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画院通过财政拨款解决画院筹建经费、在编人员经费、公共经费、社保经费、福利费、退休人员经费、临时聘用岗位人员经费和一般专项经费;通过社会资助解决办展等活动经费;通过市场运作解决签约画家、院外画家经费不足的问题。

      Processed in 0.158(s)   6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