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画论

        作者:核实中..2009-08-26 10:02:47 来源:网络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官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明代著名书画家。他在绘画上提出“南北宗”说,崇南贬北,标举文人画,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表现,对晚明及清代绘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著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但后三部书中所载互有异同,大概为后人各为辑录所致,此为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所指出。另外,《画旨》、《画眼》中亦收旧传莫是龙所著《画说》十六条,经美国傅申先生考证,亦为董其昌所著。请参阅他的《画说作者问题研究》,原载台北1972年《中国画国际讨论会记录汇编》,转载于《朵云》1988年第4期。

        一、以书入画与士气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若能解脱绳束,便是透网鳞也。(《画旨》)

        二、文人之画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画旨》)
        三、绘画与真山水
        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原书第215页)不如画。东坡有诗曰:“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余曰:“此元画也。”晁以道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余曰:“此宋画也。”(《画旨》)
        昔人乃有以画为假山水,而以山水为真画者,何颠倒见也。(《画眼》)

        四、笔墨之用
        荆浩,河内人,自号洪谷子,博雅好古,以山水专门,颇得趣向。为云中山顶,四面峻厚。自撰《山水诀》一卷,语人曰:“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所长,为一家之体。”故关仝北面事之。世论荆浩山水为唐末之冠。盖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画旨》)

        五、画家与环境
        李思训写海外山,董源写江南山,米元晖写南徐山,李唐写中州山.,马远、夏琏写钱塘山,赵吴兴写霅苕山,黄子久写海虞山,若夫方壶蓬阆必有羽人传照,余以意为之,未知似否?(《画旨》)

        六、画与隔
        摊烛作画,正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意在远近之间,亦文章法也。(《画旨》)

        七、画欲暗不欲明
        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暗(原书第216页)者如云横雾塞是也。眉公胸中素具一丘壑,虽草草泼墨,而一种苍老之气,岂落吴下之画师恬俗魔境耶?(《画旨》)

        八、神与逸
        画家以神品为宗极,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曰出于自然而后神也。此诚笃论,恐护短者窜入其中_。士大夫当穷工极姸,L师友造化,能为摩诘而后为王洽之泼墨,能为营丘而后为二米之云山,乃足关画师之口,而供赏音之耳目。(《画旨》)

        九、同能不如独诣
        文太史本色画极类赵承旨,第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独诣,无取绝肖似,所谓鲁男子学柳下惠。(《画旨》)
        十、师古人与师造化
        画家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吾见黄子久《天池图》,皆赝本。昨年游吴中山,策筇石壁下,快心洞目。狂叫:“黄石公!”同游者不测。余曰:今日遇吾师耳。(《画旨·题天池石壁图》)
        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前后亦尔。看得熟,自然传神。传神者必以形,形与心手相凑而相忘,神之所托也。

        十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鄞鄂,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画眼》)(原书第217页)

         

        来源:网络

      Processed in 0.148(s)   6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