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

          (1/6)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

          (2/6)黄桷坪的春天(动画纪录片 ) , 2011

          (3/6)萨迦

          (4/6)迷雾(剧照) 2008 影像, 32:06

          (5/6)来自天堂的礼物之三

          (6/6)《116楼310房》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展览名称: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9/12/07~2020/01/05
          展览地点:[宁夏]-宁夏银川市兴庆区禾乐路12号-(银川当代美术馆)
          主办单位:银川当代美术馆
          参展艺术家:张小涛

        策展人: 吕澎

        张小涛的艺术历程的基础,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他的家乡是合川,彼时,伤痕美术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人物的历史创伤,表现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伤痕美术的这个特征,构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一个基本的主题,即便是不同的时期的问题有所不同。只要熟悉艺术家不同时期的作品就可以看到,伤痕美术的这个特征对张小涛的艺术有着基因性质的影响。

        张小涛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在新世纪的2010年,他参与了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由于他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空间跨度颇大——一开始是国内的城市,以后也包括全世界的周游,加上他广泛的阅读,使得艺术家具有一种敏感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在90年代中国迅速卷入全球化的潮流背景下,张小涛的视野极为宽广。张小涛的知识经历,决定了他不会将自己的艺术仅仅限于一种形式和手段,在新的条件下,他表现出对艺术多种可能性的积极探索:尤其是在艺术问题的选择上,他将个人经验与公共问题、本土经验与国际问题、当下经验与历史问题、审美经验与日常生活进行了充满质疑和富于活力的表现,使得他的艺术内容具有极其复杂和连续性的戏剧性。

        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张小涛一开始接受的是现代主义思想,他在大学期间对敦煌、西安等古代美术遗迹的考察,对西方文学著作《百年孤独》、《变形记》、《追忆逝水年华》、《梦的解析》、《金枝》,以及美术史著作《西方现代艺术史》H·H·阿纳森(H·H·Arnson )、《今日艺术》爱德华·路西·史密斯(Edward Lucie-Smith)等的阅读,包括对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Jose de Goya)、埃尔·格列柯(El Greco)、埃贡·席勒(Egon Schiele)、马克斯·贝克曼(Max Beckmann)、雷内·玛格丽特(René Magritte)、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卢西恩·弗罗伊德(Lucian Freud)这类西方艺术家的深入了解,建设起了他的艺术创造知识结构。了解那些西方艺术家的特征不难发现,这样的知识结构注定了张小涛的艺术不可能是欢悦或充满乐观主义色彩的,这甚至与他从伤痕美术获得的感受有着美学态度上的一致性。

        1996年,张小涛从“伤痕”的基地开始出发,参加了四川美术学院陈列馆的《个人经验》展。在之后的生活中,他通过与上一辈艺术家的交往,和一些后现代哲学著作的阅读,如: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开启了对现代主义本质论的质疑——这些是他摆脱伤痕美术的工具。次年开始创作的《蜜语婚纱》系列以及1998年开始的《快乐时光》系列, 张小涛从反向的题材上与“伤痕”传统的历史正面回顾拉开了距离:看上去是应该给予接纳的生活,可能存在着隐秘的问题,批判性的目光开始从历史现实进入内心。1999年开始,张小涛有了出国观察与学习的机会,他走遍了德国、奥地利以及意大利......并开始在欧洲参与和举办自己的展览。

        新世纪的中国与世界进一步发生密切的关系,这使得张小涛可以与西方不少艺术机构合作举办展览。2002年、2003年,张小涛分别在德国明斯特美术学院美术馆和法国巴黎阿基阿妮基画廊举办个展《唯物主义的糜烂》,他对“伤痕”描述传统的抗性和内在的关联性通过其绘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他希望在保留描述性方法的同时去发现新的问题,这样的结果是让绘画具有新的特性。到了2004年在北京东京艺术工程举办个展《梦工厂·垃圾场》,艺术家的作品已经表现出新绘画的语言能力:让表现不简单地服从内心书写。

        这个时期,出现了像尹朝阳、李松松、李大方、秦琦这样一些在绘画领域创造新阶段的新一代艺术家,他们构成了通过表现与描述手法呈现出观念特征的“新绘画”的主体。而正是这个时候,张小涛也开始了动画的实验,他于2005年底制作完成第一部实验动画短片《夜》。他在研究并实验新绘画的同时,开始了对艺术主题的进一步开拓,当他于2006年开始阅读一些涉及全球化问题的著作例如《帝国》一书时,便开始了对“全球化自由市场与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性问题”的思考。《迷雾》是这类思考的结果。

        从这个时期开始,张小涛几乎是同时进行着绘画、影像、综合艺术实验以及其他涉及艺术的学术项目,他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去构造一个综合的艺术命题。2008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与著名独立策展人冯博一为艺术家在北京伊比利亚艺术中心策划举办了个展《微观叙事》,展览呈现了张小涛不同语言方式构成的艺术景观。这个时期,综合艺术手段成为新的艺术景观,张小涛以敏锐的艺术触觉参与其中,摆脱了单一形式的艺术实验。

        对于张小涛来说,2010年在中国广东美术馆举办《流行病毒学》个展是一次转向,艺术家希望将微观视角同宏大的现实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结合,以找到一种相对主义的立场,让微观成为宏观的一种变体样式,通过微观符号去象征宏观世界的结构——这是马克斯·贝克曼(Max Berkmann)“让不可见变得可见”的另一种表现方法。在这之后,佛教的喃呢开始渗透进张小涛的思考中,他开始将现世与那些永恒的问题联系起来,动画电影《萨迦》正是这种精神状态的结果。

        而与《萨迦》或《重生》题材相反,张小涛于2011年9月又进入了动画长片《黄桷坪的春天》的准备工作,早期的记忆或个人经验再次浮现,但是,这时张小涛所关注的不是个人经验的具体内容,而是与公共经验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讲,这是一种归纳性的主题回顾,只不过呈现的语言方式和视觉效果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

        张小涛的创造活力使得他能够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并参加不同的国际性展览,直至2019年9月作品《三千世界·蜉蝣》参加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张小涛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创作活力,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在参观这位艺术家的展览时会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受的原因。而本次展览《显微事件-张小涛作品展》将是张小涛最为完整的艺术展览,只要了解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和出发点,我们就能够发现艺术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实验之间的内在逻辑,所不同的是,我们会沉浸在一下子不能够看到结局的美学戏剧。

        2019年10月22日星期二


        策展人:

        吕澎,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

        2017年10月,四川安仁双年展“今日之往昔”总策展人;2018年12月,布拉格市立美术馆“诗哲重逢:张晓刚、王广义艺术展”策展人。以及数个中国当代艺术家个展的策展人。


        艺术家履历——张小涛

        1970年生于中国重庆,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10年创建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2010-2015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6年博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居住于北京,张小涛是活跃于国际与本土的新媒体艺术的代表人物。

      Processed in 0.190(s)   6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