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办单位:湖南省美术家协会
开幕时间:2025年4月27日 10:0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2号展厅
大山堂堂 谭长德山水画述评
南岳,大山也。
大山堂堂,长松亭亭。
2024年6月,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谭长德的《松风无尽——谭长德作品文献集》出版。这种人与山川“互藏其宅”的精神在谭长德这里得到新的演绎,其南岳写生既是将南岳风神付诸丹青妙笔的心声,也是他在南岳苦苦追寻的艺术心声——夏义生以《欲搜南岳入心源》为题撰文作序,高度肯定“谭长德为南岳立传之精神”。南岳立传,大道日新。谭长德强调说,在传统中创新,是我一直以来探索的课题。如果只有传统没有创新,肯定是不够的,传统是在延续发展中形成的。前贤荆浩曾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荆浩所说的其实就是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的关系。
因此,笔墨之变,正是谭长德山水画之大旨。
2021年9月,谭长德发表《从南台寺写生谈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现实应用》一文,全面展示其关于“笔墨之变”的心路历程:“我渐悟宾虹笔墨‘浑厚华滋、意境深邃’之特色,并由此经明清之沈周、‘四王’,进而直追宋元五代王蒙、黄公望、巨然、董源之笔墨,在此基础上亦取北派山水之雄浑刚健。回首发现,这种雄浑而又不失清雅、苍劲而又不失灵秀的笔墨,正是己之内在真性情,也是我在写生中所悟到的适合自己的笔墨语言。盖此乃清代沈宗骞之所谓‘笔墨本通灵具’也。”
笔墨通灵,维南有岳。南岳,天地奥区,五岳独秀,气象万千。清代学者潘耒所论尤妙:南方高广之山甚多,而此独标为岳,有以也。夫山势嵯峨耸拔,无泉不秀,无峰不灵,而未尝以一岩一壁见奇。又如长德,包含众美,而偏长独艺,不以自鸣,测之莫竟其端,窥之莫穷其际也。“作为南岳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去画这里的山水,这是我毕生要做的一件事情”——谭长德“以心性求技艺,以技艺化心性”,鼎立“南岳意识”,提出“笔墨与景谐”的创作论,构建“衡山皴法”的源与流,点睛“北势南韵”的南岳意境,为南岳立传,别开山水生面。《南岳梵音松韵》《南岳如飞》《南山幽居》《一行秋雨家山寒》《南岳老龙潭》……谭长德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略施赭石、青碧,南岳意境跃然纸上。
卢禹舜这样评价谭长德的“笔意衡岳”:正是由于不断吐郁节而纳新情,沉广观而耕不辍,使他的作品形成了欲秀而苍、苍劲古厚、圆润淋漓、雄健挺拔的艺术特质,让人耳目一新,实为厚积薄发之举。在华夏先民的认知体系中,松树是最早被赋予神性的植物之一。《山海经》记载的“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树,名曰柜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这正是先民对永恒生命的想象投射。这种原始崇拜在《礼记》中得到理性升华:“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谭长德爱松,他“画南岳山水,无山不松,无水不松,无画不松”。《南岳不老松写生之二》跋曰:“卅年前写生是这样精神,如今还是庄严挺拔。庚子,长德写于南岳半山亭并记。”谭长德以松见道,方知古人“画松一似真松树”的深意,原是天地造化最本真的笔墨。
笔意衡岳,松风无尽。
2025年4月,“松风无尽——谭长德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当松风穿越宣纸的经纬,氤氲的不仅是自然的天籁,更是南岳千年文脉的心跳。这种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正如清代唐岱《绘事发微·自然》所言:“以笔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其画所以称独绝也。”
(文/赵涛,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