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室南渡与画风流变

        作者:核实中..2010-01-29 17:06:20 来源:网络

        来源 :《美术报》
          南宋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四大家,以精湛的画艺描绘居住在江南的南宋君民们冶游、访友、踏春、观潮等闲适生活的同时,也画了不少鼓励人斗志的与政治有关的题材。这不仅是我们了解传统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成为我们观察南宋人生活、了解南宋历史的窗口。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又一变”院体风格几乎贯穿了整个南宋山水画坛,细腻精致与下笔豪放、笔墨苍劲与刻画精微、繁与简、粗与细等看似相左的语言同时并存于同一画面之中,形成复杂的矛盾体。南宋山水画家们究竟有着怎样的一个生存环境?他们艺术风格的生成与重大事件的发生、主流人物、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等的改变之间有什么必然关系?他们在何种情境下完成了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变”?



          本书围绕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江南地区,画家们在朝廷的支持下,创立了题材、构图、笔墨均迥异于北宋山水画风格的院体山水画风。



          本书“导论”着重叙述了绘画发展中对画风流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画史上单纯以外部因素和艺术风格内部自律性为研究对象的传统研究方法的缺陷,通过风格史与社会史重叠交错的转换关系,提出艺术与社会、艺术与主流人物等之间的关系,是促成南宋山水画风流变的主要因素这一新思路。



          “正文”由三章构成。首章叙说了构成南宋御前画家们生活空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图景,通过对南渡后南宋的社会生活和文化背景等考察,了解画家们的生存环境,理清南宋院体山水画风与重大事件的发生、政治环境、经济复苏、城市发展和文化变迁等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主要分析南宋山水画风的成因,此为本书的核心部分。本章首先对北宋山水画坛情况进行了考察,由此了解南渡前后山水画风之传承变化关系,为南宋山水画之“又一变”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背景。北宋山水画具有写真、叙事的特点,即侧重于完整、客观的整体把握对象,较为平铺直叙。北宋初期的作品以表现北方山水为主,以卓越的造型技能见长;中期的山水画以郭熙为代表,不仅能绘出大自然的地貌特征,而且注重情绪和气氛的表现,追求笔法独立于造型之外的美感,提高和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力;此后山水画坛出现多元的风格倾向,表现在青绿和水墨两端,而且在大山大水和小景之间变化,成就特别。此外,北宋中后期还兴起了精于局部取材选景的小景山水画。北宋中后期山水画坛的变化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日渐丰富多彩的审美需求,也是艺术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南宋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北宋后期兴起的青绿山水画风在南宋初期得以延续。但国破家亡、宋室南迁、颠沛流离的动荡生活不仅使这一时期涌现出一批表现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的山水作品,而且家国之痛、故国之思以及随后相对承平的生活也促使画风为之一变。具体表现为:北宋山水的全景构图被“边角之景”取代,笔墨中水分增多,“大斧劈皴”流行,呈现出化繁为简的单纯化趋势,画面的文学性内涵更为丰富。南宋山水画大致分为写生和创作两类。前者主要延续徽宗画学的“形似”与“格法”精神,细节追求和意境创造并举,在宁静氛围中传达内心丰富多变的情感体验;后者则隐含着深切的家国之痛,是人内心急躁不安的情绪和刚强不折的精神的外化,体现了艺术家在对待艺术与政治关系上的独特表现方式。



          江南地域因素是南宋山水画风转变的一个契机。偏安一隅的湖山佳胜为南宋山水画家们提供了迥异于北方自然的审美对象,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自然气候也促进了水法的发展。此外,狭小的地域空间和相似的表现题材又鞭策着画家们在表现方式上精益求精,极大地完善了再现性语言表现技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人追求安逸、重视内省的心境;皇室支持、市民趣味以及佛道寺观赞助也对南宋山水画风的转变产生影响。画家灵活的供御方式使南宋御前画家在宫墙之外拥有自己的绘画市场,艺术市场的繁荣使得南宋院体山水因此具有雅俗通融的特点。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之间的绘画风格与技法传承关系,是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形成的本体因素。在南宋四家中,李唐是两宋之际画风转折过程中的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他对两宋山水画风转变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尤其值得重视。



          第三章就历史对南宋院体山水画的误读以及南宋院体山水画对后世之影响做一论述,阐明南宋院体山水画风在元初赵孟頫倡导的复古思潮以及明代南北宗论者的“尚南贬北”之观念主导下,遭受颇为严重打击的历史事实。但随着由元入明的又一次改朝换代之历史巨变,在元代士大夫文人那里备受冷落的南宋院体画风格在明初得以发展。这不是巧合,而是各种历史因素相互影响后产生的结果。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后世画家对南宋末年山水画风的一种反思,这种反思并非是完全脱离开南宋绘画语境的。而自南宋以来所开拓的审美意境,延续的审美传统也不断地在后世画家的绘画中以新的方式得到反映。此外,南宋院体山水画风还曾传入朝鲜和日本,朝鲜画家安坚、李上佐,日本画家周文、雪舟等人之风格渊源可追溯到南宋院体。



          “结语”在概述南宋山水画之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再次重申研究艺术风格的流变必须采用综合的方法。南宋山水画特征可概括为三:一是对北宋全景山水图式的提炼,形成边角之景;二是继承徽宗画院形似与格法传统;三是对笔墨语言的提炼和发展,大斧劈皴和水法的完善是南宋山水画的一大特色。以南宋四家为代表的供御画家们的艺术实践,使南宋山水画呈现出具有创造性的风格面貌,构成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又一变”。大体说来,促成南宋院体山水画风转变的因素包括南宋宫廷画家供御体制上的灵活随意,南宋城市商业化的巨大发展,市民文化的繁荣,地域变迁带来的活动范围和表现对象的变化,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奢靡享乐风潮导致的社会各阶层的特殊心理,而这一切都与南宋初期高宗实施的务实有效的政策密切相关。



          (撷自《宋室南渡与画风流变》摘要)

      Processed in 0.148(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