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1-29 16:57:43 来源:网络
来源 :《光明日报》
《鹅、鹅、鹅》画面中一群白鹅引亢高歌,纯净温婉,如梦似幻,忆见当年作者青春韶华,画笔轻舞飞扬;《将相和》等系列京剧人物画,鼓锣热烈铿锵,色墨淋漓酣畅,显示了作者今天的沉静圆融,舒卷自如。马书林在艺术探索之旅中,广取博收、独辟蹊径,终将水墨意境与国粹京剧有机结合,创造了自己的艺术语言符号。
作为“弄墨者”他深深悟到:笔墨本无界。中国人物画家应在自由自在无边界的水墨中寻求方圆规矩,在无意的自然中把握必然。马书林痴迷于画情画意的自然流露,在他看来,自然是本性与率真的释放,是笔与墨的有机融合;自然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综合理解,是情感与思想的朴素需求。敞开胸怀,释放真情,自然天成,方能显现出人物画家审美修养的功力。
国画与京剧同为国粹,是具象中见抽象、写意中有诗意的艺术。两种艺术因文化根源的相同有其共性,又因载体的不同有其强烈的个性。那么如何利用水墨画的特质语言去表现亦同亦异的京剧艺术,在两种艺术交汇处找到一个最恰如其分张扬其个性的点,便是马书林创作水墨戏剧人物追求的精髓。在戏剧人物画意象造型中,他对不同客观素材进行主观改造,抽取那些富于个性色彩的特征,有时甚至是夸张、变形的强化处理,创造出既似生活原型,又超越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
马书林塑造的京剧人物,有意识地模糊了写实与写意手法、表现主义与具象主义形式的边界,使画面既具京剧艺术程式的特质,又富于水墨语言的表现力。“笔工”没有束缚住他的“笔写”,他在工笔重彩里没有得到完全释放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情感,都在他的写意京剧人物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马书林京剧人物画中的书法也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对此,马书林自有看法,有些中国画中书画风格不一,甚至有些格格不入,达不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他认为书法与绘画是画中有话,画中有“画”,相映相随。在他的京剧人物中,书法不是传统草、篆、隶、楷,是他创作的另外一幅“画”,个个字型如同演员的唱腔,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扑面而来,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对于当代中国画艺术家,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是个难以打开的结。马书林认为中国人物画创作是在干湿、浓淡、疏密的构成中经营幅面的整体气势,展示出一种特有的灵性和形式特征,只有既继承,又独创的方法,才能凸显出其鲜明的作品个性。人与物象在笔墨中已不是具体的某个对象,而是创作的桥梁、精神的载体、意境的追求、精神的袒露,通过作品所溢散出来的综合性美感表现自己追求率真的品格。在水墨画创作中他借助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段解构传统笔墨形式,在绘画的不同阶段上重组画面秩序,在意象与抽象、写意与表现、泼墨(彩)与线条的互补、交汇、融合中,刷新水墨面貌。
马书林喜欢看似笔墨无拘无束,而细品起来亦有规则章法,“自由而中矩,无意而得意”的作品。他认为作画大可不必给自己以界限,不必担心悖离传统,不伦不类。只要使用传统水墨画工具作画,无论怎样求变,终难逃离传统笔墨的圈。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画画家,只要使用笔墨、宣纸,“迹受之于手,手受之于心,心受之于自然”,晕染的就是中国画的意境,烘托的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
他现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把相当多的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国家美术事业。他的生活很简单,家、美术馆,两点一线,这个半径以外的视野,他显得无措。他说属于自己的创作时间很有限,繁忙的工作之余,画室是他的另一个世界。他积极探寻着中国画传统韵律的笔墨美,古典文化的意境美,现代意识的抽象美。
“在生活中我会有许多无奈,但每当我随心所欲驰骋我的思绪,无拘无束驾驭我的画笔,心态就会自然放松平和下来,这时我才发现我画的是‘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