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作者:核实中..2010-07-19 16:33:43 来源:网络

        摘要:素描是美术教学中的基础课程,需在教学中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观察、认识和表现的形式体系。为此,教师就要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标,保证学生不脱离现实主义的训练轨道,并培养学生抓轮廓、抓比例,注意整体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

        关键词:素描教学 体系建立 形式风格
          
          法国古典绘画大师安格尔说:“素描是纯正的艺术。”即使是尺幅很小的素描,它都应有分量感和作品感。
          大师们的作品与众不同,在于他们风格上的极大差异,如果你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剖析就会有所体悟,每位大师的素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诸如在表现人的手指、耳朵等不重要的部分时,他们都能表现出某种不同的“笔势”。意大利著名艺术评论家基奥瓦尼·莫勤热衷于在平凡的作品中找出大师真正的形式风格,他把每位大师的素描作品进行剖析,就连作品中极其次要的部分也不放过。他注意到每位大师的素描都有其独特的地方,这种特殊性类似于他们作品的签名,就像我们在签名时也能体现出自己的面貌特征一样,有的用笔粗些,有的用笔细些,有的字体圆些,有的字体倾斜些,而有的把字挤在一起,所写的笔迹清楚地表达出——这就是我,因而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了自己的风格。
          不管什么风格的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侧重而已。要想形成素描风格及形式有多种途径,然而有一种最容易被我们忽视,就是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依现实主义的手法,根据对象抓轮廓、抓比例,时刻注意整体性,从而形成素描艺术独特的形式风格表现力。
          在基础素描教学中遵从现实主义的原则,其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根据特定的认识和感受,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素描训练培养的是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他必须达到基础训练所具备的各项要求,且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真实地表现物象,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在作画时,我们应该装作对所画物象一无所知,只根据观察到的去画,至少应该暂时如此,这是使作品栩栩如生、贴近现实的诀窍,明白了画一样东西并不存在特定的规则也就可以理解这个道理。”①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画的并不是“事物”而是线条,这种线条不同于“飘逸洒脱”的线条,是看似局部实际却是整体的色阶、色块、色域……是环环相连的色感,与以往的素描观不一样,以往只注意明暗深浅的变化、忽视形体的变化,因此就不能很好地塑造形体。为了把看到的形体再现到画纸上,就要把所看见的事物转化成一种有用的语言,我们称这种语言为线条语言,这种语言包含着角度、形状、色调以及大小等。
          在作画时要求轮廓、比例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准确是指导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笔者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比例更加精准,特别是不要迁就轮廓、比例上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比例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结构上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所有有天赋的画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有精准判断的眼睛。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天才画家的那种风格、那种优雅、那种娴熟,但却能相当精确。实际上,在素描基础的训练过程中都应有精确的轮廓比例,因为准确的轮廓是提高造型能力的关键。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在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整体——局部——整体,作为素描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很多小的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所以,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前提。  在素描基础练习中,不要采用变形的手法,在打基础的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乃至艺术地表现。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导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通过观察对象,记下轮廓或形状,然后在还存有记忆时把它画下来,事实上,可以把绘画看作是一个不经思索的过程。画家、作家弗雷德里克·弗兰克在他的著作《我的眼睛在热恋》中是这样表达的:“手所要做的就是要像不问是非的地震仪一样,记下一些东西,而对其意思却无须了解。画家有意识的个性介入得越少,作品就越为真实,越为贴切。”②
          “表现”是指学生用主观的想象和新的发现来不断激起表现的愿望,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不仅是描摹现象,而且也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而且还要看是否有表现力。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讲究黑、白、灰,讲究概括,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要力求形神兼备,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通过表现使素描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容易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精确到位”“比例准确”“结构合理”这类要求中逐渐脱离出来,夸大对象中重要的特征。另外,考虑自己的情感通过手流露出来,画出自己的动态天性,目标就是用表现自己的方式作画,探讨夸大比例的方法,偶尔放纵一下,夸张一些,寻找明显的特征强调突出,同时把自己的情感与对象本身之间的交互作用表达出来,这样才可刺激作画才能。教师不可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也要提醒他们,在基础未打好时不要过分地热衷于风格的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关键还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观察是第一位的,在规则与观察相互冲突时,按照观察作画,这就是所谓的保留“纯视觉”。③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扩眼界,有助于提高表现水平。
          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套科学系统的素描教学体系会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好素描,并且能形成鲜明的特性。素描教学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技法和理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只有不断完善提高素描艺术的教学方法和水平,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有长足的发展,因此也会形成一种完备的现实主义教学体系。
          
          注释:
          ①②素描的诀窍 [M].伯特·多德森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0年
          ③中国美术教育 [J].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教育编辑部 2003年第3期

      Processed in 0.159(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