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10-01-29 16:59:41 来源:网络
我第一次知道“城市山水画”的说法是看到《美术》杂志上刊登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的来信,他是看了一批深圳画家画深圳的作品后有感而发,提出了“城市山水画”的说法。从1992年到今天,“城市山水画”这一课题已经被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们所关注,近年来还衍生出了“都市山水”、“都市水墨”等说法,其关注热度可见一斑。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以城市为题材进行各种创作,至今已有20余年,渐渐在实践中形成了我个人对“城市山水画”的认识和理解。
我的早期作品多以再现城市景观为主,用细腻的笔法将建筑物重现。《深圳新貌》算是当时工程最为浩大的一幅作品。
从1997年开始,除了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都成为我笔下的创作对象。此时我在表现手法上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不仅仅用细腻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城市的风貌,同时也穿插“虚”的表达手法,用“点墨”和“泼墨”等手法让城市建筑若隐若现,既有建筑的轮廓,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中国画最讲究的就是神韵,当下的“城市山水画”又该如何体现这种神韵呢?如何从对城市建筑的描绘反映出该城市的文化内涵,引发观者的共鸣,让观众欣赏城市建筑美的同时感受到城市的精神与文化?这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课题。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不管两者的关系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艺术已经不只是对美的追求了,艺术也已经不仅仅是视觉享受了,它更多的是要进入人的内心,与社会和心理紧密相连。我认为,这就是当下艺术作品中的“神韵”。这对当下的艺术家而言,是判断作品艺术价值很重要的一点。从“城市山水画”的角度来看,如何才能体现出这种“神韵”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作品中“还原”该城市的本来面目。
在“还原”的过程中,我不仅改变了思想,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了新的尝试与突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色彩方面的大胆突破。虽然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很早就有“青绿山水”、“金碧山水”,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是以水墨为主,色彩也不过是石青、石绿、赭石、土黄等,几乎没有人用过鲜艳的颜色。但凡有过国外游历经验的人都知道,异国风情最典型的就是色彩的艳丽和多样化。看看西方的油画就知道,他们对色彩的运用远远超过了我们的传统山水画。我并不认为中国的“水墨”无法表达色彩的多样性,正如画论中早有“墨分五彩”之说,但在“还原”城市的过程中,传统的色彩表现形式无疑是一个枷锁。此时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艳丽的色彩直接运用到画面中。这批作品,色彩丰富且对比强烈,笔法大胆、多样,与传统的中国画有了截然不同的面貌。如《突尼斯印象系列之蓝白小镇》、《突尼斯印象系列之凯鲁万市》、《日本———富士山下芦之湖畔》、《香江夜色》等。这一次大胆的尝试得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也得到同行们的肯定,很多人用既传统又当代来形容。在实践成功之后,我回过头来思考,为什么色彩的改变会全然改变作品的气息和神韵呢?这是因为我们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长期以来忽视了对色彩的研究和思考所致。色彩与人类的心理反应是密切联系的,正如红色给人带来激情,蓝色却会引起遐想,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感知,而这种心理感知就正是对一个城市内在文化的最本质的体现。如今的城市,五颜六色的建筑层出不穷,城市人的生活更是丰富多姿、五彩斑斓。这样的现代化城市又怎能缺乏对色彩的表现呢?因此,如何把色彩恰如其分地运用到画面中,对“城市山水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看到很多用水墨画城市山水的,虽然“中国味”很浓,但总觉得有种“冷”的感觉,不但很难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还容易压抑情绪,与生活中活生生的、生机盎然的城市有那么点距离,不那么真实,甚至容易让人丧失对这个城市的喜爱之情。
另一个较大的改变是我开始用泼彩、泼墨的方式来减少传统中国山水画中“写”的成分,用更加放松和自由的笔墨去表达现代城市更深层的意味。这种朦胧的视觉效果正是我想要表达的城市的“浮华感”,我更希望观者能看穿这层“浮华”,去感受城市深层和本质的东西,而这才是我作品想要表达的根本。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