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枝国画山水的北势南韵

        作者:苏清杰2014-06-09 08:48:25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1/10)作品1

          (2/10)作品2

          (3/10)作品3

          (4/10)作品4

          (5/10)作品5

          (6/10)作品6

          (7/10)作品7

          (8/10)作品8

          (9/10)作品9

          (10/10)作品10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读张桂枝的国画山水,常常有种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毕现之感。那种清气婉约的雅美之韵,那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之趣,特别是那少有的画外有画、声外有声、韵外有韵的艺术之境,都仿佛令人沉浸在袅袅的梵音之中,给人以少有的淡泊,少有的宁静,少有的清新。可以说,他的国画山水无论是近视还是远看,都充满着笔墨的神奇,意韵的灵动,都散发着传统国画山水少有的雅致,少有的精致,少有的别致,少有的美感。那是国画山水中真正意义上的 “风、雅、颂”。

           有评论家说,张桂枝的国画山水,之所以奇妙无比,之所以美轮美奂,那是张桂枝用北方的线条,南方的墨韵,来描绘他心中的山,他心中的水。正因如此,他笔下的国画山水,既有北国大山的巍峨苍茫、雄浑博大,又有南国山水的空蒙奇幻,清秀飘逸。正所谓“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妙就妙在张桂枝的国画山水真正意义上的北势和南韵。

           自唐朝始,中国山水画就有南派、北派之分。甚至有“北孔南老”之说。有学者认为,北派画风受儒家思想影响颇多,而南派画风则更多地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北派的创始人是以唐代画家李思训为代表,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而南派则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为滥觞,运用披麻皴和宋代画家米芾发明的雨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濛濛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而不用色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瓒等画家发展形成了南派风格。

           但在张桂枝看来,传统国画致所以有南北派之分,那多半与画家当年生活的半径有关,尽管历代学者都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在交通工具极不发达的过去,一个画家要“行万里路”几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正因画家这种特殊的地域局限,画家笔下的那山那水,若是不分南北,无疑是方向上的迷失。而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早已算不上新闻,倘是再去一味格守南派北派,那是中国画的倒退。

           但中国画如何把“北势南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不件容易的事。用张桂枝的话说:“其实,北势南韵的融合,恰恰是儒、释、道思想的完美糅合”。中国传统山水画,无论在艺术实践上,还是绘画理论上,都到了臻于完美的高度,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充满东方哲学思想的艺术魅力,中国山水画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自然万象为背景,充满思辨的力量和意会的精髓,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上的社会审美情趋,是一个包括大千世界为特征的人类文明的丰富世界。

           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道家学说和禅宗思想,着实给张桂枝提供了心灵上的归依,精神上的寄托,艺术上的灵感。张桂枝把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都一一注入他的国画山水,成为他国画山水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家园,同时他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彰显和解读着传统文化的厚重和內涵。

           表面来看,张桂枝对北派山水情有独钟。他笔下的国画山水,多半是层峦叠嶂、逶迤起伏、层林尽染的境象。然而,张桂枝在对北派山水价值认同与坚持的同时,又使得他对南派国画“水墨为上”的求实态度十分执迷,表现在画面上也就少不了烟岚雾霭,高山密林,趣远幽深。特别是张桂枝的近作,在“北势南韵”的兼融中,更是跃上少有的高度。其间古今互融、标新变幻、探索发展的态势尤为引人瞩目。他的国画山水层次深厚,疏密统一,行笔严谨,更有纵横奇峭之趣。那之中,独特的“张氏画法”,更是对传统笔墨质感和表现力的诠释和解读。这种对笔墨的诠释和解读,通过他个性化的绘画语言,被有效地用于千岩万壑的营造和气象峥嵘的表达。可以说,张桂技以“丘壑立骨”的苍笔,在“干裂秋风”中“饱含雨露”,而以“笔法立骨”的金韵,在水墨氲氤中尽情展现“张氏山水”的独特之处。在他的国画山水中不仅最大限度地彰显岀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壮美奇观,也最大限度地彰显岀南派山水以“笔法立骨”的秀色风韵。正如业內评论家作结:张桂枝国画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骨体坚实,又有南派山水的墨法精微,既有北派山水的高歌猛进,又有南派山水的吴侬细语。无论是张桂枝的工笔山水,还是半工半写,都处处流露岀少有的高古,少有的苍劲,少有的灵动,从中不难见出范宽的雄峻,王蒙的繁密,山樵的秀润,米氏的烟云,石涛的清新,龚贤的厚重......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又都若有若无地被张桂枝的大手笔襄括其中。

           在笔者宽大的办公室迎面墙壁上,挂有张桂枝丈二长的国画《秋山烟云图》,画面主体簇拥着群峰列岫,山谷中弥漫着袅袅的岚气、蒙蒙的雾霭。山峦在薄薄的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披着一袭轻纱,给人一种似梦似幻的缥缈感。说不岀什么名字的杂树,或红或黄,或直或曲,或俯或仰,丛生于山石的罅隙间。远处山腰间,一条瀑布飞流而下,淙淙流淌,在山脚下汇成一汪深潭。林荫深处,几间红色房舍隐约可见,俨然有人居住。近景中,杂树以率意多变的笔墨勾枝点叶,左右杂树还施以赭色,以调剂、活跃画面气氛,丰富画面色彩。中远景小树刚以米点皴出深浅,皴出远近层次。张桂枝以稚雅苍劲的笔法描绘山石、树木,以水墨、赭石、花青几种深浅不同的色调,以浅绛设色的方法,将山水景致、晴朗的天气、山中的云雾这几种物象加以意象的有机整合,将“秋山明净摇”的季节感表现得恬静优雅、恰到好处,观之令人神往。从构图的气势,用笔的利爽,给人以肃穆、庄重、清神的美感。特别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鲜,不激不怒,且清且浅,绝无半点萧瑟和悲凉。这种对深秋景色富于的神韵,是一般画家很难察觉和表现得出的。尤为可贵的是,张桂枝没有机械地将地面、树、云、水、山截然分为三叠两段,而以画面左右两边的杂树为近景,将云、水、山、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空间的处理上,将近景的“平远”与远山的“高远”巧妙地相结合。特别在云雾、岚霭的处理上极具功力,轻渲淡染,将山中云霭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以笔墨渲染山腰、树顶,挤出留白的云、水,产生“连氛累霭:炎日韬霞”的艺术效果,使人有“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及“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意想象。这也印证了宋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郭若虚的:好的山水画“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张桂枝的这幅《秋山烟云图》恰恰营造的是这种“可游、可居”的境象氛围,令观赏者不禁产生踏秋访隐之念。

           也许是应了“画为心声”那句老话,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但表现在每个画家笔下的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的修为。一向为人谦和张桂枝,做事更是岀奇地低调,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的平和中庸,亦有道家的含蓄宁静。他笔下的国画山水,正是他人格的折射,他不时借“南韵”的笔墨,“南韵”的典雅,“南韵”的“诺亚方舟”,寻觅他“北势”山水的理想彼岸,并以他“南韵”的蕴藉,“南韵”的含蓄,创出他“北势”的粗狂、“北势”的明快,“北势”的厚重,从而尽情展现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等国画山水特征。这就难怪有评论家说张桂枝的国画山水“既得儒家中和之意,又得道家自然之旨,还得佛家禅宗之悟”,从而形成苍莽、郁勃、灵秀、真实,现代感极强的“张氏画风”。那无疑是将安闲与雅逸,温和与萧散的人文境界与绘画艺术融合在一起的艺术,这少有的清静、优雅、从容,也正是张桂枝澄明淡泊生活情调的真实写照。

           纵观张桂枝的国画山水,无论是他的《秋山烟云图》、《春意盎然图》,无论是他的《源远流水》、《溪山清居图》,还是《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从中都不难看出,张桂枝对“北势南韵”的兼收并蓄,从而也彰显出他独特的笔墨风格。毕竞是生活在北方的汉子,那之中永远有“北派”山水的风骨雄魂,纵横跌宕,鬼斧神工,但他绝不是一味强调“北势”的雄强壮伟,更强调“南韵”的气韵高华,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健气势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温润柔美的流韵。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最终是以笔与墨会、墨与水为体现,妙得墨气丰厚、气韵充溢之效果。正如网友清风飘香所赞:“秋峰萧瑟跃云端,山路幽移百道弯,雾锁万川遮玉柱,云飘千壑挂白帆;悬崖峭壁知风月,苍松红枫啸九天。何惧征途前路远,沧桑历尽志更坚”。

           尽管张桂枝是花鸟、人物、山水皆优的国画大家,但细看张桂技的国画山水不难发现,他笔下的山水尽管层峦叠嶂、云涌泉流,从来都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但总让你感到画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境象。那杳无人迹的远山近水,总让你感到郁勃昂扬,宁静致远的人文精神,又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他在宏观把握传统笔墨,全面理解传统国画真谛的基础上,广蓄了自然的英华,饱纳了山川灵气之后,以特有的“张氏笔墨”,淘冶出自己独有的全新绘画语言,着力于气韵与境界的打造,给人以一种清新之美、蓊郁之美、逸宕之美。并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绘画对他有用的东西,如光与影构成、色与彩变幻等。因此,他的“北势南韵”,不是“雨后空林”“不识人间烟火色”的“雅玩”之作,也不是“雪景寒林”“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荒凉”之象,而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锦绣景观,是雄伟博大,真率烂漫的瑰丽山河。画中境象虽然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现,也不是哪条江河的临摹,却有着太行的雄放、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多姿、峨眉的灵秀、武夷的神韵。那老辣苍翠的云壑山涧,那韶秀幽深的树木鸣泉,那墨色流溢的田园风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无不传递着张桂枝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恋,无不传递着张桂枝对对自然大美的褒扬。

           这也正是张桂枝国画山水的成功所在。

           张桂枝简介:张桂枝1947年10月生于河北盐山,当代著名工笔国画大家,一级美术师。他自幼酷爱绘画艺术,曾拜金鸿钧、漙佐为师,并有幸得到启功、欧阳中石等书法大师的亲授和精心指导,绘画和书法有着深厚的底蕴。张桂枝是当今少有的全能画家:动物、花鸟、人物、山水,书法以瘦金体见长,多次参加全国性书画大赛并获大奖。现任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中国画院院士、中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老子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务院中国中西部地区顾问等。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北省优秀知识分子、河北省第七、八、九届人大代表,被联合国人才组织授予“世界知名人士”荣誉称号,荣获“世界和平勋章”等。他的工笔画细腻生动、富贵传神,享誉国内外。其作品“春韵”、“戏猫图”、“华夏雄风”、“一览众山小”同时收入《中华书画鉴赏辞典》;长卷巨作《百虎图》、《百猫图》、《百马图》等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名家高度赞誉,被联合国人才组织和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应邀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举办个展或联展,岀版有《张桂枝画集》、《张桂枝工笔画集》、《中国工笔名家——张桂枝画集》。


        (作者 苏清杰:资深学者、著名书画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Processed in 0.187(s)   64 queries