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08-24 17:48:07 来源:网络
郭熙
郭熙,北宋山水画家,字淳夫,河阳温县(今属河南)人。熙宁年间为图画院艺学。善写寒林,对表现云烟出没、峰峦隐现的自然变化和布局笔法等都独步一时,晚年艺造诣更高。他的画论,由子郭思纂集成《林泉高致》。全书共分六篇。传说前四篇为郭熙所作,后两篇为郭思所作。
一、画之义
《语》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书画之流也。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日观古人象。《尔雅》日: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语绘事后素。《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功。画之本,甚大且远。自古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何等义。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用画字尔。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郭思《林泉高致集.序》)
二、山水画之旨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嚣韁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
(原书第109页)
本意也。不此之主而轻心临之,岂不芜杂神观,溷浊清风也哉。(《山水训》)
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
三、兼收并览,自成一家
人之学画,无异学书。今取钟、王、虞、柳,久必入其仿佛。至于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必兼收并览,广议博考,以使我自成一家,然后为得。今齐鲁之士,惟摹营丘;关陕之士,惟摹范宽。一己之学,犹为蹈袭,况齐鲁关陕,幅员数千里,州州县县,人人作之哉?专门之学,自古为病,正谓出于一律。……人之耳目,喜新厌故,天下之同情也。故予以为大人达士不局于一家者此也。(《山水训》)
四、落笔之时,如见大宾
凡落笔之日,必明窗净几,焚香左右,精笔妙墨,盥手涤砚,如见大宾,必神闲意定,然后为之。岂非所谓不敢以轻心挑之者乎?已营之,又彻之;已增之,又润之;一之可矣,又再之;再之可矣,又复之。每一图必重复始终,如戒严敌,然后毕,此岂非所谓不敢以慢心忽之者乎?(《山水训》)
五、观物取象之法
学画花者,以一株花置深坑中,临其上而瞰之,则花之四面得矣。学画竹者,取一枝竹,因月夜照其影于素壁之上,则竹之真
(原书第11O页)
来源:网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